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丰十年,祁门大营。 细雨如丝,将整个湘军大营笼罩在一片朦胧之中。 曾国藩站在中军帐前,望着远处起伏的山峦,眉头紧锁。 江南战事吃紧,太平军势大,湘军虽屡建战功,却始终难以彻底剿灭这股燎原之火。 "涤帅,左季高和李少荃到了。",亲兵在帐外低声禀报。 曾国藩收回思绪,整了整衣冠:"请他们进来。" 帐帘掀起,左宗棠大步走入,身后跟着略显拘谨的李鸿章。 左宗棠身材魁梧,浓眉下一双虎目炯炯有神,行走间虎虎生风;李鸿章则面容清癯,举止文雅,眼中却闪烁着精明的光芒。 "涤生兄!"左宗棠拱手行礼,声如洪钟,"多日不见,你倒是清瘦了。" 曾国藩微微一笑:"季高兄风采依旧。少荃,路上可还顺利?" 李鸿章恭敬地作揖:"托老师的福,一路平安。" 三人落座,亲兵奉上清茶。 曾国藩轻啜一口,开门见山:"今日请二位来,是有要事相商。 江南战局胶着,我湘军虽勇,却难以兼顾多地。我意欲分兵两路,请季高兄回湖南组建楚军,少荃则去安徽筹建淮军,不知二位意下如何?" 帐内一时寂静,只听得雨滴打在帐篷上的沙沙声。 左宗棠眼中精光一闪,拍案道:"好!正合我意!湖南乃湘军根基,我回去定能迅速成军。" 李鸿章却面露难色:"老师,学生资历尚浅,恐难当此重任..."。 曾国藩摆摆手:"少荃不必过谦。你在幕中多年,深谙兵事,又有皖北人脉,正是最佳人选。" 左宗棠斜睨李鸿章一眼,冷笑道:"少荃莫非是嫌安徽贫瘠,不如江浙富庶?" 李鸿章脸色一变:"季高兄此言差矣!学生只是..."。 "好了。"曾国藩打断二人,"此事已定。季高回长沙,少荃去合肥,各自筹备,军饷方面,我会尽力筹措。" 会议结束后,左宗棠大步走出营帐,雨丝打在他刚毅的面庞上。 他深吸一口气,仿佛已经嗅到了家乡湖南的气息。组建新军,这正是他梦寐以求的机会。 而李鸿章则缓步跟在后面,眉头微蹙。他瞥见左宗棠昂首阔步的背影,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 一个月后,长沙。 左宗棠风尘仆仆地抵达湖南巡抚衙门,立即派人去请湖南提督周宽世。 这位年近三十多的年轻将领,已经是湘军中资历最深的将领之一。 "季公!",周宽世大步走入花厅,声如洪钟,"听说你要组建楚军?我早就等着这一天了!" 左宗棠起身相迎:"周军门!正需要您鼎力相助。" 周宽世笑道:"王璞山(王鑫)的老营还在,那些老兵听到你要建军,早就摩拳擦掌了!" 左宗棠眼睛一亮:"璞山旧部?太好了!有这些百战老兵为骨干,楚军骨架就成了。" 周宽世凑近一步,压低声音:"季公,听说李少荃也要去安徽组建淮军?" 左宗棠点头:"正是,涤帅之意,是要我们三路并进,合围长毛。" 周宽世脸色突然阴沉下来:"季公,末将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周军门但说无妨。" "那李少荃...",周宽世眼中闪过一丝厌恶,"此人贪财好利,心胸狭窄。若让他掌兵,恐非朝廷之福啊!"。 左宗棠微微皱眉:"少荃虽有不足,但才干还是有的。" 周宽世冷哼一声:"才干?季公可知道他在江西时,克扣军饷中饱私囊之事?,那些饿着肚子打仗的士兵,背后都骂他'李刮皮'!" 左宗棠沉默片刻,叹道:"此事我有所耳闻。但眼下剿匪为重,个人品行只能暂且放一边了。" 周宽世摇摇头:"季公高义,不过本将把话放在这里,在湖南,你要什么我给什么;但在安徽...",他意味深长地顿了顿,"恐怕没那么顺利。" 左宗棠正色道:"周军门,国难当头,还望以大局为重。" 周宽世哈哈大笑:"季公放心!你的楚军,老夫全力支持!明日就去金盆岭看营地,如何?" "好!" 与此同时,合肥。 