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一章 秦枫的疑惑(1 / 1)

“洪水肆虐,冲毁学堂。” 台上的这位秦大人,继续语调低沉地说道:“许多正在学堂内读书的孩子,在猝不及防下,被卷入了滚滚洪流……虽然后来尽心营救,但仍然有许多人丧生在此次洪水中……” 啊! 果然听到噩耗,原本热闹喜悦的气氛,一下子就被冲得荡然无存。 出事了? 竟然出了这么大的事! 要知道,此次千金陂决堤,虽然给抚州府境内的无数百姓,都带来了极其深远的灾难,致使许多人流离失所,衣食无着,但其实在第一时间就被淹死在洪水里的灾民,数量并不多。 道理很简单,洪水来了,人也不是泥捏的,自然知道逃跑,那么不论是登上屋顶也好,抱住树木也好,总有办法保全性命,除非是赶上许多不利条件凑在一起,才会因此丢掉性命。 可是! 那些孩子…… 他们代表的是整个临川县的未来啊! 当年秦大人派人前来挑选孩子,不但打开了光明前途,还有丰厚的补贴,顿时让各家各户都纷纷心动,挑选出最机灵最聪明的孩子,送到秦大人手上,希望他们能够从此青云直上。 没想到,时至今日,没有等到他们飞黄腾达的消息,反而是等来了这样的噩耗。 人群瞬间陷入沉寂。 过了好半晌,才有凄厉的哭喊声,从人群的某个角落,一下子就迸发出来。 “我家老五啊!!!早知道、早知道就不送你去读书了……现在!现在怎么办……” 虽然死难者的名单,还没有公布,但既然秦大人都这么说了,声音如此低沉凄惨,顿时让所有人都有了不好的预感,尤其是家中有孩子送去读书的,更是惊慌失措,有心想要赶上前去问个明白,又担心真正的噩耗若是确定,恐怕无法承受这样的打击。 “此事,本官难辞其咎!” 台上的这位秦大人,脸色凝重,声音依然低沉,缓缓说道:“为了方便让孩子们静心读书,我将学堂建在一个低洼处,那里也算是依山傍水,风景最是明秀,本意是让孩子有个好的读书环境,希冀着他们有朝一日能够金榜题名,不负胸中所学。” “可谁知,这场洪水来得实在突兀……” 唉! 众人听到这番话,心中更是悲痛。 不过……难道能怪人家秦大人么? 秦大人也是一片苦心,不但想要教授这些孩子们成才,还特意安排了那么好的读书场所,可谓是尽心尽力。 至于这场洪水……谁又能知道千金陂要决堤呢? 都怪那工部的官儿! 不知道他从中贪了多少钱,怕是压根也没有用在修河上,才有了这样的一场天灾! 说是天灾,其实是人祸! 唉!这天底下的官,像秦大人一样为国为民的实在太少了,只怕大部分还是只知道贪污索贿,中饱私囊之辈! “各位临川的父老乡亲。”台上的秦大人,将声音稍稍挑高了一些,环视黑压压的人群,继续沉声说道:“秦某此次亲自来临川,是为了赈灾,也是为了赎罪,此次在洪水中不幸丧生的孩子们,名单已经统计出来……但因为太过残忍,这份名单,在这里就不公布了……” “其余侥幸逃脱的孩子,此番已经随同本官,回到临川,来跟家中的父母团聚,也权当让他们能够放心……” 说着,这位秦大人将手一挥,便有手下人带出来一群神色微微惊慌的孩童,有男有女,年龄大约都在十三四岁的样子。 场面顿时混乱起来。 “三娃!” “四丫!” “啊!我家老五!是我家老五……哈哈哈哈!我家老五没事……” “我家的呢!天哪!我家的乖女哪里去了……是不是在后面……秦大人!秦大人呐!是不是还有孩子没带出来……” 一时间,几家欢喜几家愁,找到了自家孩子的自然欢天喜地,但也有很多人越来越慌张,反复在这些孩童中寻找自己的孩儿,最终却只能失望。 秦大人仁厚,不公布名单,那么不在这群孩童之列的,自然就是此次洪灾当中不幸遇难的死者…… 至此,悲戚的哭声才哀哀地响起,那些找不到自己孩子的父母,心神崩溃,有女人发出低低的啜泣声,偶尔还夹杂着身边男人的安慰,将整个场面渲染得更加令人心碎。 不对…… 秦枫混在人群中,忽然眉头微皱。 他敏锐地意识到,这好像是有那么点不对劲。 在淳化县主政多年,尤其是之前身上还没有那么多官职,只是专心做淳化知县的时候,秦枫跟淳化的老百姓走得很近,不论是种地还是生活,几乎可以说是打成一片,不分彼此。 后来,他也亲自兴建了淳化县学,从淳化县的适龄孩童中,选择灵性足的,进入县学读书,还给家里发放一份可观的廪米。 现在,台上这个假冒的秦大人,所有的做法,跟自己差相仿佛,似乎是一脉相承,只不过是将淳化县学的模式,给搬来了江西布政司,搬来了抚州府临川县。 但是这其中,却有细节的区别! 首先,就从走出来的这些孩童来看,年龄基本上集中在十来岁。 这个年龄,在秦枫穿越而来的后世,还可以叫做孩子,但是在这个时代,很客观地说,已经不能算是孩子了! 只是洪武年间,十来岁的少年,若是结婚早的,甚至都已经可以结婚生子。 那徐鼎臣,年仅十二岁,现在已经做了一年多的六合知县! 不太对劲…… 秦枫微微皱起眉头,虽然还没摸清这里面到底是什么花头,但光是这个细节,就让人疑窦顿生。 若是真的要兴建学堂,挑选孩子来读书识字,以后走上科举道路,那么……按理说教育应该从娃娃抓起,就如同秦枫最初在淳化县做的那样,挑选的孩子都是十岁以下,甚至是从六岁就开始起步,这时候读书的记忆力最好,可塑性最高。 就算不按照后世的那些科学理念,按照古时候所谓“十载寒窗”的说法,从六岁开始,到十六岁,也该崭露头角了。 若是十几岁才起步……其实是有些晚了的!喜欢老朱偷听我心声,满朝文武心态崩!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老朱偷听我心声,满朝文武心态崩!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最新小说: 《麻家白熊回忆录》【东方奇幻?冒险励志?温馨日常?家族群像】 校园阴阳师 血炼妖帝 三国:我,曹操长子,开局屠司马 大唐双龙之阴后 第六办花的誓约 一点崭新的世界 魔法没前途,还得靠修仙 凤凰交错,逆命妖妃 山海烛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