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精毅营(1 / 1)

咸丰元年春,湖南新宁的桃花开得正盛。刘长佑站在自家门前的老桃树下,手中握着一封刚从省城送来的书信,眉头紧锁。 信是他的同窗好友从长沙寄来的,字里行间满是忧国之情——太平军已攻陷永安,正势如破竹地向北推进。 "少爷,门外有位江大人求见。"家仆匆匆来报。 刘长佑微微一怔:"江大人?" "正是新宁团练的江忠源江大人。" 刘长佑连忙整理衣冠迎了出去。门外站着一位身材魁梧的军官,三十出头年纪,浓眉大眼,一身戎装虽旧却整洁,腰间佩刀在阳光下闪着寒光。 "在下刘长佑,见过江大人。"刘长佑拱手行礼。 江忠源爽朗一笑,声如洪钟:"刘公子不必多礼!久闻新宁刘家世代书香,今日特来拜会。" 刘长佑将江忠源引入书房,亲自沏茶。茶香氤氲中,他注意到江忠源虎口上的老茧和眉间那道浅浅的疤痕,那是军人的印记。 "刘公子可曾听闻粤匪作乱之事?"江忠源开门见山。 刘长佑点头:"刚收到友人书信,说太平军已攻陷永安。" "不错。"江忠源面色凝重,"朝廷已命各地组织团练,我奉命在新宁招募乡勇。听闻刘公子熟读兵书,又深得乡民敬重,特来相邀。" 刘长佑手中的茶盏微微一颤。他虽出身书香门第,却自幼习武,尤其对《孙子兵法》钻研颇深。然而投笔从戎,却是他从未想过的道路。 "江大人高看了。在下不过一介书生,如何能担此重任?" 江忠源放下茶盏,目光炯炯:"刘公子,国难当头,匹夫有责。我观公子眉宇间有英气,绝非池中之物。如今贼势猖獗,正是我辈报效国家之时。" 窗外一阵风吹过,桃花瓣纷纷扬扬飘落。刘长佑望着那些花瓣,忽然想起父亲临终前的嘱托:"佑儿,读书固然重要,但更要明白,学问当用于济世。" 他抬起头,目光坚定:"江大人,刘长佑愿随您投军报国!" 江忠源大喜,拍案而起:"好!有刘公子相助,如虎添翼!" 就这样,刘长佑加入了江忠源的新宁团练,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 军营生活远比刘长佑想象的艰苦。每天天不亮就要起床操练,从最基本的队列行进到刀枪棍棒,再到火器使用,无一不精。江忠源治军极严,稍有懈怠便会受到严厉责罚。 "刘公子,你拿刀的手势不对。"训练场上,江忠源亲自纠正刘长佑的动作,"刀如臂使,要人刀合一。" 刘长佑额头渗出细密的汗珠,手臂因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而微微发抖。他咬牙坚持,按照江忠源的指导调整姿势。 "好!这才像样!"江忠源满意地点头,"刘公子进步很快。" 训练之余,江忠源常邀刘长佑到帐中讨论兵法。刘长佑发现这位看似粗犷的武将实则饱读诗书,对《孙子兵法》《吴子》等典籍的理解极为深刻。 "用兵之道,在于知己知彼。"江忠源指着地图说道,"太平军虽人多势众,但纪律松散,我军若能以精兵击其不备,必能取胜。" 刘长佑认真聆听,不时提出自己的见解。江忠源对他的悟性颇为欣赏,渐渐将他视为心腹。 一日深夜,刘长佑正在灯下研读兵书,帐外传来脚步声。 "刘兄还未休息?"一个年轻的声音响起。刘长佑抬头,看到江忠源的弟弟江忠济站在帐外。 "江二爷请进。"刘长佑连忙起身。江忠济比兄长小五岁,性格更为活泼,与刘长佑年纪相仿,两人很快成为好友。 "兄长常夸刘兄勤勉,今日一见果然如此。"江忠济笑道,从怀中掏出一壶酒,"长夜漫漫,不如小酌几杯?" 刘长佑笑着接过酒壶。两人对饮畅谈,从兵法战略到诗词歌赋,再到家乡风物,竟有相见恨晚之感。 "刘兄可知我兄长为何如此看重你?"酒过三巡,江忠济忽然问道。 刘长佑摇头:"江大人厚爱,长佑受之有愧。" 江忠济正色道:"兄长常说,乱世之中,需要的不只是勇武之士,更需有胆有识的儒将。刘兄文武双全,正是国家所需之才。" 刘长佑心中一震,顿感肩上责任重大。 咸丰三年春,太平军攻陷安庆,直逼庐州。朝廷急令江忠源率军驰援。临行前夜,江忠源召集众将议事。 "此次救援庐州,凶险异常。"江忠源环视众人,"但我辈既食君禄,当以死报国。刘长佑!" "末将在!"刘长佑出列抱拳。 "你率五百精兵为先锋,明日寅时出发,探查敌情!" "遵命!" 次日黎明,刘长佑率军先行。这是他第一次独立领兵,心中既紧张又兴奋。临行前,江忠源亲自为他整理铠甲,叮嘱道:"遇敌不可轻进,保全实力为上。" 刘长佑郑重应下,率军出发。一路上,他谨记江忠源教诲,派出斥候多方打探,行军谨慎有序。三日后,先锋军抵达庐州外围,发现太平军已重重包围城池。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速报江大人,庐州危矣!"刘长佑立即派人回报,同时率军在城外隐蔽处扎营,等待主力到来。 