嫣语办事效率很高,画舫舱内已重新做了布置,靠舱壁放置的方桌都被撤去, 一张直径大约4米出头的大圆桌摆放在舱中央,桌上酒菜丰盛,色香俱全。 董事会全员都已就坐,见李国助等人进来纷纷起来迎接。 舱内再也没有其他陌生客人,虽然李国助没说要包场,但嫣语显然是为他办了专场。 一番寒暄后,众人纷纷就坐,李国助却在这时端起酒杯道: “各位,今天宴请大家主要是为了商讨几件事情。” “在正式开始商讨之前,晚辈先敬各位一杯。” 众人见状,也纷纷起身端起酒杯,几乎与李国助同时一饮而尽。 重新落座后,李国助说道: “晚辈去年因为一些事情去日本平户待了九个多月,” “今天刚返回,就发现永明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很多改变都是我以前做梦都不敢想的。” “首先就是市镇区的扩建,这要感谢五位承包商的大力支持。” “然后就是上万辽民的到来,给我们带来了梦寐以求的人口。” “听说朝鲜的铁山郡仍有大量辽民滞留,我们的船队还在继续往来运送他们。” “保守估计,今年能来到南海边地的辽民将达到两三万之多。” “人口的快速增长固然是好事,但同时也会带来一些管理问题。” “所以今天要与大家商讨的事情,就是如何妥善安置这些辽民。” “不过在此之前,请允许我先了解一下这九个多月来,公司的一些事务的进展。” “大家不必拘谨,请随意吃喝。” 说到这里,他扭头看向陈勋,问道, “陈大哥,今年武装商船的建造和售卖情况如何?” 陈勋连忙正襟危坐,清了清嗓子,报告道: “今年三月初一开始建造第一艘武装商船,到五月已建成两艘,目前还有一艘在建,” “已经建成的两艘均已售出,共计收入白银3万两,” “正在建造的一艘也已有人下了订单,订金为白银5000两,” “建成交付后,还能再收入白银1万两。” “此外雅兰造船厂今年还售出了十份订单,订金总计为白银5万两,” “等十份订单全部交付,还能再收入白银10万两。” “不过这十份订单预计今年最多只能交付五份。” “所以雅兰船厂今年的收入预计将是12万两白银,” “除过成本价,净收入将是4万两银子。” “这真是太出乎我的意料了!” 李国助惊喜地道, “我原以为已经造好的能卖出去就已经很不错了,没想到居然还售出了11份订单!” 陈勋嘴角一扬,问道:“少东家为何会如此想呢?” “因为帆装啊。” 李国助张口答道,并补充道, “我们不是说好,雅兰船厂建造的武装商船一律用上缘斜桁帆吗?” “我就是担心大明的海商用不惯上缘斜桁帆,才会觉得不容易售出。” 陈勋斜眼一笑,调侃道: “少东家也太不自信了,我们当初商定使用上缘斜桁帆时,就是考虑到其操作简便,” “虽然大明的水手并不熟悉上缘斜桁帆,但只要试着操作一下,大部分有经验的水手都能很快掌握。” “很多大明水手试过上缘斜桁帆后,都直言比大明的硬帆好操作,纷纷建议船东购买我们的船呢。” “此外,这些订单里,有几份还是西洋人的订单呢。” “哦,搜得斯内。”李国助释然点了点头。 “呃,打扰一下!”沈廷扬突然举手说道。 “沈先生有何见教?”李国助笑问。 他在码头上称沈廷扬为沈兄,但后来发现黄明佐、李笃培、海述祖与他都是兄弟相称, 所以他觉得继续称沈廷扬为兄的话,会乱了辈分,所以改称他为先生。 沈廷扬显然并没有留意到这个称呼上的变化,自顾自地问道: “什么样的武装商船,售价能高达两白银呢?” 以他的生平经历,会提出这个问题实在是再正常不过了。 李国助嘴角一扬,答道: “船是1000料的海船,采用了西式框架船体,没有水密隔舱,” “造价其实还比1000料的福船便宜,一般不会超过3000两白银,” “贵就贵在舰炮之上,我们生产的武装商船上通常要装载10到20门舰炮,” “舰炮口径从6磅到18磅不等,平均造价约为200~500两白银。” “所以这样一艘武装商船,总的造价是5000~两白银。” “即使是造价5000两白银的武装商船,也足以应付好几艘南洋海盗船。” “而我们出售的武装商船造价一般都是1万两白银,已经接近顶配了。” “这么说,你还会觉得两贵吗?” “哎呀,这样的武装商船足以跟大小弗朗机、红毛夷的战舰一较高下了!” 沈廷扬两眼放光地道, “卖两银子的确不算贵。” 李国助摆了摆手,笑道: “大小弗朗机、红毛夷在南洋的战船实际上还是武装商船。” “战舰都在本国,最差也是1000料的,火炮怎么都得20~28门!” “竟是如此吗?”沈廷扬的眼睛都瞪大了一圈,“那更好的战舰得有多大呀?” 李国助一愣,问道: “沈先生还没有去过雅兰城吗?那里有我们的六艘44炮战舰,你去一看便知。” “44炮战舰!”沈廷扬的眼睛又瞪大了一圈,失声叫道,“真想今天就过去看一看啊。” 李国助一看他这反应,就知道他还没去过雅兰城,便笑道: “沈先生倒是不用着急,雅兰城就在东边西河大岭的南麓,明天我可以安排船送你过去。” “我也要去!”黄明佐、李笃培、海述祖三人几乎异口同声地说道。 “原来五位先生到现在都没有去过雅兰城啊……”李国助有些诧异地说道。 “是啊,我们三月过来一直都在忙于工程建设,哪里顾得上去别处呀。” 说到这里,黄明佐看了眼李笃培, “也就汝植兄去过一趟新城的工地。”喜欢明末华商之南海边地公司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明末华商之南海边地公司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