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莱巡抚衙门的签押房里,窗棂外的海风带着咸腥气扑进来,卷起案头堆叠的塘报边角。 袁可立刚用朱笔在辽南军情上圈注了“金州需速增兵”几字。 “巡抚大人!永明镇来使张弘求见。”衙役的通报声打破了寂静。 “永明镇的人?是来送军火的吗?” 袁可立一怔,小声嘀咕了一句,便大声道, “让他进来。” 在等待张弘的时候,他依然在埋头看辽南的军情。 “末将张弘,拜见袁大人。” 片刻之后,一个洪亮的声音传入袁可立耳中。 袁可立抬眼看向门口,见来人一身青布短衫,裤脚还沾着未干的海盐,腰间悬着柄鲨鱼皮鞘短刀,虽风尘仆仆,却无半分卑琐之态,眉头先自蹙了三分。 “你说你是永明镇来的?” 袁可立将朱笔搁在笔山上,声音不高,却带着巡抚大员特有的威仪, ”可有凭证?” 张弘早料到会有此一问,忙从怀中摸出一封信函,双手捧着呈上: “大人明鉴,末将张弘,确是永明镇总兵颜思齐麾下。” “这是玄扈先生的亲笔印函,可证明在下的身份,说明我的来意。” 袁可立接过信函,拆封之时,眼角的余光始终落在张弘身上。 见这年轻人站姿挺拔,眼神里没有寻常海商的油滑,反倒带着几分军伍里历练出的沉毅,他心里先有了几分底。 “徐子先他——还在永明镇?” 袁可立抬眼时,语气里已消去了大半疑虑, “他放着大明礼部右侍郎不做,倒还有这份闲心。” 张弘躬身答道: “去年五月,玄扈先生同瀛海先生一起赴永明镇考察,” “玄扈先生见永明镇事事以实学为本,竟乐而忘返,怕是以后都不打算回大明了。” 袁可立闻言,嘴角微微上扬。 他素知徐光启痴迷实学,只因朝中保守势力反对,致使才华得不到施展,才无奈辞职。 如今能在永明镇施展拳脚,倒也算是遂了平生之志。 “哼,绫阳君废主自立,本就名不正言不顺,竟还敢挑剔你们的名分——” 袁可立将信函放在案上,指节轻叩着桌面, “永明镇离建奴腹地确实有些远了,济州岛倒是一处极佳的中转之地。” “只是朝鲜素来排外,就算有沈士弘的亲笔印函为证,怕是也不会轻易租给你们港埠。” “大人明鉴,若是好言相商,他们自然不肯。” 张弘坦然道, “于是我们已于三月十一攻占济州城,这才让他们不得不坐下来谈判。” “哈哈哈哈——” 袁可立听到此处,不由得放声大笑: “好个永明镇!乱世之中,便是要这般果决。” “朝鲜虽称大明藩属,近年却与建奴暗通款曲,” “光海君在位时,连萨尔浒之战都敢按兵不动,” “如今占他个济州岛,正好敲敲这糊涂账!” “正是!” 张弘忙道, “说来也巧,我们占了济州城的第二日,绫阳君就在汉城发动政变。” “朝鲜国内乱成一团,新君又未得到大明的册封,” “真不知他们哪来的底气,敢跟我们讨要受大明承认的凭证。” “只是,你来的有些不巧啊——” 听张弘又提起凭证,袁可立面色一沉, “世弘三月十三,便奉命去辽南执行任务去了,现在怕是才到辽南没几天。” 张弘闻言,眉头瞬间拧成个疙瘩,拿不到沈有容的印函,谈判便难有进展了。 他正急得额角冒汗,忽听袁可立轻笑一声。 “你也不必急。” 袁可立慢悠悠道, “士弘去年考察永明镇,本就是奉了我的钧令。” “论起分量,本抚的印信,难道还压不过一个总兵?” 张弘先是一愣,随即猛地抬头,眼里迸出光亮:“大人的意思是……” “要证明永明镇确是大明的边镇,我的亲笔印函可比沈士弘的有用。” 说罢,他取过一卷洒金宣纸,提笔蘸墨。 笔锋在纸上行走如行云流水,先写“永明镇乃大明辽民自发组建之抗金据点”, 又述“天启二年五月,登莱总兵沈有容奉本抚令,亲往勘察,见其屯垦有序,练兵有方,确为忠义之举”, 最后落上“登莱巡抚袁可立”七字,再从抽屉里取出那方黄铜铸的“登莱巡抚关防”,在朱泥盒里重重一蘸,啪地盖在落款处,红印如血,透着沉甸甸的威严。 “拿着这个去。” 袁可立将印函折好,塞进个信封之中, “朝鲜使者若再啰嗦,你便告诉他,本抚说了,永明镇借济州抗金,是替大明守海疆,租个港口算什么?” “痛痛快快地租了,那绫阳君册封之事,本抚自会帮他斡旋。” 张弘双手接过印函,只觉入手滚烫。 他噗通一声跪地,重重叩了三个响头:“大人此恩,永明镇没齿难忘!”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袁可立扶起他,指尖触到对方掌心的厚茧,那是常年握刀、掌舵磨出的痕迹。 “回去告诉颜思齐,” 他语气沉肃, “抗金不分朝野,只要真心为国,登莱便是你们的后盾。” “但切记,不可借抗金之名行私掠之事,坏了大明体面。” “末将谨记大人教诲!” 张弘将文书紧紧揣在怀里,又补充道, “大人放心,我家总兵早已严令部众,凡商船、渔船皆不得惊扰,” “所造军火战舰,一为固守永明镇,二为助登莱抗金,绝不敢有半分私掠之举。” “沈总兵去年在永明镇订购的战舰和军火,我们正在加紧制造,” “一定会按合同约定时间,用新造的战舰将军火一并运来。” 袁可立微微颔首,挥手道:“去吧,我就不留你吃饭了,济州之事,耽搁不得。” 张弘转身告辞时,脚步轻快了许多,衙门外的海风正劲,吹得廊下的旗帜猎猎作响,像是在催促着他早日将这封印函带回济州。 签押房里,袁可立望着张弘远去的背影,又拿起那封徐光启的印函。 海风从窗缝钻进来,吹得案上的辽南舆图簌簌作响, 他忽然觉得,这南海边地的永明镇,或许真能成些气候。 毕竟乱世之中,那些流落在外的辽民,揣着的可都是一颗盼着光复故土的心啊。喜欢明末华商之南海边地公司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明末华商之南海边地公司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