当夜,江忠源率大军赶到。听完刘长佑的汇报,他眉头紧锁:"贼众我寡,此战凶险。但庐州乃江淮重镇,不可不救。" 次日黎明,江忠源下令攻城解围。战斗异常惨烈,湘军虽勇猛,但太平军人多势众,双方死伤惨重。刘长佑率部冲锋陷阵,左臂中箭仍坚持战斗。 "大人!西门告急!"一名传令兵慌张来报。 江忠源当机立断:"刘长佑,你带三百人速去增援!" 刘长佑领命而去。西门战况更为惨烈,守军已伤亡过半。刘长佑率军杀入敌阵,浴血奋战,终于暂时稳住阵脚。 然而战局急转直下。太平军增援不断,湘军渐渐不支。第五日黄昏,城墙一角被攻破,太平军如潮水般涌入。 "大人!城破了!速速撤退!"刘长佑浑身是血,冲进江忠源的指挥所。 江忠源却岿然不动:"我奉命守城,城在人在,城亡人亡。" "大人!"刘长佑跪地恳求,"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啊!" 江忠源扶起刘长佑,从怀中取出一枚玉佩交给他:"这是我江家祖传之物,交予忠济。告诉他,兄长无能,未能保全庐州,但求无愧于心。" 顿了顿,又道,"刘长佑,你是个将才,日后必成大器。带着忠济和剩余弟兄们突围出去,为我湘军留些种子!" 刘长佑泪流满面,还想再劝,城外已传来震天的喊杀声。 "快走!"江忠源厉声喝道,转身拔出佩刀,"众将士,随我杀敌!" 刘长佑含泪领命,找到正在东门奋战的江忠济,强行拉着他突围。当他们冲出重围,回首望去,庐州城已陷入一片火海。 那一夜,刘长佑和江忠济带着不足千人的残部,在荒野中默默行进。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悲痛和愤怒。 "兄长他..."江忠济声音哽咽。 刘长佑紧紧握住那枚玉佩:"江大人临终嘱托,要我助你重振旗鼓,为湘军留种。" 江忠济擦干眼泪,咬牙道:"此仇不报,誓不为人!" 此后数月,刘长佑协助江忠济重整残部,招募新兵,严格训练。 这支队伍虽然人数不多,但个个都是百战余生的精锐,战斗力极强。 咸丰四年春,太平军大举进攻湖南。曾国藩兄弟被围困在湘潭,形势危急。江忠济率军驰援,刘长佑为先锋。 "刘兄,此战关系重大,务必救出曾大人!"行军途中,江忠济郑重嘱托。 刘长佑点头:"放心,我必全力以赴。" 战斗打响后,刘长佑率精兵直插敌阵,以少胜多,硬是杀出一条血路,救出了被围的曾国藩兄弟。 此战过后,"精毅营"的名号开始在湘军中流传——精于战术,毅于战斗。 然而命运弄人,就在捷报频传之际,江忠济在一次遭遇战中不幸中箭身亡。临终前,他将部队托付给刘长佑。 "刘兄...这支队伍...交给你了..."江忠济气若游丝,"继承...兄长遗志...保家卫国..." 刘长佑紧握江忠济的手,泪如雨下:"江兄放心,刘长佑在此立誓,必不负所托!" 江忠济含笑而逝。刘长佑按照军中礼仪,亲自为这位挚友整理遗容,然后转身面对肃立的将士们。 "从今日起,我等继承江氏兄弟遗志,以'精毅'为号,誓死报国!"刘长佑声音铿锵,"不怕苦、舍得死、霸得蛮,此乃我湘军之魂!" "不怕苦!舍得死!霸得蛮!"三千将士齐声呐喊,声震云霄。 从此,刘长佑正式成为这支队伍的主帅。他将江忠源传授的兵法与自己的领悟相结合,治军严明,爱兵如子。 每逢大战,必身先士卒;平日训练,与士兵同甘共苦。很快,"精毅营"成为湘军中最能征善战的一支劲旅。 在随后的岁月里,刘长佑率领"精毅营"转战南北,屡立战功。从湖南到江西,从安徽到广西,这支继承了江氏兄弟遗志的队伍,在刘长佑的带领下,成为太平军最畏惧的对手之一。 每当夜深人静,刘长佑总会取出那枚江忠源临终交给他的玉佩,轻轻抚摸。月光下,玉佩泛着温润的光泽,仿佛在诉说着那些永不磨灭的记忆,一个书生如何在一代名将的引领下,成长为独当一面的统帅;一支残部如何在血与火的洗礼中,淬炼成令敌人闻风丧胆的铁军。 "不怕苦、舍得死、霸得蛮。",刘长佑轻声念着这九个字,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他知道,这不仅是一支军队的军魂,更是一个民族在危难时刻挺起的脊梁。 ---喜欢花屋湘军传奇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花屋湘军传奇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最新小说: 仙界逆流而上 炼天魔帝 系统赋长生:请华夏大佬入族谱 旅店通万界,假千金成了国家级团宠 开局空灵根:我能复制天骄词条 大玄印 寒门日月 一觉醒来,宗门就剩三瓜两枣 合欢宗:反派,主角嚣张亲妈上门 传统玄幻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