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有仁想着他需要问一问王成兄弟,看一看能不能做一回姻亲。 王信完全不知道,就是一场喜宴的功夫,就促成了两对姻缘的诞生。 后来,王成听二人和他提起这件事,笑嘻嘻的就应了,去帮他们打听打听。 结果就促成了两桩好婚事。 王代和贾理的侄女,贾家大姐儿订下来婚事,王代的妹妹也订给了钱有仁的大儿子钱思齐。 倒是意外之喜。 宴席过后,大家分别在王信家和王代家中休息。 王家村依山傍水,村子中打扫的甚是干净整齐,虽然没有城市中的繁华景色,可是自然有一种悠闲淡泊的美。 这是几人傍晚时分在村中散步时候的感受。 贾珠感叹:“这样子的感觉才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美好。” 王信没有说话,贾珠这样子的公子哥只看到了表面上的美好,可是那些田地中的劳累,那些盼着多收三五斗的焦急,那些为了省下一文钱而徒步走上几里地的辛苦,他都不懂。 为了脱离那些,这才是他们几人读书上进的目的。 刘文秀和王代是典型的农家子,他们两人对于这些村民们的辛苦最是体会深刻。此刻听到贾珠的话,心中只能够叹息,那里有那般的美好,一年四季的辛劳一句粒粒皆辛苦都诉说不尽。 也许等他们衣锦还乡之后,才能感受到贾珠此时的感叹,此时的他们只想要去更繁华的地方,更高处去见识一下那风景。 一行人,除去贾理和钱有仁,都是意气风发的少年郎,都穿着读书人的长衫,王仁虽然不是读书人,可是他穿着那是低调的奢华。 村中的人远远见到了他们,都避开来,更是管束着家中的女孩子,不许他们去这群少年郎跟前露面。 虽然说这都是乘龙快婿,可是却不是他们农家人能够攀附上的良人,还是好好擦亮眼睛给闺女找个好人家是正理。 一夜无梦。 一大早,王信起床的声音惊醒了王仁和贾珠。 他们昨天在一间屋子内凑合睡的,王仁迷糊着问:“大侄子,是要起床练拳了吗?” 王信低声说道:“是的,叔叔,贾叔叔还没有醒。” 王仁不理会他,一脚把贾珠踹醒。嘴里还嘟囔着:“快起床,去跟我大侄子练拳。” 贾珠在睡梦中被惊醒,睡眼惺忪的坐起身,看到王信已经穿戴妥当,就打着哈欠说:“信哥儿,我也去练拳。” 于是一大早,王家小院里,就多了三个打拳的少年。 吃过早饭,一群人浩浩荡荡的开始上山。 王代和王佳当仁不让的成为此次的导游,他们从小到大不知道上了多少次山,自认是非常熟悉上山的路径,是最佳的引路人。 “一条小路直通山顶,这里只是一个小的峰头,不算是太高,山上有一条小溪,溪水清澈,入口甘甜。用来泡野山茶倒也是颇有风味。山顶有一座小小的山神庙,村民们会来这里拜祭山神娘娘。” 边往山上行走,王代和王佳边介绍。 大家都听得入迷,想不到这么低矮的山也有山神的庙宇。 “如何得知是山神娘娘而不是山神老爷?”王仁很是敏感的提出自己的疑问。 王佳噗嗤笑出声,看了一眼王信。 王信无语望天,这个问题当初他也问过,他当初听说这个故事的时候,提的问题和王仁一模一样的。 此时看到大家的目光都集中到自己身上,他便有些无奈的说道:“因为,口耳相传,最早这里的山神庙是我们王家的一位远古女先祖的坟墓。天长日久,就流传成她是这座山的山神,会护佑我们这些子孙,所以后人建庙的时候,自然就知道是山神娘娘。” “啊,王家这么厉害!”吴福兴惊讶的手中的扇子都忘了摇动。 刘文秀也惊讶了一瞬,这王氏一族这么古老的吗?可比他们村子要古老很多了,莫不是牵强附会的吧。 “当然,这都是我们族中流传下来的传说,当不得真。”王信补充了一句。 他可怕大家抓住他问详情,这只是一个美好的传说,都听听,心存敬畏就好,莫要当真来考据。 刘文秀他们都点头,这才对嘛,不过是王家村人对于山神的一种崇拜。就牵强附会,生搬硬套的把自己的祖先夸张成为神仙,这样显得比较高大上。 哎呦,怪不得人家族里出官员,这攀亲戚的本事就是自古一脉相传。 学习着,这就是成功人士的秘诀。 山上植被众多,种类丰富,王代不敢带着他们往人少的地方走。 众所周知草木茂盛是会有蛇出入的,这些人都是娇生惯养的的贵人,无论是谁被蛇咬一口,他们王氏一族都交代不起。 沿着大家经常上山的一条平坦的道路上山,边走边看郁郁葱葱的植物,边挖一些野草。 前边的动作是众人做出来的,后边的动作是我们王氏三兄弟。 大家都惊讶的看着他们,怪不得上山的时候,非得背上两个箩筐,原来是要挖野草。 “信哥儿,你们挖这些野草干嘛,喂猪吗?”王仁看到王信蹲下来认真的挖一株野菜,也蹲下来问道。 “叔叔,这是人可以吃的。这东西焯水,用油盐拌过,就是一道小菜,还能够做馅儿。” 王信边挖边和大家介绍。 除去刘文秀是农村娃,其他人都是城镇里长大的,都被勾出来兴趣。 吴福兴就问:“哪些菜能吃,我们也来帮忙找一找。” “就是路边这个就可以吃,诸位莫要离开这边太远,遇到蛇可不是闹着玩儿的。”王代边耐心的教大家认识野菜,也边提醒大家注意安全。 于是浩浩荡荡的上山赏景活动就变成了集体挖野菜活动。 最后两个背篓都被填的满满当当,大家心满意足。 贾珠期待的说:“等回去咱们就做野菜吃啊,我都没有吃过呢。” 其他人也点头,就算是刘文秀也有些期待,这些东西他小时候没少吃,可是那时候都是为了填饱肚子,不像是现如今为了附庸风雅。 也不知道王信和王代,还有这些王家子弟是如何这么坦然的面对这农家出身的局面。 他们似乎从来不避讳自己的出身,也没有觉得自己低人一等。 就这么坦然的把大家请到农家小院子里吃饭,就这么坦然的让大家吃野菜。喜欢红楼之王狗儿科举记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红楼之王狗儿科举记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