啦啦小说网 > 女生频道 > 历史不是爽文 > 第7章 弓弩不是木头绳子

第7章 弓弩不是木头绳子(1 / 1)

很多人以为,弓箭就是“木头+绳子”,最差也能削根硬木条、缠条藤绳拉两下就能射了。那是玩具弓,不是能上战场的武器。 真正能上战场的复合弓,是一门系统工程。它要考虑弹性、韧性、粘合度、抗湿性、握持稳定度、张力平衡,缺一样,别说能打仗,拉三次就断、拉一次就劈、放箭反伤射手都常见。 而弩呢?那更是古代武器制造的“高科技产品”。从扳机机关到发射滑槽,从弩臂张力到瞄准精准,都不是你在山里瞎凿几块木头就能凑出来的。汉代的连发弩、三弦强弩、床弩,个个都是“国家管控的军用机密”。 你穿越过去,没经验、没工具、没材料,别说造十字弩,你连能放出箭的东西都造不利索。 现代人常常忽视的一点是:古代的复合弓,根本不是“削根树枝”那么简单,它是用三种乃至五种材料复合粘合起来的:木芯、牛角(或羊角)、筋(通常是鹿筋或牛筋)、皮革包裹、再外涂防水漆料。 这些材料,要质量极高——劣质牛角、筋腱根本无法承受张力。更重要的是,粘合它们的“胶”,得用熬制数日的动物皮骨胶,是一门手艺活,配比、火候、干燥时间出错一点,就功亏一篑。 而这些高等级材料从哪来?你得有狩猎经验、有牲畜、有加工手艺、有保存手段、有环境——不是你买根牛腿就能搞出筋来,也不是你弄根角就能磨成弓臂。 材料没法解决,你别说造弓,连“能拉三次不裂”的玩具都弄不出。 你以为弓就是“做个框能拉开就行”?拉力没调好,轻则射不远,重则回弹伤己。 弓的设计必须考虑“张力等级”,古代说的“几石弓”,指的是需要多少“石”(每石约十公斤)的力量才能拉满,比如五石弓就是大概五十公斤张力。 这可不是你用直觉就能调好的。要调节张力,要调节弓臂曲度、材料回弹值、箭台角度,还要考虑弓弦松紧与承受力配合。 没有专门经验,自己乱造的弓不是弯不过来,就是一拉就断;或者一发就劈箭炸弓,伤到射手。 别看电视剧里“草丛里做弓箭”似乎挺随便,现实中一个没调试好的自制弓可能连树都射不穿,还会把自己手指崩断。 别以为箭就是削根小棍子绑上石头,连根铁钉都不如。 真正的军用箭矢,分为“镞”(箭头)、“杆”(杆身)、“羽”(尾翼),三者必须精准配合,才能做到命中稳定、不失准头、不偏移。 箭头要用精铁锻打成锥形、月牙形或钩爪形,各自对应穿甲、割裂、钩挂功能;箭杆必须选直纹轻木,削成六角或八角保持旋转稳定;箭羽需严格等距黏贴,控制飞行旋转和重心。 箭羽用的是哪种羽毛?雁羽最佳,其次是鹰、鹫、雕,鸡鸭鹅根本不行;箭杆的长度、粗细、硬度都有标准,要轻、直、结实还不裂。 你能找到这么好的羽毛?你能确定你的杆不会在飞行中断裂?造箭,比造弓还麻烦。真正的箭匠,都是“细活匠”,动手一年才摸到门槛。 弩比弓复杂十倍。 你得造出一整套弹弦张紧装置,还要有击发机关。而击发机关的核心是“铜片弹扣”或“铁制卡榫”,没有成熟的金属加工工具,你造不了这玩意。 弩的“弩机”类似于机械齿轮,工艺标准高、容错率低;你要打出可以精确锁住弓弦、又能瞬间释放的结构,要靠铜匠、铁匠、木匠共同配合,光有一套图纸也没用。 所以古代兵器工坊,是军械署级别的设备,弩机还往往是由“王府兵器署”“都水监”“作坊司”垄断制作,严禁私造。 你一个没经验的穿越者,没有图纸、没有锻造设备、没有铁料,想自造弩?你就算凿出个样子,扳机也不灵、滑槽也不顺、弹力也不足,最后只能当装饰。 别以为你造出来就能“合法上战场”。 自秦代以来,弩被列为“军械之首”,民间一律禁止私造、私藏。历代都规定,私藏弩箭者按“图谋不轨”论罪。 比如《唐律》规定:“私匠制弓弩,杖一百,发边远。”