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水席上,张家村的村民们围坐一起,瞧见那些乡绅富户一个个捧着贵重的贺礼前来,眼睛都直了。 有送绫罗绸缎的,有送金银玉器的,还有人送来了田契地契。 甚至有那心思活络的,打听到宋争渡尚未婚配,直接带着自家闺女上门,说给宋家当丫鬟使唤。 当然,这些都被舒父笑呵呵地挡了回去:“诸位的好意宋家心领了,只是我家侄儿年纪尚小,功名未就,眼下还是专心读书要紧。” 这话说得滴水不漏,既不得罪人,又表明了态度。 老村长坐在首席,看着这一幕幕,心里五味杂陈。 他家季青今年也下场了乡试,只可惜名落孙山。 眼下看着宋家这般风光,心里又是羡慕又是酸涩。 “乖乖,这些东西得值多少钱呐!” 见舒父婉拒了乡绅富户的贺礼,张家村的村民们更是咋舌不已。 “咋还将送上门的好东西往外推呢?这要搁咱们,怕是八辈子都见不着这等好东西!” 石头正替宋家高兴着呢,听了这话,立刻瞪了那人一眼:“二狗,你懂个啥?二林如今是举人老爷了,哪能随便收人东西?这叫‘清贵’!” 二狗缩了缩脖子,讪笑道:“我这不是没见过世面嘛......” 一旁的王婶突然咂着嘴感慨道:“还是大山娘有先见之明,当时小宋他娘刚一去,她就死皮赖脸的非要收养二林。 “还好小宋硬气,没让她得逞,不然这会儿风光的就是她家了!” 这话一出,席间顿时安静了一瞬。 几个妇人互相递着眼色,谁也不敢接这个话茬。 这大山娘都死几年了,话说“人死为大”,现在再提这些陈年旧事,就没意思了。 牛婶见状,连忙岔开话题:“要我说啊,还是宋家祖上积德。” “你们看,老宋如今在南阳府当大官,小宋做生意发了家,二林又中了举人,这不是祖坟冒青烟是什么?” “对对对!” “可不是嘛,小宋自己有本事,还不忘带着咱村子一起发财。如今二林又这么争气,中了举人,将来指不定能到京城当官呢!”一族老捋着胡须感叹道。 “哎,你们说,二林要是真当了大官,会不会把宋家都接到京城去住呀?”二狗好奇问道。 “这可说不准呐,不过真要那样,也是人家应得的。” 几个村民你一言我一语,语气里满是艳羡,却不敢有半分嫉妒之心。 毕竟,宋家早已是他们高攀不起的门第,连嫉妒都显得可笑。 全子也忍不住说道:“要是我家两臭小子能有二林一半出息,我做梦都会笑醒。” 他家两小子如今也在学堂念书,只可惜脑子不行,就只会背个《三字经》和算术。 看来他是指望不上儿子们读书光宗耀祖了。 “还是底子太差了。”张瑞不由得叹了口气,“咱们这些泥腿子出身的,哪比得上人家书香门第?能认几个字就不错了。” 这话说得众人心有戚戚焉。 读书考功名,哪是那么容易的事? 且不说要花多少钱供一个读书人,单是那十年寒窗的苦,就不是一般人能熬得住的。 二林能中举,除了自身天赋和努力外,也离不开宋家的全力支持。 想到这儿,众人对宋芫的敬佩又多了几分。 若非宋芫当年坚持送二林读书,又请来名师教导,哪有今日的风光? “也别太灰心,眼下咱们村里盖了学堂,再积累个十几年,说不定咱村能走出不少有出息的娃。到时候啊,咱们张家村也能成个‘秀才村’哩!”牛婶笑呵呵地给大家打气。 这话说得众人心头一热。 是啊,如今村里有了学堂,孩子们都能读书识字,一代代积累下来,未必不能出几个秀才举人。 此刻,众人才意识到当初宋芫要在村里盖学堂是多么明智的决定。 他不仅为村里孩子们提供了读书的机会,更为张家村的未来埋下了希望的种子。 