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X年大年三十。 燕城市海西区曹家村。 刺骨的寒风争前恐后的涌向一间平房,没关严实的窗户被吹得哗哗作响。 陈嘉是被冻醒的,浑身像散了架一样,疼的她吸溜吸溜的。 “统子,快扶我一把。” 系统变换成人形,使劲儿把她薅起来。 陈嘉佝偻着身子,在系统的搀扶下,慢慢的走到床上,躺下去,靠在被褥上。 哎哟两声之后,总算缓过来了。 她觉得自己这个新身体有点不对劲,怎么那么笨拙,沉甸甸的一点都不灵活。 当看到一双树皮般粗糙长满老茧的手时,心里隐隐约约有了个猜想。 她伸腰拿起床头五斗柜上的镜子,在面前摆正。 果然,新身体是一个日落西山的老太太。 黝黑发黄的一张脸,松弛的双眼皮耷拉下来,土色的斑点遍布脸颊,眼角和额头的皱纹多的能夹死苍蝇。 花白的短发,藏蓝色的棉袄,打了补丁的枕头,昏暗凌乱的卧室,身下的床榻隐隐约约散发着一股难以言说的臭味。 陈嘉判断,这是一个又土又抠又不热爱生活的老太太。 “原主多大?得有六七十了吧?”陈嘉问。 “没这么老,过完年五十六。”系统道。 五十六,可真不像。 陈嘉指挥系统关上窗户,重新烧起暖气,再烧壶热水,自己则躺在床上接受记忆。 原主生于战乱年代,十七岁那年嫁到曹家村,婚后生下三子一女。 原主和老伴都是农民,为养大四个孩子,农闲时就到镇上水泥厂打工。 水泥厂的工作不好干,一天至少得搬200袋百斤重的水泥,搬得越多钱拿的就越多。 两口子干活的时候都很勤快,攒下一些积蓄。 城里人住房紧张,但农村有自己的宅基地,只要有钱,就能盖房子。 原主和老伴一口气起了三套院子,三个儿子一人一套。 院子是仿照四合院的样式,中间一个大院子,四周全是房子。 三套房子和老宅挨着,原本想的是不要离儿子太远,彼此间有个照应。 可原主的三子一女都有志气,不愿在农村待着,拼了命的在市里落户扎根。 虽然户口都迁走了,三套院子也没空着,都被两口子租了出去。 按理说,农村的房子没人租,但谁让这是燕城呢。 燕城的农村不叫农村,叫郊区,而且和别的地方的郊区有着天壤之别。 曹家村在燕城四环内,距离政府大力发展的中弯村只有几公里。 中弯村绝对是燕城改头换面最彻底的地方之一。 大片的庄稼地被征收,成堆的民房被推倒,雄伟壮观的高楼大厦拔地而起。 这里不仅有高楼大厦,还有好几所顶尖大学,各式各样的企业入驻其中。 盖楼、修路、建厂房、扩学校,和中弯村挨着的几个村子都富了,成了腰缠万贯的拆迁户。 曹家村的人也盼着,啥时候能拆到他们啊。 盼望着盼望着,扩建的脚步停了,好几年了,一点动静都没有了。 曹家村的村民失望至极,只好占据地理优势,老老实实的当起了包租公包租婆。 租客来自五湖四海,干什么的都有。 卖电脑的,修电脑的,写编程的,开发软件的,卖药的,卖保险的,大厦里的白领,不愿住宿舍的在校大学生,怀揣梦想进京的打工仔。 一间房一个月两百块,根本不愁租。 三套房子三十几间房都租了出去,原主和老伴每个月拿着几千块房租,还是住在祖上传下来的老房子。 朝南的三间平房,东侧一个厨房,西侧一个厢房。 屋里有暖气片,都是乡下人自己装的,想开暖气就打开炉子烧煤。 厕所建在西南角,是旱厕,没有淋浴头。 老两口一辈子都是苦过来的,受惯了,根本不舍得住新房子。 去年夏天,原主老伴突发急症,去了。 老伴一走,性子软弱的原主撑不起家。 两口子攒了一辈子的钱半年之内被三子一女,用各种各样的理由给拿走了。 原主是那种刮了一身油,榨了骨头渣,都要为子女奉献的人。 存钱没了,不要紧,每个月还有几千块的租金,她只留点零头,大头全转给子女。 同村的老头老太每个月去镇上的银行存钱,原主则是转钱。 这大半年,儿女们人是不来的,但钱是一分少不了拿走的。 几个人合起伙来把老娘搜刮的那叫一个干净。 今天是年三十,原主一大早就开始准备,又是炸又是煎的。 备了满满一桌子菜,满心欢喜等着三个儿子回家过年。 结果,先是老三打了个电话说今年过年不回来了。 而后是老大,紧接着是老二,到最后,老四也打电话说,年初二不回娘家了。 挂上电话,原主看着一桌子菜愣神,心里难过的一抽一抽的。 缓过来后,便张口大骂三个儿媳,在她心里,千错万错都是儿媳的错。 儿子不孝顺不惦记她这个妈,都是儿媳挑唆的。 原主心里呕的慌,面对一大桌子菜,却一口都不舍得吃。 她寻思着收拾了放到厨房留着慢慢吃,没想到气血上涌,头重脚轻,猛地起身后,一个不留神摔倒在地,一命呜呼。 陈嘉装载完记忆,在卧室、堂屋、院子来回溜达着看。 破败的八仙桌,油啧啧的锅碗瓢盆,屋顶上的蜘蛛网,一股子发霉不通风的味。 破旧的被褥,打结的棉袄,寒碜的家具,不舍得用煤从而停掉的暖气。 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钱还很值钱的档口,每个月都能收好几千块的房租,原主还能把日子过成这样。 陈嘉不理解。 又溜达了几圈,彻底适应身体后,操起扫帚在屋外除雪。 屋里就交给统子代劳了,反正门一关,别人也看不见。 陈年老旧的破烂,用不着的全扔了,一通收拾屋子里总算看起来整洁了些。 她把原主藏钱的铁盒子取出来,打开一看,一张折子,几百块钱,还有一些早就用不上的票据。 打开折子一看,和记忆中一样,是零欸!喜欢快穿系统:炮灰只想寿终正寝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快穿系统:炮灰只想寿终正寝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