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虽然睡着的时间有点晚,但睡眠质量很好,一夜无梦。 早上醒来,差不多7点了。 想到回家,吃过早饭后,常顺简单收拾了几件换洗的衣服,又把从小个子柴老板那里收到的两瓶91年的神仙酒带上就出发了。 (其它要买的烟、水果、营养品等带回家的礼品,他打算到了老家所在的镇上再买。) 常顺的老家,在“甬”市FH区连山镇(这里用的古名)一处偏远的小山村,是个真正的穷地方。 跟大多数山区的情况差不多,他们那边的人,除了种地获得微薄的收入。 其它的完全就靠读书这条出路,或者外出打工闯荡。 03年的路况,他不是很熟悉,这个年代也没有导航。 一路或是打听,或是看着路牌,或是跟着其它的客运车辆。 用了差不多8个小时,才到老家所在的镇,连山镇。 之所以开车这么久,主要还是目前从“沪”市到“甬”市的跨海大桥还没有建成。 要是建成,至少节省一半的时间。 在镇上停了会儿车,他购买了两只烤鸭,5斤卤牛肉,5斤鲳鱼,以及其它的一些螃蟹、带鱼、蛤蜊、八爪鱼之类的海鲜。 烤鸭妹妹常静喜欢吃。 卤牛肉父亲跟爷爷喜欢吃。 母亲喜欢吃鲳鱼。 而奶奶喜欢吃带鱼。 除了这些,他还买了两条利群香烟,一些黑芝麻糊、中老年高钙奶粉,一些苹果、香蕉、甘蔗之类的水果。 (烟没有买太贵的,主要是怕父亲跟爷爷说他浪费。 当然,就算买了贵一点的,他们都会退掉,然后换成便宜的。 这个在前世他试过。) 买好了东西,常顺开着车继续往家的方向前进着。 老家所在的村庄,距离镇上大概六七公里。 走了大概四五里路,他突然看见前面拉着一辆板车以及站在板车两旁帮忙推着车子的人看上去很熟悉。 靠近后,常顺发现他们是自己的父亲常建忠,母亲孙春荣,爷爷常启贵。 (父母现在的样子,看上去还不是特别的显老。 爷爷虽然在12年的时候去世了,但这是03年,他依然健在。 这时能再见到他,常顺感觉真好!) 板车上装着的是箩筐,里面还有少许的柿子。 看样子,他们是到镇上卖了水果了。 【爷爷、奶奶都是跟着他们一家人在一起生活。 常顺的父亲,兄妹3人。 常建忠是长子,后面有一个弟弟,一个妹妹。 因为曾经家里条件不好,弟弟常建义长大后没钱娶媳妇,做了上门女婿,倒插门“嫁”到了邻近的“西掂镇”。 (当然,听父亲说,也有他看上婶子漂亮,愿意入赘的意思在里面。) 对于这个阿松(叔叔),除了小时候的一些印象,长大后印象并不深刻,他后来已经很少回家,差不多只是在爷爷、奶奶去世的时候见过几次面。 那时常建义看上去过得挺好的,带上阿婶,还有堂弟堂妹开着车来了老家。 他们的穿着打扮,明显比村里人更讲究。 这个年代,上门女婿很少,但也不是没有。 人的一生,都有自己的选择,看开了,只要过得幸福就好! 妹妹常建芳嫁人的地方在同一个镇上,不过距离他们家还有五六公里的距离。 当年父亲是因为换亲跟母亲结的婚。 (换亲就是用双方的儿女互相嫁娶。 你家的闺女给我家的儿子当媳妇,我家的闺女也给你家做儿媳,亲上加亲! 这个也不是稀奇之事。 贫穷的年代,不少人为了香火的延续,都做过这样的事情。) 常顺的父母,虽然是换亲成家,但两人的感情,依然很好。 包括他的舅舅,姑姑(舅妈)两人的感情也很不错。】 把车开到三人的前面,他停下后,直接走下了车。 “你是阿顺?” 当看见他,爷爷有点不确定道。 毕竟他是开着车回来的,还换了一身稍微好点的衣服。 “阿顺!你咋开着车回来了?” 父亲倒是很确定就是他。 因为联系不上,他们对于他啥时候回家,并不清楚。 “爷爷!爸!妈!坐上车我再跟你们好好说!” 说着话,他走到车后打开了面包车的后门,然后开始把箩筐连带里面装着的柿子都搬到了车里。 面包车的空间够大,很快他就把板车上的东西卸完了。 “要不你们先回去,我拉着车子慢慢走,现在空车,拉着也不累!” 见长顺拉着板车又靠近了面包车,想带着它一起回去,常建忠说道。 (他是怕那车子碰到了面包车,可能会有磕碰。) “爸!板车绑在车后固定好带上就行了! 要是等你慢慢走回去,还有差不多10里路,那样你到家了,天肯定也黑了。” 常顺一边说着,拿起他们带的绳子、扁担,开始固定板车。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他的方法是打开车后门,用两个扁担连接后面板车的两个把手,把它们固定在车内的椅子上。 (后排座椅已经放平。) 有扁担支撑,固定的位置,隔上一层抹布,用手再简单的辅助握下,也不怕突然停车会对面包车产生啥影响。 当然,前提是他不能开太快,还要开稳点。 等做好这些,他就让父亲跟爷爷二人坐到了车里,一人握着扁担的一头,稍微辅助,让其不要晃动得太厉害。 在母亲也上车坐好后,他就启动了车辆。 “阿顺!这车到底咋回事?” 准备继续往家的方向行驶时,父亲问他道。 “你们先看看这个!” 他把自己印刷的名片递了三张给他们。 在他们看的时候,他开着车慢慢的往前跑动着。 “这是啥意思?回收古玩以及老旧物品。” 看完名片上面的文字,常建忠道。 爷爷跟母亲也没看明白,同样疑惑的看着他。 自己是八月中旬跟着村里的几个同乡一起出去的。 起初和他们在一家印刷厂当学徒,做了半个多月的时间。 那时感觉厂里的油墨味儿刺激的他不舒服,就离开了。 加上在搬家公司打工的一个半月,到现在回来,才两个多月。 这么短的时间,学会了开车,还开上了车,让他们看不懂,疑虑也是正常的。 “我说我现在成了老板,在收购名片上的东西,你们信不信?” 转过头看了他们三人一眼,常顺笑着说道。喜欢某在拆迁棚户区寻宝捡漏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某在拆迁棚户区寻宝捡漏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