宋代对“制弓匠”实行备案管理,所有军弓按数出入,少一支都要严查。明清更直接:有民间私匠制军用弩者,按私制兵器律,视为谋逆。 你穿越者在后院捣鼓弩机?邻里举报,地方捕快上门,查到零件就是“私制军械”;你还带着弓弩四处奔走,那是明晃晃的反贼既视感。 不是你做得出,而是你活不下来。 古代制弓,是一种家传技艺。手艺人往往世代相传,不外授、不走漏。为什么?因为这不仅是吃饭的手艺,更是朝廷钦定的专营活。 比如宋代就设“弓箭局”,局中“匠户”世袭不变,犯事了还不准脱籍;而在清代,皇室专属的“满洲弓匠”更是从不向民间传授技术。 弓弩的调胶、拉力计算、涂漆调色、弦线绞制,这些都需要长年经验和实物试炼,写在书上都没用。你光靠现代记忆,就像你看了几本方剂就想当老中医,药没抓错就算你运气。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而且这门手艺工期极长——一张复合弓从备料到成型,最快也要半年;一把弩造出来要测试千次,才敢上战场。 你想几天搞出“十张强弓”“一架连发弩”?做梦还没醒呢。 你以为只要材料技术齐,就能做出好弓?太天真。 弓弩这种精细武器,最怕“湿气”和“干裂”。动物筋胶怕潮、木芯怕裂、角料怕变形;胶合期间湿度高则脱胶,干燥太快则爆裂;雨天不能做、霜冻不能调、风天不能弦、湿天不能合料。 所以古代的“弓工”,对节气极其敏感,三伏天开料、秋冬压弦、寒天封漆,每一步都有时节限制。 你穿越到一个不熟悉的朝代,不知道哪个月湿度高,不知道“冬日三晒、春前封胶”的道理,自己在屋里点火烘干,那你做出来的弓不炸才怪。 有些人会想,找个手艺人一起做不就行了吗?也不行。 因为古代多数木匠、铁匠只能做家具、农具、马具,连车轮都做不好,你指望他们精准配弩机、组装击发结构、调弦装箭?对不起,弓弩匠是单独分支。 唐宋时期,朝廷有“兵作坊”专司军器制造,普通工匠连门都进不去。你随便找的乡村木匠,懂制梁、懂打桌椅,但让他做“负力对称结构”,压根不知道怎么下手。 就算你自己有图纸,光是把技术“翻译”成能执行的工艺流程,也得磨上几个月。最后你会发现:不是别人不肯做,而是这个社会没人具备你要的技能。 就算你天赋异禀、技术爆炸、材料齐备、躲开官府,搞出了几张好弓好弩——你能用吗?你养得起吗? 弓弩不是玩具,它的保养极麻烦。不能日晒、不能潮湿、不能久拉不放、弦要定期更换、胶合要常查裂缝。箭矢是消耗品,每射一支就少一支。 你没兵工厂,箭怎么补?你没兽皮和筋线,弓弦怎么换?你上战场射一百箭,回头全没了,重新制作还得半年起步。哪来的持续战力? 而弩更惨:一坏就是整机瘫痪,维修得解体,调机得全重做,不比火枪简单到哪去。你打完一仗回头检查弩机部件,发现裂了,那就只能拿它当木棍用了。 现实就是:弓弩不是靠“聪明”做出来的,而是靠“完整社会支持链”活下来的。穿越者光有脑袋没系统,只能靠冷兵器幻想过把瘾,别真指望能“靠弩起家”。喜欢历史不是爽文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历史不是爽文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最新小说: 八零福妻巧当家 司礼监 七十年代逃婚美人不逃了 穿到北宋当权臣 快穿:快跑!貌美白月光你惹不起 快跑,疯批宿主她没有心 毒绝天下:杀手小萌妃 快穿之我与女配共战袍 快穿系统:人人都为宿主着迷 金手指是鲱鱼罐头汤[快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