李鸿章坐在临时衙门内,面前摊开的募兵名册上只有寥寥数页。 他烦躁地合上册子,对站在一旁的幕僚说道:"已经半个月了,为何才募得这点人马?" 幕僚小心翼翼地回答:"大人,地方乡绅多持观望态度,不愿出钱出力..."。 李鸿章冷笑一声:"观望?怕是有人在背后作梗吧!" 正在此时,亲兵来报:"大人,周军门派来的粮饷官到了。" 李鸿章精神一振:"快请!" 然而进来的却是一个年轻小校,拱手道:"李大人,周提督命卑职送来本月粮饷。",说着递上一份薄薄的清单。 李鸿章接过一看,脸色顿时铁青:"就这点?连五百人的用度都不够!"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小校不卑不亢:"周提督说,湖南那边左大人建军急需粮饷,只能先紧着那边。请李大人见谅。" 李鸿章强压怒火:"周军门可还有话带给我?" 小校犹豫了一下,低声道:"周提督说...说若李大人真有心建军,不妨先自掏腰包,就像在江西时那样..."。 "放肆!"李鸿章拍案而起,但随即控制住自己,挥挥手,"你下去吧。" 待小校退出,李鸿章一拳砸在桌上,咬牙切齿:"周宽世!你这乡巴佬!" 幕僚凑上前:"大人,周提督在安徽的旧部众多,他若有意阻挠,我们确实举步维艰啊..." 李鸿章眼中闪过一丝阴鸷:"去,给我老师写信,就说周宽世故意掣肘,淮军组建困难重重!" 三个月后,长沙金盆岭。 楚军大营旌旗招展,新招募的士兵正在校场上操练,左宗棠与周宽世站在点将台上,检阅部队。 "季公,短短三个月,楚军已成规模,实在令人欣慰!",周宽世满意地点头。 左宗棠望着整齐的队伍,感慨道:"多亏周军门鼎力相助。 不仅调拨了王璞山旧部,还从各营抽调精锐,又帮忙筹措粮饷..." 周宽世摆摆手:"季公治军严明,体恤士卒,将士们都愿意追随。听说你连自己的俸禄都拿出来犒赏士兵?" 左宗棠淡然一笑:"将士用命,我岂能独享富贵?" 周宽世叹道:"这才是为将之道啊!不像某些人...",他话锋一转,"听说李少荃在合肥处处碰壁,至今才募得千余人马?" 左宗棠皱眉:"周军门,少荃毕竟是同僚,还望..."。 周宽世打断他:"季公,本将并非因私废公之人。但李少荃此人,确实不堪大用!他近日上奏,说本将克扣淮军粮饷,简直是颠倒黑白!" 左宗棠正欲劝说,忽见一骑快马飞奔而来。骑手滚鞍下马,单膝跪地:"报!曾大帅急信!" 左宗棠接过信函,迅速浏览,脸色渐渐凝重。 周宽世关切地问:"涤帅有何指示?" 左宗棠合上信:"老师说.,淮军组建不力,打算从湘军中抽调数营,拨给少荃。" 周宽世勃然大怒:"什么?要我湘军儿郎去给那'李刮皮'卖命?不行!绝对不行!" 左宗棠按住周宽世的手臂:"周军门息怒,曾大帅也是无奈之举。如今长毛势大,多一支军队总是好的。" 周宽世甩开左宗棠的手,怒道:"季公!你可知那李少荃在江西时如何对待士兵?克扣军饷、虚报名额、吃空饷!湘军将士跟着他,岂不是往火坑里跳?" 左宗棠沉默良久,终于叹道:"我会给老师回信,请他三思。" 然而,曾国藩的决心已下。两年后,在湘军的输血下,淮军终于勉强成型。 但周宽世的预言却一语成谶,这支先天不足的军队,最终成为了李鸿章揽权的工具。 而李鸿章他在后来与左宗棠的政争中,也确实表现出了为一己之私不惜损害国家利益的倾向。 当左宗棠率领楚军西征平定回乱、收复新疆时,李鸿章却在经营他的北洋势力; 当左宗棠自掏腰包为将士购置寒衣时,李鸿章正在中饱私囊、聚敛巨额财富。 两人截然不同的选择,早在楚军与淮军组建之初,就已埋下伏笔。喜欢花屋湘军传奇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花屋湘军传奇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