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妃不能理解,坚决反对。 翼风跟端妃发生了极大的争执,安妃听到端妃的哭诉的时候,心里也不是很能理解。 平贵人这些年一直跟安妃在一起,听到这个事,本不想说话,只是她可能大概觉得翼风只是想要逃离这里。 “董姐姐,有没有可能,翼风她只是不喜欢皇宫,不喜欢京城,想要离这里远远的。”公主喜欢皇宫的话,在清朝应该是一件罕见的事。 哭泣的端嫔愣了一下,反问道:“我对她不好吗?她为什么要离我远远的?”她对唯一的女儿那真的是捧在手心里,一直都是百依百顺的,她结果想要离开她。 ‘额’平贵人叹口气,解释道:“董姐姐,我不是那个意思,我是说,我们这些人都不喜欢这里,她不喜欢这里,跟人没有关系。就是不喜欢。”而且翼风很大概率不是原装的,她对这个世界了解不多,但是拖她看过的一些清传的小说来说。 二公主? 她没有什么记忆。 康熙最大的女儿,应该是荣妃生的三公主荣宪,跟特别有名的海蚌公主四公主。虽然不知道叫什么名字,但是她知道这个二公主,应该是不在列的。 只是她没有说,二公主对她似乎也是没有一点防备,有时候说的话能从中听出一些端倪。 安妃也顺着平贵人的话,接着道:“董妹妹,你想,你之前怎么想的,现在又怎么想的。当年那位在的时候,你我可是恨不得从来没有进来过。”宫里的日子不好过,翼风是公主又如何,一旦遇到这样的事,不是叫皇子阿哥去战场打仗,而是先用公主去拉拢盟友。 其实叫皇子阿哥娶蒙古的格格也可以,但是为什么不呢? 那是因为这样对皇室,对帝位有大的影响。 外戚 。 外戚可以有,但是要在皇帝的控制范围内。若是真的有蒙古的格格过来了,生下来皇子阿哥,那只要她跟蒙古一联合,而皇上又没有能力弹压的话,那必然会改天换地。 就算是不换,那必定是比孝庄太后在的时候,还要对朝堂有控制力。 端妃现在听不进去,她只想要女儿留在自己的身边。 安妃苦口婆心的劝了半天,最后也没能劝好。 平贵人:“姐姐,有些事,还是算了。”一看就知道,端妃爱二公主,也控制二公主。 这两样东西是同时存在的。 和亲的事,最后还是落在了二公主跟四公主的头上,三公主因荣贵妃和几个早夭的哥哥弟弟,她不需要去蒙古。 但是也是指婚给了武将。 荣贵妃对于这个结局已经很满意了,这是三公主能都到的最好的结局。 她当年因为中毒,身体本就比一般的人要差上许多,留在京城里,至少能够保证充足的药跟太医。 有突发情况,能够及时的医治。 太后担心的五公主暂时还没有决定,康熙处理好了这些事情之后,又回到了畅春园里。 于穗岁对于康熙拒绝美色这件事一直很好奇,不知道康熙是什么心理,但也没有去问,毕竟她是这件事的受益者。 整日里在畅春园里过着自己的日子,还是不错的。 有限的自由里,过着随心所欲的生活。 两个公主联姻,都是在同一年,一个漠南一个漠北,联盟之心,世人皆知。 等康熙御驾亲征的时候,翼风出现在了漠南蒙古的阵营里,还是跟着一起出征的。他才侧目,忽然反应过来,这个女人的雄心壮志。 不知是觉得僭越还是该欣慰,复杂的情绪在康熙的眼里涌现。 还没有跟翼风详聊,又见着后面来迟一步的羽遥,这一时间,他心里五味杂陈。 建功立业? 他不知道是不是准确的形容自己的两个女儿,但是他知道,这两个女儿的野心勃勃。 第一次,如此清晰的感受到,自己的女儿跟自己的儿子是一样的。 只是这是战场,并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剖白。 于穗岁知道的时候,已经是康熙回来之后的事。 大阿哥还是一如既往遵从了历史,裕亲王主动的背了锅。 “胤禔难堪大任。”这是康熙对着于穗岁给的大阿哥评价。 于穗岁不做评价,这是不是人才,她说了又不算。早前四阿哥满十六岁的时候,康熙给人加封亲王。尽管知道是因为当年的旧事。 棵在他的这些儿子看来,那就是康熙偏心眼。 太子不爽,这其他的儿子也不爽。 大阿哥这一回想要证明自己,想要告诉康熙,他才是最好的、最有用的儿子,只是没有成功。 康熙慷慨激昂的说了半天,最后见于穗岁一言不发,吹胡子瞪眼的,“朕说了一堆,你是一句话都没有听进去啊!” 于穗岁眨巴着大眼睛,“皇上,这些事我又不懂,你若是觉得不好。以后不用就是,你的儿子那么多” 又不是只有一个儿子,康熙的儿子已经排到了二十三了。 现在后宫还有怀孕的嫔妃,年底说不定还要新添儿子。 多一个不多,少一个不少。 皇后管理后宫以来,但凡怀孕的嫔妃,都是安稳的生了下来的。 康熙对皇后这个事情非常满意。 “你这话说的。”康熙摇头,大阿哥毕竟还是倾注了心力的,自然是不一样的。 若是换成十二,他肯定只会越发生气。 十二绝不许不成材。 于穗岁摆手:“本来就是,儿子没用,不是还有两个女儿。你之前不是说没想过四公主的长枪使得特别好。” 不要只看儿子,以后女儿一样可以上阵父女兵。 都一样的,谁能有用就用谁。 大可不必这样的长吁短叹。喜欢快穿:我在清朝当宠妃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快穿:我在清朝当宠妃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