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道互保的时候,其实还有一个小插曲。
那就是陈脩杨,曾经过来找过陈秀才,想要和陈不倦互保一起考试。
这件事情陈不倦不知道,陈秀才在拒绝对方之后,也没有把事情告诉陈不倦。
陈秀才教书育人这么多年,早就养出了一双会看人的眼睛。
从当初陈脩杨不愿意跟着大家进族学,他就看得出来这个孩子心思不在读书上。
加上陈脩杨读书的时候比较早,五六岁的时候就开始读书了。他读了那么多年的书,也没有说想要参加科举。
偏偏等到陈不倦回来了,陈不倦要参加童试的时候,他突然来了一句他也想参加。
陈秀才就觉得十分可笑。
他几乎没有任何犹豫就拒绝了,不仅仅是因为他不信任对方的人品,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他不想对方膈应陈不倦。
科举这么重要的事情,是容不得半点闪失的。
他不允许有任何人,企图阻碍陈不倦往上爬。
第27章
除却之前说的那些,参加县试的考生还需要有一名廪生具保。
廪生具保与五人作保一样,都是为了保证参加考试的考生,是本地户籍,不顶名代替、不匿丧、非奴籍、且家世清白。
这种双重保障的做法,就是为了防止考生收买别人,然后出现冒名顶替之类的情况。
陈不倦之前被养父母卖过,不过由于卖给的是王老三,对方是个不正规的奴隶贩子,所以他的情况并不算是奴籍。
其实就算陈不倦因此成了奴籍,只要陈家把他与养父母的关系告知官府,也是可以花一些银钱从新改回来的。
至于什么是廪生,廪生就是秀才之中的优等生。
廪生每个月都能领到补助的廪米,根据每个地区的不同分量也不同。
一般都是一个月六斗米,像是他们庭河这种比较富足的地方,廪生每个月可以领到八斗米。
这些廪生还会参加岁考,名列前茅者还有赏银可以拿。
然后廪生会给参加县试的考生作保,每个考生也会给他十两的作保费,也算是廪生每年的一笔不小收入了。
一个县只能有二十个廪生,然后非常巧的是,陈秀才就是一位廪生。
因为有陈秀才这个老师帮忙,参加考试里很多不懂的地方,陈不倦都可以从老师这里得知,这给他省去了不少的麻烦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