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京城对这件事的热度降下去的时候,终于到了春闱的时候。沈钧连过年都没回家,沈修远想和他修补父子关系没办法,丞相府想暗杀他更没办法,谁能想到他住在皇庄呢?
到了考试的时候,沈钧直接进了考场,这时才有人发现他终于露面了。
大家都开始猜他这次能考出什么成绩,皇上又会给他个什么官。沈修远经常听同僚问起,心里也紧张起来,并意识到原配妻子生的这对儿女是有大出息的,他真的要赶紧和沈钧修补父子情了。
所以当考试结束那日,沈修远特意在考场外的马车里等着沈钧,沈钧也没推辞,直接上马车随他回府了,只是一路上都闭目养神,对他说的话半点回应没有,回家也直接进了紫竹轩,让人对外说累了要休息。
沈修远又气又不好发火,十分憋屈。好在很快考试结果就出来了,沈钧竟又是头名!是本次的会元!
要知道春闱可是全国各地的举人来参考的啊,比上次秋闱的难度要大得多,竞争也激烈得多。可沈钧还是拿了头名,足以说明沈钧的学识有多好。沈修远极是高兴,见人三分笑,整个人如沐春风。
很多人都羡慕他,长子长女如此出众,二女儿又是将军夫人,若剩下那两个儿子也能成才,他这一生就够荣耀的了。
之后殿试,沈钧再次表现出众,成了当之无愧的状元,也是近百年最年轻的状元郎!
此日早朝,众大臣上朝发现沈钧也在,都觉得奇怪。就算考中状元,出入朝堂也就是小官,怎么和他们一起上朝听政?
众人看向沈修远,发现沈修远也很诧异,更觉得奇怪,连亲爹都不知道为什么?沈钧在家没提吗?
皇上也没和他们卖关子,直接命沈钧上前禀报牛痘之事,再宣两位负责的太医上朝给众人讲解牛痘已试验成功。
朝堂上一片哗然,众大臣都震惊了。这和贤妃弄出来的规定、记账法可不一样,这是克制天花啊,若是真的,天下就少了一个恐怖的绝症,绝对是载入史册的大功绩!
这样的好东西,居然是沈钧试验出来的?
所以这次让沈钧上朝,不但要宣布这件事,还要给沈钧定更高的官职吧?
这下梁丞相的脸色就有些难看了,他根本没收到风声,皇上居然让人秘密研究牛痘之事,是怕有人阻碍还是怕有人抢功?无论是哪一种,都说明皇上的翅膀硬了!
再者此时居然是贤妃的兄长提出的,这么大的功劳,必给贤妃添一大助力,这对兄妹真是越来越碍眼了。
梁丞相脸色难看可以理解,但有人发现沈修远的脸色也不太好看,就不知道是为什么了。
沈修远还能为什么?当然是这功劳和他一点关系都没有。他这几个月常被皇上训斥,要是沈钧让他来呈报牛痘之事,他一定能让皇上另眼相看,重新得到重用。结果沈钧竟然提都没提过,这个逆子根本没为整个家族考虑过!
就在此时,皇上对沈钧笑道:“爱卿此次立下大功,可想要什么赏赐?”
通常皇上这么问,臣子都会说为国家为皇上做事是天经地义,不求赏赐。但沈钧突然跪下了,把众人吓了一跳。
沈钧朗声道:“臣请求皇上特许臣之生母方氏与父亲沈修远和离,臣与贤妃娘娘都跟随母亲,从此与沈家断绝关系,互不相干!”
众人震惊地看着他和沈修远,沈修远反应过来满脸涨红,“逆子!你说什么?!”
第67章 宠妃vs宠妻24
皇上同样
震惊,实在没想到沈钧会提这么个要求。方氏都去世十几年了,而贤妃入宫为妃、沈钧出入朝堂,同沈家断绝关系就相当于彻底丢掉沈家的助力。
家族一向一荣俱荣,即便贤妃不喜沈修远,但贤妃得了盛宠,其他官员面对沈修远就都会客气三分。而沈修远是礼部尚书,是朝廷大官,对他们兄妹也是有一定助益的。目前看来,断绝关系对沈钧兄妹有弊无利啊。
皇上登基后,始终将目光放在政务上,重在权衡,不计较自身的利益得失,也不在乎受过什么委屈,从不会冲动行事。如今在他看来,沈钧就有些冲动行事,沈修远并不像李肃那样宠妾灭妻杀害亲子,沈钧为已逝的生母求和离没什么意义。
像他父皇对他母亲从来都不好,但如今是他继承了父亲的一切,奉母亲为太后,成为了既得利益者。沈修远明显开始重视沈钧,看中沈钧做继承人了,沈钧何必在这个时候感情用事,把好处往外推呢?即便恨沈修远,也可以把沈修远利用个彻底吧?
