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这么说,咱大明也有手工工场啊。” 沈世魁突然大手一挥,不以为然地道, “景德镇御窑、苏州织造不就是这样生产的嘛。” “嗯,不错。” 李国助点头称是, “只从集中生产和分工细化上看,大明也勉强算是有手工工场。” “但我刚才只是简单地说了一下手工工场的基本特征。” “往深了说,手工工场其实还有一个重要特征,叫做资本介入。” “意思是,商人或国家提供原料、工具,并组织销售,与工匠形成雇佣劳动关系。” “景德镇御窑、苏州织造的产品几乎不用于销售,” “景德镇御窑出产的瓷器七成以上供应皇室,大约两成用于外交礼品,” “只有不足一成的次品和淘汰品会被变卖。” “到了正德年间,官窑才放松管控,出现了‘官搭民烧’制度。” “但即使如此,这种民窑出产的瓷器依然是御器,不得轻易发卖。” “逼得一些民窑和官员干起了走私的勾当。” “一直到隆庆开关后出现‘官古器’,才向澳门的葡萄牙商人年出口约3万件。” “苏州织造的产品大约四成五用于皇室专供,” “三成五用于赏赐宗室、大臣、外藩,二成供应寺庙,如南京大报恩寺。” “勉强能算的上销售的,主要是朝贡贸易。” “此外,万历时期因财政困难,曾将积压织品‘准三成价发卖’,这算是变价处理。” “还有就是地方官的公费领用。” “一直到万历后期,才将两成产品转为‘市舶绸’,专供出口日本、琉球。” “再说劳动关系,” “景德镇御窑、苏州织造的工匠都是世袭匠户,都是服劳役的,几乎没有报酬。” “景德镇御窑的工匠主要分为轮班匠和住坐匠。” “前者每三年服役90天,实际常被延长至数月,无报酬仅免赋税。” “后者长期服役,月粮仅3斗,嘉靖时实物工资折银约6钱,不足市场工价三分之一。” “这就不是雇佣劳动关系。” “苏州织造的工匠六成为系官匠户,三成为招募匠,一成为罪籍匠。” “系官匠户月粮2石,可免杂役,不得私自承接民间订单。” “招募匠计件工资,每匹绸8钱银子,可季节性往返城乡。” “罪籍匠无酬劳,完成定额可减刑,没有人生自由。” “也就是说,只有招募匠与苏州织造才算是雇佣劳动关系。” 说到这里,他突然停下来不说了,因为他发现,徐光启脸上出现了若有所悟的表情。 沈世魁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应该也是看出了问题,却不敢在两位上司面前直说。 沈有容皱着眉头,唉声叹气,鹤放道人也是连连摇头。 “那……什么又是工业化呢?”片刻之后,徐光启又开口问道。 “工业化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通过发展工场手工业,逐步将经济结构从以农业为主转变为以工业为主的过程。” 李国助一口气说到这里,停下来观察了一下徐光启的表情,又补充道, “工业化通常伴随着技术进步、生产效率提升、城市化加快以及社会经济的全面变革。” 其实他这是偷换概念,因为真正意义上的工业化是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的。 在此之前的工场手工业的发展还不能算工业化,只能算是过渡阶段。 徐光启显得有些不太认同,但又不敢把话说满,只得迟疑地道: “民以食为天,如此舍本逐末,就不怕引起饥荒吗?” 李国助哑然失笑,摇了摇头: “自商鞅变法以来,中华以农为本了两千年,又何曾消灭过饥荒呢?” “破虏之要,火器为先;火器之利,西洋为最。” “不工业化,如何能造出强大的火器?” “造不出强大的火器,就算饿不死,终究也是难逃鞑虏的屠刀呀!” 徐光启眼中顿时一亮,似乎有所明悟。 “其实工业化不一定是刻意为之。” 李国助赶忙趁热打铁, “当农业发展到一定程度,人们能够丰衣足食以后,” “只要没有外部或内部的干扰,社会一定会出现工业化的趋势。” “之前我说英格兰与大明都因为土地兼并产生了五种人群。” “但经过近两百年,这五种人群在英格兰与大明却出现了完全不同的境遇。” “究其根本,还是因为英格兰的农业由于某些因素得到了长足发展呀。” “先生现在应该能想明白个中缘由了吧?” 徐光启沉吟道:“莫非是因为雇佣劳动关系和农产品市场化?” “嗯,可以这么说。” 李国助点头称是,一脸欣喜之色, “那先生以为雇佣劳动关系和农产品市场化为何能促进农业的发展呢?” “这……难道……是……因为利润驱动?”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徐光启用询问的眼神看着李国助,显得并不是多么自信。 “先生自信一些,你已经越来越接近真相了!” 李国助循循善诱。 “嗯……雇佣劳动关系让失地农民可以自由地追求更高的薪酬……” 徐光启一边按部就班地推理,一边断断续续地说道, “他们不必依附于特定的地主,可以随时去薪酬更高的农场工作……” “如果手工工场的薪酬更高,自己的技能也允许的话,他们也可能会考虑去做工匠……” “这样他们就有可能通过劳动慢慢积攒下足够的财富,” “然后再通过租赁或购买土地成为农场主,让自己越来越富裕……” “农业商品化会使农场主想方设法地提高利润……” “降低成本、提高产量、拓宽销路是提高利润的不二法门……” “尽可能地少雇佣人,是降低成本的一种有效办法……” “耕种的人少了还想提高产量就得借助机械……” “如果旧有机械的效率不高,农场主就会想办法改进农业机械……” “要么是自己动手改进,要么是花钱请别人改进……” “这就促进了工业化……” “农场雇佣的人少了,就会有更多的人进入工场工作,也能促进工业化……” “为了拓宽销路,农场主也会投资工场,又能促进工业化……”喜欢明末华商之南海边地公司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明末华商之南海边地公司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