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启程回京(1 / 1)

拿到府试通过的证明,如今他就是一枚小童生了。哈哈。 太激动了有没有,如今他就是科举路上的预备役了,下一步,努力学习,两年后院试通过,成为秀才一名。 回京的日子到来,金陵码头上,几名少年书生执手相看泪眼。 “信弟,记得写信。”王代递上一根柳枝,不停的嘱咐。 王信接过柳枝非常真诚的说:“我在京城静待兄长八月院试佳音。” 王代点头:“借弟弟吉言,我会全力以赴。” 王佳也上前一步,拉住王信的手,用非常诚恳的语气说:“弟弟,我舍不得你,你一定要多写信,多给我寄资料。” 张明德和郑宏达在一旁疯狂点头。 王信黑线,老兄,你是在提醒我多寄资料吧! 几人友好交流了一阵,王信也难忍心中的不舍,红了双眼。 临上船之际,有一个人一路小跑着过来,嘴里还大声呼喊:“王小兄弟,为兄特来送你一程。” 周围人的目光都集中过来,王信停止脚步,原来是钱有仁老兄。 他忙迎上前,钱老兄疾行几步,拉住王信的双手。 “王小兄弟,昨日晚间才得知你要回京,为兄特地从江宁赶来,还好未曾错过相送。”说完递给王信一根柳枝。 王信颇为感动,为了送他,竟然一早从从那么远的地方赶来,这位仁兄真是一位赤忱之人,这样的情谊实在是让他泪目。 “多谢仁兄,小弟铭记于心,回京之后必定会给兄长送信。”说完王信想了想又补充一句:“若是兄长不嫌弃,小弟还会为你找些京城的科考资料寄回来。” 钱有仁大为惊喜,忙不迭的说道:“多谢贤弟,为兄感激不尽。” 说完退后一步,对着王信挥手,同时念诵了一首送别诗: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这里借用了隋代一位佚名诗人的作品) 王信瞬间觉得钱仁兄的送别特别的高大上,自己居然也有人作诗相送,这首诗一定要记录下来,。 以后要是自己或者是钱兄能够出人头地,这首诗能够流传后世必定是脍炙人口的,写入课本中需要背诵的存在。 王代几人都傻眼了,他们也可以作诗啊,结果光顾着说那些衷肠话,硬生生被一位老兄给抢了风头。 旁边已经和王成告别完毕的史文明走过来,笑呵呵的拍一下王信的肩膀,王信差点被拍的一趔趄,他赶紧稳住身形,史文明暗笑一声。 “贤侄,莫要辜负光阴。还需勤学苦练,我会把这次院试之后的文集给你寄去,如是我侥幸通过,就会试一试乡试,到时候再为贤侄多搜集一些江南的文集资料。” 王信一听史大叔的话,马上就站正身体,对着史文明拱手:“多谢叔叔,小侄感激不尽。预祝叔叔金榜题名。” 终于登上史家的大船。 这次听说是史家本家有子弟要回京城,史文明作为旁支又在这次的科举中脱颖而出,得到了本家的几分重视。 他把王成和王信介绍给史家回京的弟子们,大家都是读书人,自诩都是高门贵户风度翩翩的儿郎,是不会说出什么不欢迎的话语。 况且这王家小儿还是这次新鲜出炉的小童生,举手之劳就当是结个善缘。 就这样,王信一家人都登上了船。 史家还算是厚道,给王家几人准备了两间中等偏上的房间,还有两间下人房。 老规矩王力是随着王信在房间内,他宁可在这里打地铺,也不愿意离开少爷太远。 回京路途顺风顺水,只是天气逐渐炎热,虽然是一路往北,可还是能够感受到夏日逐渐的靠近。 王信每天早上开始打拳,第一天甲板上就他一人带着王力练习,第二日居然多出来几个生面孔,都是史家的子弟,大家互相见过礼,就开始练拳。 和王信的拳法不同,史家子弟练习的拳法明显比王信的拳法要更加高级一点。 王信也没有改练的想法,他练拳的目的只是为了身体好,也不是为了上战场杀敌,所以每天依然是悠然的练习自己的。 然后就开始背书,每天如此。 史家一个十八九岁的年轻人就趁着王信歇息的功夫,问道:“王家小弟,你这每天为何不读书,只是背诵呢?可是有什么说头。” 他们都是县试就落榜的考生,家中人让他们回去再多读几年。对于王信这样的能够通过府试的小童,还是想要打听一点读书的秘诀。 其实他们也去问过史文明,谁知道这位族兄直接说道:“不就是那么读吗,和你们读的书籍都一样,你们做过的题我也做过。你们有的资料,我都没有,能给你们什么建议。” 几人无功而返。 这次见到王信,他们还是希望能够得到一点有用的建议。 “并没有什么说头,只是这船行驶当中,我怕读书不利于我的眼睛,这才每日都背书。”王信实话实说。 他可没有隐瞒,爱信不信啊。 这些大家子弟,自然是有一种高傲感,他们当然看不上王成和王信这样的小官之家。 可是他们风度翩翩,礼貌待人,对谁都一副相同的面貌。 大概是从小接受的教育如此,他们几乎都是一个面孔,王信有时候都会分不清谁是谁。 若不是王信对于人的情绪敏感,他都以为这些人非常友好,好交往。 听到王信的说辞,史公子点头,也不知道他是不是信了,反正,他对着王信说话的时候总是给人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 王信也不求和这些人成为朋友,他只要是面子工程就好。 看来史家最真性情的就是史文明大叔,他老爹还挺幸运的,这交一个朋友倒是遇到了一个世家子中的难得的例外。 这一日船行到扬州,头一天船家就提前来报告,会在扬州停留一日,若是需要置办丝绸等货物,就要抓紧时间。 史家的公子也对王信说:“这扬州丝绸在京城也非常闻名,可是价格却也少上很多。” 王信闻歌知雅意,立马就知道,这是提醒他可以适当的囤一点货。 王信和王成商量,他们决定买上几十匹,带回京城,即便是卖不掉,用来送礼什么的也是很大的脸面。 船停之后,一大早王成就带着王丁和史家的一个大管家一起去城内进货。喜欢红楼之王狗儿科举记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红楼之王狗儿科举记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最新小说: 苟剧情的古言虐文女七号 苏家嫡女强势归来 茅山讨债人 一笔玫瑰 穿成农家小福宝,逃荒路上被团宠了 这个农女不好惹 玄学大佬她宠夫无度 离婚後,神豪身份曝光了 性福仙路 幽幽萱草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