新娘子倒也不腼腆,一看就是大大咧咧的主儿,李强刚下车,新娘子就自己蹦下后座,对邻居们的招呼也是笑脸相迎,很是大方。 一米五左右的个头,瘦瘦的,脸上没一块多余的肥肉,显得眼睛格外大,乌黑长发被编成俩麻花辫子挂在胸前。 如果用杨庆有的话来说,除了瘦点,没别的毛病,不像王华说的那么惨,见天吃不上饭,都被饿浮肿了,浮个嘚儿。 模样很端正,标准的一般姑娘。 大喜的日子,也没人敢不合时宜的冷嘲热讽,都说着吉祥话,催着李强赶快领新娘子进院门。 李强领着新娘踏进院门的那刻,看热闹的年轻爷们很默契的点燃手里的二踢脚,往胡同里一扔,随着噼里啪啦声响起,前院李强的婚事就算开始了。 由于李强是孤家寡人一个,爹妈走的早,老家离京城很远,也不可能来亲戚,女方更没来人,导致婚礼很是简洁,也就李强儿子李胜利,瞪着大眼珠子有点懵。 眼瞅着老爹领着一陌生姑娘,被邻居们簇拥着推进屋,丫愣在阎埠贵屋门口,不知所措。 邻居们都忙着凑热闹了,也没人想起他,李胜利站那跟没爹娘的孩子似的,着实惨。 既然李强没爹妈,也就没新媳妇磕头下跪,改口称爹妈的那套流程。 李强家早就被收拾的干净立整,不大的东厢房被隔成两间,里间是床,中间有一道布帘,外面是客厅。 右边墙上挂着教员画像,画像下是一不大的小八仙桌,三位管事大爷站八仙桌旁,跟护法金刚似的,面目严肃。 俩新人被簇拥进屋,站教员画像旁边的一大爷易中海先是接过李强递过来的结婚证书,好大一张,跟奖状似的,老头儿想看个人名,还得双手持着。 老易同志瞅了眼手里证书上的名字,然后开口宣布: “大伙安静,现在,我宣布,李强同志和陶丽娟同志的婚礼正式开始,首先请二位新人给教员画像三鞠躬。” 这也算是老规矩了,自打人民翻身做主,就不兴拜天地那套,进屋先给教员鞠躬,唱革命歌曲,意味着今后新人要为革命事业努力工作,互促进步。 李强和小媳妇陶丽娟早就站在了画像前,一大爷易中海话音刚落,俩人便开始鞠躬。 然后易中海继续跟婚礼司仪似的,扯着嗓子喊道: “新人互拜,新郎新娘面对面三鞠躬。” 俩人再次被好事者转过身,催着鞠躬。 新娘这才开始有点不好意思,在众人的欢呼声中,红着脸,略微局促的对着李强鞠躬。 李强则乐呵呵的顺着身后几个老爷们的手劲,躬鞠的倍儿标准。 “下面请亲友点歌。” 这算是平淡无奇的婚礼中最劲爆的环节,尽管唱的都是革命歌曲,但曲目多啊!你们俩总不能曲曲会唱吧? 于是看客们开始挖空心思的掏空记忆,琢磨着哪首歌比较偏,好用来难为他俩。 “要我说,先来一首东方红,只要不跑调,咱接着听别的。” “去去去,结婚都唱这首歌,忒俗了,要我说,来首敖包相会,这首歌最应景。” “敖包相会行,歌颂草原爱情的,就它了。” 众人的起哄声中,就傻柱最来劲,别看他嘴里说着这个姑娘看不上,那个也看不上,其实心里羡慕着呐! 新媳妇可能会的歌不多,闻言悄悄戳了下李强,使了个眼色。 李强立马领会,开口替媳妇儿撑腰。 “不带这么折腾人的,敖包相会我听都没听过,怎么唱?我就会歌唱祖国,你们听不听?” 李强护媳妇的心是急迫的,只不过大伙都是邻居,谁不知道谁啊!李强的底细,大伙门清。 他话刚落地,立马有好事者出言反驳。 “别瞎说,昨晚我还听你哼哼北京的金山上,咋地,今儿就不会了?少糊弄人,抓紧唱。” “对对对,我同意,我举报,李强还会英雄赞歌,我听他教胜利时唱过。” “我也举报,李强还会团结就是力量,劳动节那天他们煤厂出人表演节目,他练过,只不过被涮下来了。” “我也知道.....” “还有我.......” 李强算是彻底捅了马蜂窝,底子被大伙刨了个干干净净。 虽如此,李强倒也没尴尬,尴尬的是新媳妇陶丽娟,她一农村姑娘,天天在地里干活,哪有闲心听广播,再说了,她就是想听,农村也得有啊! 公社大喇叭倒是经常放,可惜,没人会天天去公社听革命歌曲,更何况,还是一在家里不受待见的小姑娘。 还是三大妈有眼力见,及时看出了新娘子的窘状,赶忙出言相帮。 “你们这帮人没一个安好心的,大喜的日子还要难为人家新娘子,要我说,会什么唱什么,有的听就不错了,瞧你们这些事事。” 李强闻言立马顺杆往上爬。 “对对对,会什么唱什么,那啥,丽娟,你会什么?”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陶丽娟不好意思的笑了笑,小声回道: “我就会一首团结就是力量,还是公社组织抢收时学的。” 一旁的易中海也瞧出来端倪,怕大伙闹腾再吓着新娘子,当即拍板道: “那就唱它,团结好,小两口团结才能把日子过好嘛!团结就是力量,大伙觉得怎么样?” 还能怎么样? 您一大爷都发话了,老实听着呗! 再说了,大喜的日子,也没人较真不是。 “行行行,团结好,就它了。” “听一大爷的,李强,你可得卖力点哈!” “那行,就这首了,我们没意见。” 既然都没意见,那就唱吧! 也不用人催,俩人换过眼色后,李强起头,陶丽娟跟着唱。 这首歌没啥好说的,虽然不喜庆,但格外有力量,陶丽娟越唱声儿越大,竟然唱出了下地抢收前誓师大会的荣誉感。 他俩是尽兴了,听众们抑郁了,咋听都觉得不对劲,跟新婚大喜的氛围一点不搭噶。 就连外面重新生火,给新郎新娘下荷包蛋的冯婶、朱婶都在嘀咕,大喜的日子怎么唱这歌了? 唱完歌,新郎新娘在易中海的指挥下,吃了冯婶、朱婶端来的荷包蛋,婚礼流程就算是走完了。 您还别说草率。 这俩鸡蛋还是冯婶贡献的,屋门口过中秋没舍得杀的那只老母鸡,现在每两到三天下一只蛋,一般杨庆有吃一个,冯勇吃一个,这周的量就没了,如果富余一个,那就给冯叔吃。 如果不富余,冯叔就是想吃也没戏,冯婶不许。喜欢年代:悠闲的日子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年代:悠闲的日子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