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九式掷弹筒,和小鬼子最先使用的老式十年式掷弹筒的原理不同,老式十年式的炮筒底部有排气孔,通过调节气孔大小,改变火药燃气逸出量调节射程。
而八九式掷弹筒右侧有一个螺母,与炮筒内的螺杆相连,转动螺母调节螺杆伸出的长度。螺杆伸出长,炮弹距离筒底远,容积增加,膛压低射程近。反之,膛压增大,射程变远。
当然最为重要的还是八九式掷弹筒发射专用的八九式榴弹时,射程能够达到七百米米,而发射十式手榴弹时,闭气差,射程缩水到只有两百米。
正因为如此,所以八九式掷弹筒才会全面淘汰十年式掷弹筒,没办法十年式掷弹筒用十年式手榴弹所发色的距离实在是太近了,两百米的距离在战场上是一个十分危险的距离,机枪手一个点射就得报销,而七百米的距离已经不是机枪手能够精准命中的距离了。
并且八九式掷弹筒的高低压发射原理颇为新颖,其核心是高压、低压气室,中间有小孔相连。发射药在高压室内燃烧,高压燃气从小孔喷出,在低压室膨胀做功,推动弹头飞出。
因为小孔直径小,导气量有限,所以膛压小,增压平缓,筒壁薄点也没关系。大大降低了武器重量,后坐力也小,在单兵榴弹发射器上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因此既轻便并且射程又远的八九式掷弹筒立马就成为了小鬼子的火力支柱,大量装备。
看到八九式掷弹筒的潜力之后,在小鬼子的陆军中,掷弹筒与轻机枪直接保持了一比一的列装比例。
八九式掷弹筒轻便灵活,弹道弯曲隐蔽,杀伤半径能够达到八到十米,威力很不错,弹种也丰富,双人操作时射速达四十发每分。
进攻时,掷弹筒小组伴随步兵冲锋,提供近距火力支援。基本上只要我軍机枪一开火,小鬼子就用掷弹筒集中射击,迫使机枪转移,但近百斤的重机枪哪能说转移就转移呢。就比如在松户会战中,啯軍一个祣三十六挺重机枪,有三十二挺被小鬼子的掷弹筒摧毁。
当然掷弹筒看着轻便小巧是步兵的最佳的炮火支援。
但是实际上,八九式掷弹筒也是有缺陷的,比如不好操作,要知道掷弹筒必须得放到距离地面四十五度角才能完美发挥其火力。
但是由于没有和迫击炮那样的支架,因此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四十五度角完全是靠着士兵个人的经验,早期训练有素的小鬼子还好,但是到后期没有经过怎么训练的小鬼子使用掷弹筒的命中率就差多了。
毕竟战斗时候一经常,哪里还会注意是不是四十五度角啊!能把炮弹打出去就不错了。
所以为了解决打不准的问题,王根生还特意找木匠做了一个四十五度角的支架,作战的时候就直接把掷弹筒往上面一靠就是四十五度角了。
并且支架上还有个摆锤,能够检测地面是否是平坦的地面。
而有了这个木质的支架之后,准确度就立马提升了老大一节,甚至比那些有经验的小鬼子打的还要准。
当然特种骑兵连的掷弹筒可没有两个人操作,而是只有一个人操作,因为有马匹在根本不需要再多一个携带弹药的弹药手了,一个八九十专用榴弹的重量足足有八百克装药量也有一百五十克。
因此一个弹药手携带十六枚,重量就十二点八千克了,这已经是极限了。
但是马匹不同,一匹马别说是携带十六枚了,就是六十枚也不过四十八千克,这点重量对于一匹马来说简直是轻而易举。
(本章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