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廿四,夜黑风紧,枫林关外,风雪肆虐。 原本归于静谧的山谷中,却藏着杀意滔天。 清霁领三千轻骑本欲扎营于前军废堡,不料方入林间,四面伏兵突起,火箭破空,巨响连连! 那一刻,天与地俱燃,血与火交织成夜幕下最残酷的画卷。 “殿下!中伏了,是北蛮与齐党残兵联手!” 白芷衣浑身染血,护在清霁身前,大喝一声将一柄掷来的长枪拍飞。 清霁神色不变,目光冷静如霜:“西南方向还有活路,令第二营断后,主力从东岭林道突围!” “将信旗烧毁,不得以‘太学’为名,违者立斩。” “可您是储君之身——” “不许再说。”清霁斩钉截铁,“我若死,这场局才值。” 此话一出,白芷衣咬牙不语,唯有挥手调兵。 三千东宫旧部,皆为清霁亲手训练而成,素有“书骑”之名,能骑能谋能战,号称“文策三军”。 此刻虽陷重围,却无一人弃阵! 火光中,清霁抽出佩剑,亲率百骑突前,三次横冲,一次回击,破敌五百,直杀至林谷西口。 但他们没想到,齐党余孽设下的,不止一重伏击。 山腰处,竟有数十弓手早候多时,箭如雨下,遮天蔽日! 白芷衣大喊:“殿下退后——” 清霁却猛地一把将她推开,自己向前一跃,长剑飞斩,两支箭贯穿肩背,却仍硬生生立在雪地之上。 “传我军令——主力分散突围,我留下断后!” “我以太学之主之名,命你们活着回去——谁敢违令,我魂不安!” 烈火映雪,血光飞溅。 清霁立于关口山道之上,一人一剑,挡住敌军追杀,为三千书骑争得生机。 他身上伤口十余处,却未倒下。 直到天微破晓,他终于跪于雪地,低声道: “够了……够他们走了。” 他缓缓闭上眼睛,昏死于白雪之间。 三日后,枫林以南,数百书骑余部赶至昌州大营,递上军中急信: “太学清霁殿下,孤身断后,力竭失踪!” 京城震动! 一纸奏本由昌州直入金銮殿,百官闻之皆变色。 太子之位未立,两储之一,竟死生不知? 林婉儿坐于凤仪殿内,收到密信的那一刻,手中茶盏砰然碎裂。 宫人跪地惊惧,却见凤后缓缓站起,强忍泪意,冷声道: “传本宫旨意——摄政王即日代朕督兵前往昌州。” “若清霁已死,立碑封忠;若一息尚存,护他回朝。” “此令,九重宫印,无人得阻。” 而凤元君得旨之后,披甲于殿前,沉声长拜。 他望着北方天线,轻声喃喃: “你用命设局,是想逼我……亲自救你。” “那便如你所愿。” 当夜,东宫檄令发出,摄政王凤元君亲领三万铁卫,疾驰北上,驰援昌州。 而与此同时,京城中也悄然掀起波澜: ——齐党残余被逼至绝境,暗中再动,竟潜入太学,意图毁卷灭档,栽赃清霁“与北蛮勾连”。 好在白芷衣亲至太学,联手讲忠堂所设士子,血战太学书库,誓死守住文卷证据! 此战后,京人传语曰: “北有太学守书忠,南有摄政提兵义。” “凤氏双骄,皆不负天下人。” 而就在第四日,凤元君抵昌州。 一进入军营,他未言片语,立即率轻骑潜入山林,自行搜寻失踪清霁。 ——直到夜半,破雪山隘之间,他在一处燃尽的战场废丘之中,找到了那人。 清霁满身鲜血,倒在枯枝残火之间,生命如丝。 凤元君弯腰将他抱起,一语不发。 雪落如雨,血染银装。 他低头,看着昔日兄弟,如今对手,低声一语: “清霁,你若敢死,我便不饶你。” 清霁指尖微动,竟轻声笑了笑: “……舍不得我啊。” 凤元君眼神一凝:“你清醒着?” 清霁气若游丝,低声回道: “死不了。我要看你亲口说——让我做帝。” 凤元君低低一笑:“等你真能站起来,我自然说得出口。” 那一夜,昌州旧地,二子并肩于烽火山巅。 远处北蛮军已闻凤氏二子皆至,不敢再进,撤兵十里。 朝中收到军报,百官惊叹: “天命在凤氏,不在皇女。” “若立太子,舍此二人不可。” 林婉儿却沉默良久,只看着那枚写有“太子册立之日,得选其一”的先帝遗诏。 她知道,那一刻快到了。 两子归朝,帝心将决。喜欢冷宫有娇妃,权王日日来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冷宫有娇妃,权王日日来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