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盐是国家命脉,盐政是财政支柱,盐商是准官僚。私贩盐者,轻则家破人亡,重则诛连族人。在这种制度铁壁中,普通人妄图靠贩盐发财,纯属自取灭亡。盐利之重,古今罕匹,历代对盐的控制可谓无孔不入、制度严密、刑罚酷烈,远非小说中的“做点盐生意”那么轻松。 盐不同于米、布、茶等民生物资,它从古至今都是国家垄断物资,因为其不可替代性太强。没有盐,人不能生存;有了盐,就可以控制人口与财政。 从汉武帝起,盐与铁即被列为国家专营。唐、宋、元、明、清皆视“盐铁”如命根子。尤其是明清时代,盐税收入占国家财政三至五成,明代嘉靖年间甚至一度达总财政收入的60%。 控制盐,就是控制财税、控制百姓、控制江湖。谁掌盐权,谁掌生杀。就凭你一个农户、商人、穿越者,想插手盐利?那不是发家,是找死。 古代中国的可开采盐产区非常有限,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的海盐、四川的井盐、山西的池盐与青海的湖盐。因储量有限、运输困难、保存成本高,国家早就将盐区划分为“盐场”,严格规定归属与采销制度。 每一个盐场,都归国家管控: 官设盐灶,私人不得采盐; 官设盐监,统一丈量产量; 官设盐仓,统一储运分配; 禁止私灶、私采、私运、私销,违者斩立决。 盐场边界明晰,卫所森严。就算你挖出一口泉水含盐,也不能擅自“晒盐制盐”,否则按私煮私制论罪。无论你想在海边挖盐,还是在井里汲盐,全得持文凭、缴重税、受监视。 历史上的“盐商”,并不是我们想象的“商人卖盐”,而是受国家特许的垄断商户,有资格配额、有规定运输线、有明确纳税标准。 比如: 明代设“引盐制”,盐商必须购买“盐引”(即官方批文),才能从指定仓库领盐销售; 清代实行“票盐制”,必须凭“票引”运输、销售,一人一号,全程监管。 盐商本质上是“为国家运盐的财团代理人”,需要有雄厚资本、信誉背书、人脉关系,且得自备人力、车马、护卫、押运队伍,沿途打点官府卡口,任何环节出问题都会血本无归。 盐商卖的是国家定价盐,赚的是代销佣金,连售价都不能自己定。你想自己制盐、自己定价卖货?先问问户部、盐运司、州府衙门答不答应。 从中央到地方,盐政体系极其庞杂,完全是官僚系统的一部分。 举明代为例,管理盐政的官署包括: 户部盐课司(中央总管); 各省盐运使司(省级调配); 盐课提举司、盐仓监督、州县主簿(地方管理); 专设“盐法巡检”与“盐丁官”监管运输、打击私盐。 盐课如铁网密布,层层设卡:从盐场、运盐道、售盐地、集市、河道、码头,都有人查验票引、丈量体积、盘查运输,连盐贩的马蹄印都被记录在案。 没有官方批文和完整系统,你连盐袋都抬不动一包。 小说里最常见的误区就是“主角做盐生意,一斤卖贵价,发财致富”。但古代盐价是由国家统一规定,不得自由浮动。 历代都有严格“盐价令”: 唐代一斤盐价不过三钱; 宋代按地域浮动,但禁高于“定引价”; 明代盐引明码标价,禁止加价贩卖; 清代更设“平盐价”,官吏逐户稽查,私自涨价者处笞责。 即便是官方授权盐商,也只能赚点“代运费”与“风险佣金”,利润极为有限。暴利靠盐起家?那是幻想的白日梦。 贩私盐不是“小买卖”,在法律上属于“侵夺国税”,罪名接近谋反。历朝对私盐打击极严,重者处死。 汉代《九章律》:“私煮盐者没入家产,徒三年”; 唐律:“煮海为盐而无官引者,杖一百”; 宋代“禁盐律”极细,私运一斤者罚银十两起跳; 明清时代,私盐者被称为“贼盐”,贩者流放、窝藏者斩首。 特别是明代《大明律》对“聚众贩盐”“以贩盐谋利者”定为“劫税之贼”,与盗匪同罪。山东、淮安一带曾有“私盐杀官”大案,动辄灭门连坐。 所以民间怕贼不如怕盐巡,沿河码头见官如狼。靠卖私盐发财?发财之前,先准备好棺材。 在一些小说中,主角贩盐还顺便“收服黑帮”,殊不知这正是盐道的真实黑暗写照。因盐利太厚,地方黑势力、江湖团伙与盐商之间常有复杂勾结。 比如: 清代“湘盐会”下的湖帮、桂帮,常与官府盐差对抗; 江苏沿运河的“盐梢”“水脚”帮派,动辄劫夺私盐商; 山东、安徽有专门“盐道绿林”,打劫盐车、控制盐口。 你一个人想运盐?没有帮派认同、没有“地头蛇”护送,盐还没到市场,人已经沉湖了。 盐路从不只是商路,更是血路、权路、命路。历史的现实,比小说残酷十倍。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盐商不是自由竞争的“草根创业”,而是官府指定、世袭特权、背景通天的大资本集团。 明代十大盐商皆出自江南世家,掌握“淮盐、两浙、四川、湖广”四大盐区运销权; 清代徽商、晋商、扬商控制盐务多年,每人持盐引数千,引得盐万万斤; 朝廷授予“盐商功臣”称号,赐冠带、入朝参见,地位堪比郡王。 你要从底层起步?连入门资格都没有。大盐商垄断运输路线、结交盐政大员、影响朝政税收。就算你真有盐,没关系、没引、没人护送,也只能烂在手里。 由于盐价高、盐政腐败、私盐横行,历史上多次爆发因盐引发的大规模动乱。 举几个例子: 唐朝王仙芝起义,缘起于官盐贵、私盐贩不容; 元末红巾军,起初就在淮盐区发展,因盐课重、商户怨; 明代嘉靖年间“淮盐之乱”,盐商争引权、州官贪污,引发数万人械斗; 清代雍正“川盐案”,查出成千上万假引,涉官三百余人,四川一度断盐。 盐从不是小生意,而是可撬动朝廷、倾覆政权的导火索。你想做“盐行第一人”?小心引爆全身。 总结一句:古代盐业是国家财政中最重要的垄断命脉之一,政策严、制度深、控制广、门槛高、代价重。不是你穿越过去撒点盐、贩两包,就能发家致富。 你面对的是: 官署严控、盐引难求; 黑帮交错、江湖险恶; 官价限制、利润微薄; 贩私即罪、轻则流放、重则抄家; 江湖纵横、世家垄断,无背景寸步难行。 卖盐,在历史中是权贵资本与官府系统联手压榨的工具,不是小人物发家的捷径。不要幻想靠盐成王,现实只会让你成“盐贼”。喜欢历史不是爽文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历史不是爽文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