皇上不太理解,但也没驳回,只是宣布退朝,叫沈钧到上书房回话。
皇上走后,沈修远怒气冲天,扬手就要打沈钧。沈钧冷着脸后退一步,看他的目光疏离又冷漠,“父慈子孝,先要父慈才能子孝。若不是祖父祖母相护,我早已死在各种意外之中,贤妃娘娘也早就被各种捉弄惊得病倒。既然沈家容不下我们,我们就随娘离开,相信娘在天之灵,一定早就想脱离这个虎狼窝了。”
沈修远怒斥:“胡言乱语!你……”
“还要我说更多吗?我念及祖父祖母,不愿多说府中那些事,沈尚书莫要逼我,相信你也不想落得李肃那样的下场。”沈钧说完对众大臣拱手行了礼,便大步离去。
沈修远又是愤怒又是心虚,怕沈钧不管不顾什么都往外说,虽然他不认为他有李肃那般卑劣,但在对待原配和沈钧兄妹方面,他确实有亏欠,自然不敢同沈钧对峙。
这一迟疑,就错过了最佳解释的机会。众大臣看他的目光都变了,似是没想到他是李肃那样的人,纷纷摇头离去。还有和沈修远不对付的大臣故意上前讥讽,“沈尚书身为礼部尚书,对规矩礼法似乎不甚了解啊。”
“沈尚书生了一双好儿女,可惜有眼无珠,不懂得珍惜。”
“这么好的孩子,沈尚书都轻忽至此,也不知被沈尚书捧在掌心教养大的几个,是多么钟灵毓秀之人。”
沈修远无法反驳,黑着脸匆忙赶到上书房求见皇上,但皇上并未见他,他只能站在大太阳底下等,而他一直没在乎过的儿子却在里面同皇上交谈。这一刻他突然无比后悔,怎么就被刘氏迷惑,无视了原配的子女呢?
上书房内,皇上不解地问沈钧,“你说和离之事,你同贤妃商讨过了?”
沈钧道:“是!早在贤妃娘娘未入宫之前,臣与贤妃娘娘便约定,要在合适的时机脱离沈家。皇上,当时臣与娘娘虽未曾琢磨出牛痘、记账法和稻田养鱼法,但臣与娘娘都立誓此生尽自己所能报效国家。
臣与娘娘希望是干干净净的,不与乌七八糟的沈家混为一谈,还望皇上成全。”
与聪明人说话不用明说,皇上已经领悟了他的意思。沈修远能力不足,皇上叫李德福查过当年沈修远是如何当上礼部尚书的,得知沈修远年轻时谨慎努力,虽不算太聪慧,但做事也很牢靠。于是在岳父方大将军的帮助下节节攀升,直到方家灭门,方氏去世,他已经升到了礼部尚书。
自那之后,许是无人督促,许是发觉自身能力当个尚书已是勉强,没有再攀升的余地了,便懈怠下来。到亲生父母离世,头上再无人压着他,他就更懈怠了,处理事务也开始出错。
也就是说,沈修远能有今天,大半是靠方家。可沈修远不知感恩,被刘氏拢住之后,竟已诰命品级为借口,允许刘氏不给方氏行礼,还纵容刘氏伤害方氏留下的子女。若不是沈老爷子和沈老太太护着,沈钧与沈云萱怕是儿时就没命了。
如今沈云萱宠冠后宫,沈钧考上状元还得到重用,眼看会越来越好,沈修远却在走下坡路。所以他们兄妹不愿意让沈修远占到半分便宜,沾到半点光。
以沈修远的能力与心态,怕是要晚节不保,给他们提供的助力有限,还有可能成为他们的污点和拖累,尤其是将他们视为眼中钉的刘氏,和另外几个弟弟妹妹。与其防备他们、管束他们、给他们荣光,倒不如一刀两断,桥归桥,路归路。
这种事其实闻所未闻,父母大过天,要像李肃那样才能决裂,否则就算方氏和离,儿女也不能带走。但皇上又有些私心,他希望能帮沈云萱做些事,既然沈云萱觉得沈家人是拖累,那不如决裂,让沈云萱只有沈钧一个亲人。
如此一来,以沈钧的能力,将来一定能成为沈云萱的助力。而沈修远若再犯错,他也不必顾忌,可以直接处置,将尚书之位换上自己的人,于朝堂更有利。
皇上没想多久便下了圣旨,圣旨上重点夸赞沈钧德才兼备,发现牛痘功在社稷。关于和离之事,因过去太多年没什么证据,且沈钧和沈云萱还念着祖父祖母的情,皇上便没提那些害人之事,只说大师批命,言沈钧兄妹与沈修远无缘,做不成一家人,沈钧兄妹为了沈修远的平安康健,特求随母和离,与沈家断绝关系。皇上感念他们的孝心,特例允准,令其兄妹随母和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