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雨晴剖宫产出院回家调养后,常顺带着宋芫过去看望了一次。 时间总是在不知不觉中过去,一晃到了九月份。 3号的下午,他正在YP区隆昌路附近拆迁区某废品收购站挑选旧书,手机响了起来,看了下,是堂哥常志武打来的,他直接接通了: “阿顺!现在打电话没有打扰你吧?” “没有!你知道我的,时间通常比较自由!” 他笑着回道。 “没有就好,跟你说件事,我想从你那里买两样古董之类的物品,要高档点的,不知道你有没有? 要是没有,帮着介绍一下也行,必须保真,别人我信不过!” 常志武说的很认真。 “能说说具体要啥吗?我手里留着的自然有几样,要是没有,我就帮你联系其他人。” 对于堂哥的事情,他还是很上心的。 就像之前对方帮自己一样,同样很用心。 “一样玉石制品,另外一样瓷器、好些的古钱币、或者杂项都可以,既然你那边有,到时候我过来先看看!” “也行!能说说你买它们打算做啥用吗?” 他有些好奇。 “具体干啥用,电话里面不方便说,等见面了我再告诉你!” 这样说,常顺也能够理解。 有些事情,为了安全保密起见,的确不适合在电话里面谈论。 “行!你啥时候过来?” “就明天吧!我明天下午过来找你!” “好的!” 又聊了几句,他们就挂了电话。 不再多想,常顺继续选起了旧书。 选了差不多二十分钟左右,有一名老太太走到他的附近,倒下了一大蛇皮袋旧书纸。 倒完之后就走开了。 因为距离很近,他随便瞟了一眼,发现这些大多数都是民国时期、五十年代的旧书。 没在从他先前的这处地方挑选,常顺直接去了对方所倒下的书纸堆。 旧书纸被倒的比较分散,肉眼所见,有: 各种书籍、杂志,报纸,少量的连环画、宣传画、广告纸等。 比如说: 《益世报》、《申报月刊画报》、《大公报》、《民国日报》、《时报》等报纸。 《辞源续编》、《海行杂记》、《两地书》、《社会史简明教程》、《毛二爷教珠算记录》等旧书。 《中国文艺》、《法令周刊》、《文学》、《读书生活》等杂志。 《小丞相》、《连环画书三国志》、《西厢记》、《小裁缝》、《滑稽人的故事》等连环画。 《大前门香烟》广告、《老财神》年画、《巩固国防》宣传画等。 扫视了一眼之后,常顺也没耽搁时间,拿了个蛇皮袋过来直接把刚才倒下的这些旧书纸往袋子里面装了起来。 这个废品收购站,平时也有其他人过来选书,不过这阵却并没有其他人。 当然,为了防止其他人过来,他捡的也很快。 捡着旧书时,忽然间他看见了一本书,只见这本书的作者居然是蒋校长,书名为《中国之命运》。 这让他感觉挺意外的,想不到蒋委员长居然还写的有书,他是第一次看见。 不过现在也没有时间细看,常顺把它直接放进了蛇皮袋子里面。 放好之后他继续装起了别的书纸。 等把这些旧书纸都重新装进袋子里,他在零散的纸张里面还发现了三张民国时期烟标。 这三张烟标分别是: “哈德门香烟”、“航海牌香烟”、“斑马牌香烟”。 选好这些书后,他又把之前选的一些书装了起来。 “常老板,咋了,不挑选了吗?你这过来也没有多久啊?” 当他把书纸拿过去称重时,废品收购站的老板娘有点意外。 平时过来选书,他都会选很久的时间,差不多就是半天。 今天来,这都没选到一个小时。 “这不刚才有人打了电话吗,我有事要离开。” 他笑着回了一句。 刚才接电话,对方也是听见了的。 不过距离不是很近,加上老板娘也在忙碌着,哪怕常顺开了免提,她也不可能听到他们聊的啥。 “有事要离开吗?那你下次再过来挑选好了。 不过今天我这里仓库里面的那些书,晚上都要装车送走的,你下次来,就选不到仓库里面先前可能存在的好书了!” 老板娘想了想,对他说道。 “那我一会儿看看事情能不能早点忙完,要是忙完了时间还早,我再过来选一会儿。” 他看了一眼时间,然后说道。 现在的时间是15:10。 常顺是两点一刻到的这边。 “行,那你看情况好了!” 说着话,他们就称好了重量。 书装在了两个袋子里,一共是134斤。 付了钱,常顺就把旧书装到车上开车离开了。 拆迁区或者废品回收站收书、选书,他很久没有看到这么多民国时期的书籍以及纸类有价值的物品了。 先前老太太倒在这里的一袋子旧书纸,哪里只是单纯的废书纸,它们分明就是一袋子钞票。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哪怕没有一袋子,半袋子、半半袋子肯定是有的。 民国时期的书纸,哪一本都是收藏品,这点毋容置疑。 仔细一本本的查看,那些书页里面也未必没有夹杂着的其它东西。 别的不说,要是夹杂着信封、烟标、票据等,同样都能换钱。 ……………… 废品收购站距离他住的地方并不远,开车用了二十分钟左右就到了。 把之前选的旧书纸都搬到房子里面放好之后,他也没有急着一本本的仔细查看,而是出门离开又向着之前的回收站驶去。 接下来到晚饭这段时间,两个多小时,他都是在那边挑选旧书。 没有遇到其他过来选书的人,也没有再遇到民国时期的旧书。 不过他依然选了不少七八十年代或者八九十年代的书籍。 像先前那样的好运气,一年能够遇到一次就不错了。 这道理他懂。 很多时候,都是惜缘随缘,不可强求。 老板娘说晚上要装车,他离开的时候,货车就过来了,并且已经有工人开始把书纸往车上装。 还好自己下午在这边发现了,不然被货车送到了造纸厂回炉再造,那些书可就永远消失了。 造纸厂的工人,由于旧书纸实在太多,人家是不会在意书是啥书、纸是啥纸的。 哪怕里面混合着大量的纸币,一样回炉。喜欢某在拆迁棚户区寻宝捡漏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某在拆迁棚户区寻宝捡漏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