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宸宫内,灯火辉煌。 宫宴设在初夏夜里,天幕如洗,满宫金樽玉盘,觥筹交错。正值圣上寿诞前夕,文武百官齐聚,朝中重臣、后宫嫔妃尽皆到场,场面隆重。 林婉儿身着淡紫色宫装,由宫婢引入时,一时间众目齐聚—— 谁也没想到,这位冷宫出身的贤妃,竟能在短短数月内风头再起,不仅得皇上多次召见,连圣上身边的太监总管赵福也开始对她毕恭毕敬。 “婉儿妹妹。”坐在上位的林贵妃率先开口,笑容依旧温柔如春水,仿若全无半分芥蒂,“多日不见,你愈发端庄大气了。” 林婉儿盈盈施礼,唇角含笑:“承蒙贵妃娘娘挂念,臣妾惶恐。” 场中气氛霎时微凝。 太后端坐高台,目光略带审视地望了她一眼,随即淡淡道:“年轻些的妃嫔倒该多向婉儿学一学,别只知争宠,忽略本分。” 此言一出,众人心思各异。 而林婉儿却分毫不动声色,神情温婉恭敬,却在举杯间,望向远处坐在皇帝身边的萧霁。 他今日并未穿甲胄,而是一袭暗金长袍,静静而坐,不言不语,却如千钧之岳,压得诸位文臣不敢轻言。 林婉儿知道,此刻的他正等待一个时机—— 一个可以将凤山密证呈上的契机。 然而,风暴未起,暗流先至。 “听闻贤妃日前曾悄然离宫。”忽然,许太傅放下酒盏,神情平淡,却话语锋利如刀,“宫中有规矩,妃嫔不得擅离皇城。不知贤妃能否为陛下解释一二?” 林婉儿心头微凛。 果然,许允之已察觉蛛丝马迹,准备先下手为强。 “许大人言重了。”她款款起身,低头行礼,“臣妾所去之地,乃是奉圣上口谕,前往祈福寺替太后礼佛,途中略作停留凤山。若大人不信,可请内务府对照车马档案,婢女随行者皆可作证。” 她不动声色地将理由推向太后,又抬出皇上,连内务府也提前安排过检查。一步步,滴水不漏。 许允之眼底闪过一抹冷意,却也无法再继续追问。 “既如此,本官无话。”他冷哼一声,拂袖而坐。 而就在众人以为风波暂时平息时,一道清朗声音突然在大殿回荡—— “启奏陛下,微臣有本禀奏。” 众人齐齐看向出声之人。 正是萧霁。 皇帝眉头微挑:“权王有何要奏?” 萧霁起身,大步上前,目光沉稳如山,语声铿锵: “微臣近日于凤山旧地,寻得江将军之密函,内藏三份证物,关乎当年边关战事真相,涉及多名朝中大臣私通北狄、陷害忠良,请陛下明察!” 此言一出,殿中哗然! “什么?!” “江弘远案?” “多年旧案怎又提起……” 林贵妃手中酒盏陡然一颤,目光猛地投向林婉儿。 太后神色亦变,身边嬷嬷连忙低声劝慰:“太后息怒。” 而皇帝眯眼,面上看不出情绪:“朕记得江弘远一案早有定论,为何今日又翻旧账?” 萧霁却坦然跪下,双手将密匣高举过顶: “陛下,江将军血书在此,伪造军令之文、奏折亦在。请陛下亲阅!” 皇帝未接,反而看向许太傅:“许爱卿如何看?” 许允之面色铁青,但片刻后,依旧强压怒意,拱手道: “臣以为,此时重翻旧案,恐乱朝纲。何况,证据来源可疑,皆为江家后人一面之词。万一为私人之怨,岂非动摇国本?” 林婉儿忽而起身,清声道:“许大人言之有理,可若真相被掩盖,冤死忠臣不得翻案,朝纲又何以为纲?” 她一步步走到大殿中央,声音坚定如玉: “江家三代忠良,战死沙场,若真无辜背负骂名,陛下岂能袖手旁观?” 殿中死寂。 片刻后,皇帝终缓缓起身,目光如寒星: “将密匣呈上。” 御前内侍将密匣接过,缓缓打开,一页页证物展于圣上面前。 那血书,那密奏,那伪诏,每一封都宛如雷霆震世,瞬间点燃整个朝堂。 皇帝的脸色越来越沉。 林贵妃指甲几乎陷入掌心,而许太傅则低头不语,额上冷汗悄然浮现。 片刻后,皇帝终开口: “此事重大,朕暂押三日,交由刑部、大理寺与御史台三方共审。三日后,再议处置。” 林婉儿跪下:“谢陛下。” 而萧霁也随之俯身。 林贵妃嘴角轻颤,却不敢开口阻拦。她知道,若今日再辩,便是自乱阵脚。 只是—— 三日时间,足够她调动所有势力,将证据尽毁! 林婉儿缓缓起身,目光冷然扫向她,仿佛早已知晓她心思。 这场对决,不过刚刚开始。 凤山旧证揭开了血海冤仇的冰山一角,而真正的风暴,已在这宫宴之夜悄然拉开序幕——喜欢冷宫有娇妃,权王日日来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冷宫有娇妃,权王日日来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