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嘟嘟嘟嘟!嘟嘟嘟嘟!” 一阵阵的响声从探测器里传了出来。 之前的闲聊,对方把机器递给了他。 在常顺刚拿着机器时,这人还好心的帮他讲解了一番。 不过对于玩过那么多年探测器的老手来说,他自然熟悉怎样操作。 别说讲解,就是不说,他随便看看都清楚。 再说机器原本就被对方调试好了,拿着直接用就可以。 在听了他的介绍后,常顺就开始操作了起来。 之前通过聊天,他知道这位探友姓郭,今年46岁,比田斌还要大1岁。 他是业余爱好者,买机器探宝,只是为了体验生活。 从跟郭老板的聊天以及他的形象气质看,对方并不是那种很缺钱的人。 目前的探宝行业,有不少的业余爱好者,他们买机器,也并非完全就是为了发财、想着一夜暴富。 这些业余爱好者,体验寻宝的乐趣往往大于收获。 “常老板,你以前是不是使用过机器?” 见他操作起来一副娴熟自然的样子,郭老板问道。 “使用过,不过也是借别人的机器随便玩玩!” 常顺笑着回道。 对于过去探测寻宝的经历、自己购买过机器的事,他不想多说,那已经是过去式。 探宝,他应该也算是业余、长期业余那种。 毕竟更多的时间,他都是花在了拆迁区挑选旧书、购买那些回收废旧老板的物品上面。 “难怪我看你用机器这样熟练!先前还以为你是第一次用。 那你借别人的机器用都有啥收获?有没有发现窖藏、特别珍贵的物品?” 郭老板又问。 “没有!窖藏、特别珍贵的物品哪有那么容易发现?要是发现了,那不是一夜暴富了吗!” 常顺摇了摇头,很认真的回了一句。 一些事情,还是烂到肚子里面的好,过去了的事情就让它过去,说了没有任何意义,也没有任何好处。 “你说的也对!窖藏、价值大的物品很难遇到。 但如果真遇到了特别珍贵的东西,又要上交给相关部门!” 郭老板说着,拿起铁锹开始在他感应到金属物品的位置挖了起来。 “是啊!确实需要交给相关部门。” 这些年,常顺把他自己寻找到的东西,捐赠给博物馆的就有不少。 另外在渣土场或者拆迁区发现的碑刻类有文字记录的物品,他也打过很多次相关部门的电话,让那边的工作人员把它们弄到了能够有效保护的地方。 他收到过的奖金不下于万元,获得的锦旗、荣誉证书也有不少。 总体来说,为保护文物,他做出过贡献,这点毋容置疑。 其实广大的收藏家、古玩商贩或者爱好者,不论他们是出于赚钱的目的或者其它,实实在在的保护了古董、古文化,这点也是不可否认的。 机器感应到的东西,埋藏的比较深,大约半米。 两人合力把它找出来后,居然是一摞筒子钱。 只不过这摞筒子不怎么厚,也就5枚钱币。 从两头看去,一面只能看见一枚“嘉庆通宝”。 另外一面是背面,有满文。 5枚铜钱应该都是清朝钱币。 这几枚铜钱绿锈自然,属于原生态,并不是刻意埋藏。 之前这里肯定有别人过来探测扫荡过,而别人没有发现,或许就是机器的问题。 如果只是普通的国产机,在不是大件金属物品的前提下,可能就探测不出这么深的深度。 “我感觉你运气挺好的!刚拿着机器探测,就探到了筒子钱!” 郭老板把钱币往他的背包里面放着时说了一句。 “或许就是刚好赶上了吧!” 常顺笑了笑。 寻宝都是未知,谁都无法预料下一次会找到啥。 “等会儿要是真找到了好东西,我分你一半!” 郭老板半开玩笑半认真道。 “见者有份吗?” 他又笑了笑。 “差不多吧!” 两人聊着,又往其它地方扫荡而去。 没过多久,机器又传出了响声。 当郭老板把感应到的金属物品挖出来后,发现是一个有些破损的铜烟嘴。 这个铜烟嘴跟一些玉石、琉璃材质的烟嘴造型相似,长度大概七八公分。 “常老板,你有没有发现这个烟嘴没啥锈迹,看着像是才埋到地下不久的?” 对方这样说,看来他也发现了啥情况。 “看出来了!你之前探测到的东西,是不是也有类似的情形?” “有!我之前探出来两枚铜钱,一个残掉的铜锁钥匙,它们都很普通,另外也都没有多少锈迹,我怀疑有人专门…………” 郭老板把他的想法、猜测说了出来。 意思也就是常顺之前猜测的那个意思。 看来只要是有一定经验的寻宝人,通过土里发现物品的情况,就能够推测出相关的事情。 “不过策划方为了增加寻宝的乐趣,多投入一些不太贵重的物品,那样让大家不至于“空军”,从客观条件来看,这种想法是对的。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毕竟这年头只要能玩的地方,基本上都被别人扫荡过,万一大家都探测不到物品,那样就尴尬了。” 郭老板接着又说道。 常顺点了点头,随后拿起机器往其它地方扫荡而去。 接下来的半个小时左右的时间,两人合作,又寻找到了1枚像章、3枚铜钱、1个铜箭头、1颗子弹壳以及1枚铜砝码。 像章是圆形章,铝合金材质,直径约4公分,因为埋在土里的时间久了,品相很差,表面坑坑洼洼,伟人像已经变得很模糊。 这种品相,让像章基本上没啥价值,不过好在它原本价值就不大。 3枚铜钱,1枚康熙通宝、2枚乾隆通宝,都是普通钱币。 铜箭头是三棱箭头,比较小,长度只有2公分左右。 子弹壳是步枪弹壳,很常见。 铜砝码圆形,直径跟两分钱硬币差不多,厚度约半公分。 在机器贴着地面扫荡时,常顺发现了1个陶纺轮、几块瓷片。 陶纺轮的年份很久,应该能到汉朝时期。 瓷片有青花瓷也有高古瓷。 据郭老板所说,他平时在使用金属探测器时,基本上不捡瓷片,除非看见完整的瓷器。 这跟大多数使用机器寻宝的人想法差不多。 常顺在帮着对方探测出这些物品后就没有继续扫荡了。 之前说过的想找到好东西、分一半,见着有份的情形并没有实现。 不过为了纪念两人的合作,常顺倒是拿了一个铜箭头。喜欢某在拆迁棚户区寻宝捡漏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某在拆迁棚户区寻宝捡漏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