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民国皮箱,一大一小,都是牛皮材质。 大的长度约80公分,宽约45公分,高度约25公分。 小的长度约60公分,宽约40公分,高度约20公分。 箱子里面贴有标签,标签字迹为: “冯元盛,专造主固皮箱,帽盒枕头发客,铺在粤东省城,大新街西中约南向开张,如假包换。” 里面装着化妆品的是小箱子。 化妆品不少,有口红、睫毛膏、指甲油、雪花膏、胭脂粉以及香水。 另外还有几块化妆用的小镜子,几个头绳,一些发卡。 常顺随便拿了一只口红在手里,发现它的外壳是金属材质,跟现在的口红包装很不一样。 打开后,因为密封的比较好,口红保持着最初的样子。 他找了一张纸,把口红转开往纸上涂了一下,还能用。 又选了一瓶打开过的香水闻了闻,可能是香味挥发的原因,味道很淡,只有淡淡的清香。 仔细看了下,他发现这小瓶香水是才打开的,应该是李师傅他们做的。 要是不打开,保持原封不动,价值会大很多。 道理类似于老酒,开封跟未开封,不一样。 不过已经打开了,那就是打开了,破坏了不可逆转。 这些化妆品,常顺数了一下,有近百个,它们大多数写的外国文字,有英文、日文、也有他看不懂是哪国语言的文字。 写着外文,很显然是进口的。 不论是两个皮箱还是皮箱里面的化妆品,都有收藏价值。 木桶,不是常见的那种木桶,它的形状像水缸,面上有一个盖子。 以前用来装米或者其它谷类、麦子、面粉之类的也有可能。 这个装着生活用品的木桶高度约40公分,很厚实,面上刷了一层铁锈颜色的红漆。 从油漆脱落的地方看去,它的材质不是紫檀、黄花梨或者金丝楠木那样的名贵木料。 里面的生活用品,有: 搪瓷杯、牙刷、老煤油灯、老酒壶、烟灰缸、筷子篓、酒瓶、老铜锁、小酒杯以及砚台。 搪瓷杯有四个,分成两组,每组图案相同。 其中两个杯子的图案是花卉、诗句。 诗句的内容: “清风明月本无价,近看远山似有情。” 另外两个杯子,咖啡色开窗,开窗图案是山水风景。 牙刷有6只,它们的主体材质是骨头。 民国时期的牙刷,骨头材质的比较常见。 老煤油灯,是玻璃油灯。 跟五六十年代的煤油灯有些不同,这个油灯设置的更加美观,像一个花瓶。 它的玻璃颜色是深蓝色,面上也有花卉纹饰。 老酒壶有两个,金属材质——锡制品,盘口锥形壶。 一大一小,大的高度约16公分,小的高约12公分。 烟灰缸同样是两个。 其中一个烟灰缸,材质是青花瓷。 这个很特别,它上面部分是坛子一样的形状,青花画有蝙蝠图案。 下面部分是六边形,六边形的侧面有火柴盒划火的材质。 也就是说,拿上火柴不用在火柴盒上划,在烟灰缸上面划,也能点火。 虽然有点多此一举,但这种设置,也挺独特的。 另外一个烟灰缸,玻璃的材质。 烟灰缸是鱼形,紫色,比较好看。 筷子篓,青花瓷,圆筒形,面上的图案是竹子,写有文字: “月到天心去,官清民自安。” 酒瓶有5个,三个白酒瓶,两个红酒瓶。 其中白酒瓶,常顺居然发现有两个应该是茅台系列的酒瓶。 这发现,让他一时间心跳加快了很多。 酒瓶是酱色,瓶口很短。 因为时间过久,瓶子表面的纸张绝大部分已经风化,只能从一个瓶子的表面依稀可见“赖茅”二字。 常顺曾经听别人说过,在民国时期,是没有“茅台”这个称呼的。 茅台最初只有“赖茅”、“华茅”、“王茅”三种称呼。 可惜没有酒,要是有,一瓶的价值未来估计就是两三百万往上。 不过能够发现这么早的茅台系列老酒瓶,那也很不错了。 哪怕是这样的空瓶子,高峰期,到2018年左右价值同样超过10万。 另外一个白酒瓶,是玻璃瓶,汽水瓶样式,表面的纸张全部风化,看不出来是啥酒。 两个洋酒瓶是一样的,也都是玻璃的材质,虽然纸张风化了,但瓶子自身印有的英文字母——marquedepose………却是清晰可见。 老铜锁有三把,两把普通长方形锁、一把邮筒形锁。 其中邮筒形锁很少见。 它是一个密码锁,侧面有4个密码编号。 锁的面上有英文,一看就是外国制造。 这类特殊铜锁,通常价值都很大。 小酒杯有8个,它们都是一样的,只有半个鸭蛋那么大,颜色是豇豆红。 其中有三个杯子有豁口或者裂纹。 砚台是端砚,整体长方形,面上雕刻有“三阳开泰”纹饰图案。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在杂物房其它位置看了一遍,他还发现了一麻袋旧衣服,旧布料。 一些装在另外一个麻袋里面的旧鞋子、帽子。 旧衣服、布料,有民国时期的旗袍、长衫,还有五四青年装。 鞋子有高跟鞋、皮鞋、布鞋等。 帽子有圆帽、五四青年帽、女用遮阳帽、小孩虎头帽等。 无论鞋子、帽子还是衣服,都是民国时期。 这些可不像现代拍电影制作的道具,是真正到年份的真货。 “常老板!你看过的这些东西是不是也要?” 见他在杂物房里面看着、寻找着,曹师傅问道。 “要是有你能要的,你把它们全都选出来!” 郑师傅跟着说道。 “这里有一些东西,我确实可以要。” 回过头看了他们三人一眼,他笑了笑。 又看了一会儿,发现没啥遗漏的东西,常顺就把两个皮箱、装着生活用品的木桶、那一麻袋旧衣服、布料,那些旧鞋子、帽子都搬了出来。 这些,他们又商量了价格,一起800块钱,说是跟之前的瓷砖凑个整数,一共2000元。 800元,他当然不会有任何意见。 怎么说,买他们的东西都是捡了大漏。 当然,曹、郑、李三位师傅自然也是没有花费任何的成本。 让他们帮忙把东西都搬到面包车上,他就付了钱。 之后,常顺就开车离开去了住的地方,把东西都放到了房子里。 到傍晚时候,李师傅打了电话,说墙面上的人物瓷砖都切下来了,他又跑了一趟。 那些贴在墙面上的人物故事瓷砖原本有16组的,被他们弄坏了两组,只剩下14组。 14组56块,按照之前说的5块钱一块的辛苦费,他付给了他们280块钱。 晚上常顺请客,四人找了一家餐馆吃了晚饭。喜欢某在拆迁棚户区寻宝捡漏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某在拆迁棚户区寻宝捡漏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