想到此,众人对宋芫就更添了几分感激与敬重。 宋芫不知道村民们的心思,他正忙着应付前来道贺的宾客。 眼尖瞅见灭霸帮一众人浩浩荡荡过来,宋芫赶紧迎上去,笑眯眯招呼道:“钟哥!” “好小宋,可终于吃上你家的流水席了。”钟会脸上带着真切的笑容,身后跟着的灭霸帮兄弟个个面带喜气。 “恭喜二林弟弟高中!”瘦猴等人像放炮仗似的,一连串的恭喜声此起彼伏。 “知道你不喜那些虚礼,咱弟兄们就带了点辽东的土产,图个热闹!” 钟会说着,一挥手,身后几个兄弟抬上来几大筐山货——松子、榛蘑、猴头菇,还有几大块上好的皮毛。 宋芫眼睛一亮,这些可都是好东西! 特别是那几块貂皮,油光水滑的,一看就是上等货色。 “钟哥太客气了!”宋芫连忙让人收下,“快入席,今儿个咱们不醉不归!” 瘦猴挤眉弄眼道:“宋哥,听说二林弟弟中了解元,咱们帮里兄弟都高兴坏了!大家争着来给二林弟弟道喜,差点没打起来。”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想当年二林弟弟考秀才那会儿,还在他们帮里住了好些时日,帮里的兄弟甭提有多有多照顾他。 尤其胖婶花婶,天天变着法儿给他弄好吃的和补汤,生怕他读书辛苦亏了身子。 如今听闻二林高中解元,整个灭霸帮都与有荣焉。 都恨不得能亲自前来道贺。 宋芫哭笑不得,这灭霸王还是一如既往的热闹。 众人寒暄一番,便纷纷入席。 直到日落西山,其他宾客陆续散去,灭霸帮的兄弟们却还兴致高昂,拉着宋争渡喝酒划拳。 宋争渡陪了几杯,很快就面红耳赤,眼神迷离。 难得大家高兴,宋芫也没拦着。 这时,钟会过来拍了拍他肩膀,一副有话要说的样子。 宋芫会意,将钟会引到花厅。 关上门,宋芫方问道:“钟哥,有什么事吗?” 钟会从怀中取出一封信,递给宋芫:“鹰哥托我带给你的。” 宋芫拆开一看,眉头渐渐皱起。 信上说,辽东今年遭遇罕见寒潮,粮食减产严重,鹰哥想从宋芫这里购买一批粮食应急。 “要多少?”宋芫直接问道。 钟会比了个数字:“十万石。” 宋芫惊了:“要这么多?” 钟会叹道:“听鹰哥说,朝廷已拖欠辽东军饷三年,军中怨声载道。” “今年又遇寒潮,百姓生计艰难,若再没有粮食接济,恐怕会出大乱子。” 十万石粮食不是小数目,还好秋收刚过,粮仓充裕,去年的陈粮也没来得及卖,正好可以调拨出来。 宋芫爽快应下:“行,我这就安排。不过十万石粮食运输不便,得分批运送。” 钟会笑得眼睛微眯:“小宋,这份恩情鹰哥记下了。” 宋芫摆摆手:“都是自己人,不说这些。不过......” 他犹豫了一下,还是问道:“辽东局势当真如此艰难?朝廷连军粮都克扣?” 钟会苦笑:“何止是克扣?韩州战事吃紧,朝廷把能调的粮草都调过去了。辽东天高皇帝远,谁还管将士们的死活?” 宋芫缓缓吐出一口气。 看来局势比他想象的还要严峻。 送走钟会后,宋芫立刻找来魏陶儿,让他准备十万石粮食,通过海运,分批运往辽东。 魏陶儿没有多问,火速按照宋芫吩咐,从各粮仓调拨粮食。 流水席过后,宋家总算清静下来。 宋争渡中举后,按照惯例,需要去县学拜见教谕,参加鹿鸣宴,还要接受各方宴请。 一连数日,宋争渡忙得脚不沾地。喜欢美食博主在古代发家致富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美食博主在古代发家致富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