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文玩区域,他们看见一片靠墙的位置,那里摆放有大量的奇石、石雕以及一些石刻制品。 出于欣赏、增长见闻阅历的目的,五人向着那边走去。 刚才在一处杂货摊,常顺发现一块长方形的小木牌很有意思,把它买了下来。 这块木牌,材质是桃木,长约6公分,宽约5公分。 它的一面刻着一个“舍”字,另外一面雕刻着一个“得”字。 “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 不舍哪来得? 取舍之道,也是人生一大学问。 曾经,他不止一次的感悟过。 这样的物件,以后挂在家里,偶尔看看,肯定会对思考人生起到一定的作用。 人的一生,不同年龄阶段,认知、思维、成熟度都可能是不一样的。 “二哥、你以前看过别人售卖这些石头没?” 到了奇石区域,五爷爷笑着问爷爷道。 这几年,不仅仅只是炒作古玩类收藏品。 对于一些纯天然,无论是造型石还是纹理画面石,或者材质本身特别的石头等,也有人大量的炒作。 这就诞生了很多奇石类的玩家、爱好者、收藏人士。 奇石区域逛着的人,虽然没有古玩区域多,但也不少。 “没有!我一直都在家里种地,除了我们那边的小镇,就连县城去的都少。 这也是阿顺带我出门逛古玩市场,不然我都不知道还有人买卖石头!” 爷爷笑着回道。 “阿顺带我们出去玩的几次,我们是真的长了见识了!出来,才感觉外面的世界之大,国家发展之快!” 外公也笑着说道。 五爷爷住在县城,他的文化水平也高,各方面的见识自然不是爷爷、外公两位庄稼人能够相比的。 “是啊!国家发展确实快,特别是这些年!阿顺,你除了收古玩,还收这些石头吗?” 五爷爷说着,又问他道。 “像这边的奇石我不收,不过像那边的石雕、石刻我收!” 对于长江石、黄河石、三江石、戈壁石、太湖石等奇石,他兴趣不大。 这类石头,只要想捡,谁都捡得到。 不论它们多么天然、多么奇特,他觉得终究只是个石头。 石头就是石头。 不过在拆迁区要是遇到机会,他也会捡一些别人搬家留下不要的,拿去卖给那些喜欢的人,或者跟他们以物易物换东西。 任何搞收藏的人,玩到最后家里东西都会变得特别多。 等其去世,后人除了留几件喜欢的,剩下的迟早会处理掉——或便宜售卖、或送人、或扔掉。 这是他在拆迁区实践中积累发现的客观现象。 “阿顺老家的院子里、沪市别墅的院子里,不都放着很多石雕、石刻吗?我觉得那些有年份,雕刻精美的石头,比这边的奇石价值大。” “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在这边一些喜欢奇石的人眼里,石头比古董好,更别说你说的那些石雕、石刻了!” 听堂哥这样说,五爷爷很客观的说道。 这话没毛病,人的爱好不同。 “老板,这块石头多少钱?” 他的话刚说完,一处售卖奇石的摊位前,一个年龄50岁左右,秃顶的男人手里拿着一个看上去有些长,比较圆润的石头问价道。 “你手里拿着的石头,是宝塔石,宝塔一样天然的造型,属于秦岭石,喜欢的话,给8000块钱。” 摊主是一名40多岁的男人,看了看石头,然后说道。 刚才常顺没有仔细看,老板这样一说,他又看了看,发现还确实有些像“宝塔”。 “800!能卖吗?” 50岁左右的男人还价道。 “不能!我现在说个最低价,你给5000,能要就要,不要那就再看看其它石头。” 摊主说着话时,表情很认真。 “3000!我现在付钱。” “我说了,最低5000!这块石头去年搞石展还得过奖的,价格我没有喊高。” 关于各个地方搞奇石展,前世常顺也看过两次。 那些得奖的奇石,有的标价几十万,甚至几百万。 估计也只是有价无市。 没有几人会真正花几十万、几百万买一块奇石。 除非这个奇石不是一般的奇石,而是和田玉或者绿松石那样的宝石。 “3000不卖那就算了!我再看看其它的石头。” 说着,秃顶男人就把“宝塔”造型石又放回了原位。 “阿顺,你说要是那个摊主3000卖的话,刚才那人会真的买吗?” 往别的地摊走去时,外公问他道。 “应该会买,地摊上的人,真正谈好了价格,还是会遵守规则的!不然会发生冲突。” 他觉得要是不买,人家就没必要浪费口舌。 “这样说的话,这边地上的那些破石头倒是很值钱了!我们走路的时候,也要小心点。” 爷爷听了他说的话,跟着说道。 “你说你们种了一辈子庄稼,挣到的钱都抵不上这边摊位上的一些石头卖出来的钱!”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五爷爷又笑对外公、爷爷说道。 “是啊!种地不挣钱,挣钱不种地!” 外公有感而发。 “这些石头除了看,有啥用?送我都不要!拿回去放家里还占地方。” 爷爷说道。 “人家又不是卖给你,我们看看就行了!” 说着、看着,几人走到了一处以售卖长江石为主的地摊前。 这个摊位,除了石头,还有一些黑乎乎、大小不同的木头。 “老板,这块木头多少钱?” 正看着时,一名40多岁,戴着鸭舌帽的男人用脚踩着一根长约半米、黑乎乎不规则的木头问价道。 “我这里的木头都是阴沉木,你说的这块,最低1500。” 摊主,同样是一名年龄四十多岁的男人,他看了看木头,想了想,然后说道。 在河道捡石头或者说从一些挖沙船卸石头的地方捡石头,有时候确实能够捡到阴沉木或者其它一些古玩类物品。 “原来这就是阴沉木啊!” 听到老板这样说,一些不懂行的人都看向了摊位上其它黑乎乎的木头。 “我听说金丝楠阴沉木很值钱,不知道里面有没有那样的。” “哪有那么容易遇到金丝楠木!” 又有人小声议论着。 ………… “1500贵了!我给你1000怎样?能行我就付钱。” 对方还价道。 “1500我没多喊,你再加100块钱的辛苦费,行就拿走,不行我卖给别人!” “行吧!那我加100。” 两人谈论好,顾客就付钱完成了交易。喜欢某在拆迁棚户区寻宝捡漏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某在拆迁棚户区寻宝捡漏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