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师傅拿出来的这些东西,一眼真。 虽然自己接触古玩,前世包括到现在也才半年多的时间,但一线上手过的瓷片以及探测寻宝时见过的东西还是有不少的。 现在对一个物品新老的判断,也是有几分眼力的。 毕竟后世那个年代,可是信息大爆发的年代,每人每天只是浏览小视频,就能获得各种各样的大量信息。 看完之后,两人商量起了价格。 寿字花卉青花罐,(150元)。 福字小青花罐,(100元)。 梵文寿字盘,(50元)。 缠枝花卉盘,(50元)。 青花一束莲盘,(100元)。 单色釉龙泉窑暗刻花卉纹饰盘,(50元)。 青花龙纹烛台,(50元)。 草龙图案碗,(50元)。 花鸟纹饰碗,(50元)。 文房用品水滴,(150元)。 黑釉陶瓷罐,(100元)。 青瓷碗,(50元)。 白瓷碗,(50元)。 斗笠状茶盏,(100元)。 三个陶罐、两块瓦当、陶猪,常顺出价很低,王师傅没有出售。 对方的眼光,这样的陶器制品,看上去更古老,更有年代感、更具生活气息,他认为更值钱一些。 一对石狮子,(150元)。 两个石础,(200元)。 蝙蝠、寿字老石刻,(100元)。 残掉的佛像,(150元)。 石础王师傅说可能是“风水柱”,他是在挖河道时发现的,应该是特殊年代被人破坏扔到了河道里。 残掉的佛像,也是跟着一起看见的。 20斤左右古钱币,(1800元)。 铁香炉,(100元)。 斧子、秤砣一起(50元)。 仙鹤纹饰铜镜,(600元)。 人物多宝镜,(200元)。 铜杂件,打包(1000元)。 瓷片打包(300元)。 共计:5750元。 这些都是按照2003年的行情计算的,后世肯定不止这些价格,特别是收藏高峰期。 “王师傅,你应该还有更好的东西没拿出来吧?” 商谈好他摆放出来的物品,常顺又问他道。 “有是有,不过我听别人说过,有些东西是不能交易的,那些晚点我打算交了换奖金。” 王师傅想了想,然后说道。 看来他还是明智的。 如果真拿出“烫手货”,自己还真可能不会收。 哪怕收了,最终某一天也会拿去换奖励。 当然,自己收了,就会一直放在手里、烂在手里,肯定不会拿去再交易。 个人收藏应该是没有问题的,没有规定不让买东西,也没有规定不能自己收藏。 “是吗?能看看长点见识吗?” 常顺多少还是有些好奇的。 “还是不要看了,我再拿两件你能要的,不过价格不便宜!” 王师傅又考虑了几秒,最终摇了摇头。 “行!那你拿我能要的。” 对方不愿意让自己看,无所谓,啥东西去博物馆看不到?啥类型的东西以后自己不可能遇到? 想通了就好。 “给!常老板,喝点水。” 王师傅去拿东西时,他的老婆帮他倒了一杯茶。 “谢谢!” 把茶接到手里,他喝了一口。 “看你这么年轻,居然能做这生意,真了不起,做你们这一行肯定很赚钱吧!” 王师傅的老婆继续跟他闲聊道。 “也不一定每次都能赚钱,要是哪次买东西看走了眼,或者说出价太高,亏本的时候也有,我也就是赚个跑腿费。” 这也就是这个信息不流通的年代这样,古玩的行情持续上升。 要是后世炒作到了一定的高度,人人通过视频、网站都能找到一些同类型藏品的参考价格,要价比卖价还高。 加上遍地假货,出去铲地皮买东西,大多都是亏本的。 “我看你做事挺稳妥的,我们家老王带回来的这些东西,可都是真的,没有一件假货。” “这些我能看出来,大家都是熟人,乡里乡亲的,你们肯定也不会拿假货来忽悠我!” 常顺对她笑了笑。 正聊着的时候,王师傅走了出来。 “你再看看这两件!” 他把物品又放在了桌子上。 一块大银锭,一个鎏金铜佛像。 常顺先把佛像拿到手里看了看。 佛像是一个菩萨坐像,高度约25公分,戴着“唐僧帽”,双腿盘坐在莲台之上,一手呈莲花指放在胸前,一手置于腿上。 品相很好,周身虽有绿色的锈迹,但因为鎏金,更多的地方金光闪闪。 看其神态,慈悲安详,给人一种清净,看破俗世红尘之感。 这是一件不可多得的珍品。 年代的话,至少清中期,说不定明朝都有可能。 放下佛像,常顺又把大银锭拿到了手里。 银锭是五十两银锭,常见的元宝形,入手很重,差不多有四斤。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底部蜂窝状,表面包浆浓厚,很有岁月气息。 银锭上印着的还有字迹: “光绪二十六年,久泰丰…………” 银锭没有任何问题,是真品。 “王师傅,你说一下这两件物品的价格。” 东西都是好东西。 “你收这个,你先说一下。” “我说的话,肯定是越低越好了,佛像给你5000,银锭给你3000,你卖吗?” 他半开玩笑半认真道。 “当然不卖了!” “那还是你说价吧!我看能不能买,不行东西还是你的。” “两件,你能要就拿去。” 王师傅想了想,然后说道。 “之前的那些东西不是5750块钱吗,加上这两样,我一起给你2万,你看可以吗?” 常顺思索了下,对他说道。 “行!那就2万。” 王师傅答应后,他就把带过来的1万先付给了他,然后把东西装到车上,两人去了银行,他又取了1万递给对方。 之前取钱,他只取了1万。 “常老板,中午去我家吃饭!” 完成交易,王师傅邀请道。 “不用,我爸妈、妹妹,还有村里有人都在镇上转,一会儿还要带他们回家,下次再说吧,到时我请你。” “行!既然你这样说,我也不留你了。” 王师傅家距离银行不远,说完他就转身离开了。 见他走远,常顺打了父亲的电话,问了他们那边的情况。 他说逛差不多了,也是准备回去的。 约好见面的地方,在那边等了一会儿,他们就过来了。 今天没有集市,几人只是在一些商店、小超市看了看,没买多少东西。 等他们都坐上车,他就启动了车辆,大家就返回了。喜欢某在拆迁棚户区寻宝捡漏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某在拆迁棚户区寻宝捡漏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