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乳山西侧山坡被警戒线围得严严实实。王锐带着我们穿过武警把守的路口,来到一处新开挖的探方前。 "根据玉衣投影的坐标,"王锐指着探方底部,"我们在这发现了墓道痕迹。" 老邻居蹲下查看土层:"这不是正规考古发掘的探方...有人动过!" "96年那次发掘后回填的,"一个戴眼镜的女研究员解释,"当时技术有限,只发掘了耳室就停止了。" 我凑近看,果然土层有新近扰动的痕迹。老张突然用脚尖拨开一片浮土:"看这个。" 土里露出半截烟头——中华牌,还很新鲜。 "陈老板的人来过,"老张冷笑,"看来没找对地方。" 王锐示意大家后退,亲自在探方东南角插了根标记旗。几个队员开始小心清理,很快露出块平整的石板,上面刻着繁复的纹路。 "机关门,"老邻居眼睛发亮,"看这些凹槽,正好对应玉衣形状!" 王锐从密封箱取出玉衣残件。当四块玉片按纹路放入凹槽时,那些金线再次活了过来,像蛛网般自动延伸,填满石板上的沟壑。 "往后退!"王锐突然喊道。 石板发出沉闷的"咔咔"声,缓缓下沉,露出条倾斜向下的阶梯。一股带着霉味的冷风扑面而来,吹得人起鸡皮疙瘩。 "通风系统还在运作?"我惊讶道。 老邻居摇头:"是'呼吸效应',墓室与外界存在气压差..." 他话没说完,王锐的对讲机突然爆出刺耳杂音。紧接着,所有电子设备——包括探照灯和仪器——同时失灵! "磁场干扰,"王锐镇定地掏出荧光棒,"按预案进行。" 我们五人——王锐、老邻居、老张、我和那个女研究员——戴上简易呼吸器,沿着阶梯下行。老张打头阵,手里攥着军用荧光棒,绿光照在潮湿的墙壁上,像浮动的水草。 阶梯尽头是条狭长甬道,两侧壁画斑驳,隐约可见车马出行图。女研究员激动地拍照,却发现相机无法使用。 "看这里,"老邻居指着墙上几处新鲜刮痕,"最近有人来过。" 甬道突然转弯,前方出现个圆形石室。中央石台上,静静放着个玉函,约一尺见方,通体青白,表面刻满云雷纹。 "长生简..."我喃喃道。 王锐拦住想上前的老邻居:"等等。"他掏出手电筒——居然还能用——照向地面。光线中可见无数极细的金线在石砖缝隙间闪烁。 "机关网,"老邻居倒吸冷气,"踏错一步万箭穿心。" 就在这时,身后甬道传来杂乱的脚步声!我们回头,只见陈老板带着三个手下冲进来,个个灰头土脸但凶相毕露。 "放下玉函!"陈老板举着把手枪——奇怪的是金属部分锈迹斑斑,像被强酸腐蚀过。 王锐挡在我们前面:"你逃不掉的,整座山都被包围了。" 陈老板狞笑:"拿到长生简,有的是人接应我出去。" 他一步步接近玉函,我们却因金线阻隔无法阻拦。就在他手指即将碰到玉函的瞬间,老邻居突然大喊:"刘宽是被冤枉的!" 陈老板一愣。更奇怪的是,地上的金线突然全部亮起,像电路板通电般闪烁! "你...你怎么知道?"陈老板脸色变了。 老邻居上前一步,神奇的是金线竟自动为他让路:"《史记》记载济北王刘宽'坐禽兽行'自杀,但后世学者一直存疑。这玉函里装的,恐怕是平反证据吧?" 突然,整个石室剧烈震动!顶部落下簌簌灰尘,玉函上的云雷纹开始发光。那些金线像被无形之手拨动,重新编织成新的图案。 "磁场过载!"女研究员惊呼。 陈老板趁机扑向玉函。就在他触碰玉函的刹那,石室侧面"轰"地移开一堵墙,露出黑黝黝的夹层空间。一股强劲吸力将陈老板和他的手下猛地拽了进去,随即石墙又轰然闭合! "自保机制,"老邻居松了口气,"专门对付盗墓贼的。" 王锐尝试用对讲机求援,依然只有杂音。老张用荧光棒检查新出现的墙壁纹路:"这儿有字。" 借着微光,我们辨认出是段汉隶铭文。老邻居边读边译: "'朕甚痛济北王以非罪死...特赐秘葬,以待昭雪...'这是汉武帝的诏书!刘宽果然是被冤枉的!" 女研究员激动地记录。老邻居继续解读,声音哽咽:"原来刘宽是因为反对巫蛊之祸被构陷...武帝晚年悔悟,秘密为他平反..." 王锐小心地打开玉函。里面不是想象中的长生简,而是三块玉板,上面密密麻麻刻着文字。 "罪己诏,"老邻居抚摸着玉板,"汉武帝晚年罕见地承认错误...这比长生简珍贵万倍!" 就在这时,玉衣残件突然从机关槽中弹出,那些金线全部断裂,像完成使命般垂落。与此同时,电子设备陆续恢复正常。 王锐的对讲机传出清晰的声音:"王组!听到请回答!" "危机解除,"王锐回复,"派人到入口接应,有四个嫌犯被困在..." 他话没说完,石室顶部突然传来"咔哒"一声。我们抬头,只见一块石板移开,露出——蓝天白云!清新的空气灌进来,冲淡了墓室浊气。 "紧急出口,"老邻居恍然大悟,"古人设计得真周到。" 我们聚在招待所会议室看电视新闻:"...破获特大文物走私集团,主犯陈某落网...双乳山发现汉代重要历史文献..." 王锐推门进来,手里拿着份文件:"上级决定,对你们三人进行表彰。" 老张搓着手:"有奖金没?" "老张!"老邻居瞪他。 王锐笑了:"当然有。另外..."他神秘地顿了顿,"文物局特批,允许聚宝斋经营这批文物的高仿复刻品。" "真的?"我差点跳起来。这意味着聚宝斋将拥有独一无二的货源! 女研究员补充道:"复刻品将由官方监制,你们负责销售。利润五五分成。" 回北京的列车上,我们仨挤在同一个软卧包厢。老张捧着表彰证书傻笑,老邻居则反复查看手机里拍的玉板照片。 "这下聚宝斋不愁货源了,"我盘算着,"复刻品也能卖出天价..."喜欢京城寻宝记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京城寻宝记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