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7年十月,紫禁城,乾清g0ng。
窗外秋风萧瑟,吹得殿角铜铃轻响。崇祯坐在御案前,指尖轻轻敲击着一份摊开的奏疏,眉头微蹙。登基半月,他已初步掌控朝局,但远远不够。
“王承恩。”他忽然开口。
“老奴在。”王承恩躬身。
“传户部尚书毕自严、工部尚书张凤翔。”
“遵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户部哭穷,工部诉苦
不多时,毕自严与张凤翔匆匆入殿,跪伏行礼。
“臣毕自严张凤翔,叩见陛下。”
崇祯抬眼,见毕自严面容憔悴,张凤翔眉头紧锁,便知二人必是来诉苦的。
“两位Ai卿,何事如此忧心?”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div>
</div>毕自严深x1一口气,声音沙哑:“陛下,户部……快撑不住了。”
“哦?”崇祯故作惊讶,“细细说来。”
“自天启年以来,辽东战事、陕西旱灾、河南蝗灾,处处需钱粮赈济。可税收却年年短少,去岁太仓银仅余八十万两,今年……”毕自严苦笑,“怕是连五十万两都凑不齐。”
张凤翔也叹道:“工部更惨,河道淤塞需疏浚,边镇城墙需修缮,可银钱拨不下来,工匠们连饭都吃不饱,如何做事?”
崇祯静静听完,脸上不见喜怒,只是轻轻“嗯”了一声。
毕自严见皇帝不语,心中一沉,咬牙再谏:“陛下,如今市面银钱短缺,商税难收,百姓以物易物,朝廷徵税更是难上加难。再这样下去,只怕……”
“只怕什麽?”崇祯抬眼。
“只怕……官俸都发不出了。”
殿内一片Si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白银之困——张居正留下的隐患
崇祯缓缓起身,负手踱至窗前,望着庭院中飘落的枯叶。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div>
</div>“毕Ai卿,你可知道,我大明为何如此缺银?”
毕自严一怔:“这……自隆庆开关後,海外白银流入,市面银钱充裕。可近年来日本锁国,南美战乱,白银流入锐减……”
“不错。”崇祯点头,“但更深层的原因,在於我朝货币之弊。”
他转身,目光如炬:“自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後,赋税皆以白银徵收,民间交易亦多用银。可白银非我大明自产,全赖海外流入——日本、吕宋、佛郎机人运来的白银,才是市面流通的命脉!”
毕自严与张凤翔面面相觑,他们虽知白银短缺,却从未想过货币T系竟如此脆弱。
崇祯冷笑:“如今海外白银断了,市面银钱紧缩,物价却飞涨。农民卖粮换不到银,便缴不起税;朝廷收不上税,便发不出饷;将士无饷,如何守边?如此恶X循环,国将不国!”
毕自严额头渗出冷汗:“陛下圣明……可、可该如何破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银矿!银矿!
崇祯走回御案,取出一张早已准备好的地图,在二人面前摊开。
“看这里——江西万年县,河南桐柏山。”他指尖重重一点,“这两处,有银矿。”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div>
</div>毕自严瞪大眼睛:“银矿?!”
“不错。”崇祯语气笃定,“朕已命人暗中勘探,储量极大,若能全力开采,至少可解十年之困!”
张凤翔激动得声音发颤:“陛下!若真能如此,工部即刻调集匠户,组织开采!”
崇祯抬手:“莫急。此事须秘密进行,先调可靠之人筹备,待时机成熟再大举动工。”
他目光扫过二人,语气忽然转冷:“不过……朕要你们记住,今日所言,出朕之口,入尔之耳。若走漏风声,让地方豪强或朝中某些人抢先霸占矿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