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音说不出是什么感受,只是很难过,又有些不真实。
早上还一起溜达,互相取笑对方,她惹恼了,没跟他一起用膳,他竟然就这么匆忙走了?
“皇额娘?”
雍正帝红着眼睛行礼。
宝音恍恍惚惚点头,“是老四啊,你阿玛……”
雍正帝最难过,前脚送走生母,后脚又送走生父,双亲没了,让他有种孤家寡人的感觉。
“请皇额娘保重身体。”
宝音是真难过,相处了一辈子,吵过也闹过,年轻时嘴硬,可相伴一生,也给予了她安稳,让她靠了一辈子,这个人就这么突然走了……
她的心说不出的压抑,好像一切都失去了颜色。
太上皇的葬礼举办的很隆重,陵墓早就选好的。
只是雍正帝从金銮殿取下了一道遗诏,上面写了陵墓安葬衣冠冢,停尸孝庄太后身边,等皇后百年后与她合葬。
他在位期间的皇后是谁还用说吗?
雍正帝将遗照送到了宝音手里,宝音知道正大光明匾上除了传位诏书以外还有一道跟她有关的圣旨。
当年她以为是让她殉葬的圣旨,现在遗诏拿到手里,她才认识到自己猜错了。
他给予了她足够的安全感,她却对他有保留,那几年甚至纵容她在外面四处跑。
一滴滴眼泪情不自禁落下来。
“皇额娘,按照皇考遗诏本应该先安置在安奉殿,葬衣冠冢入地宫,只是……”
雍正帝面露为难,他在民间名声不太好,有逼死生母,逼迫先帝退位让贤的恶名,若是让人知晓他任由皇考灵体放在外面,未入土为安,恐怕名声更加难听。
宝音恍恍惚惚回忆起,先帝曾经提过,等死后在草原选块地方,埋葬后让马踏平,永远无法找到他们的埋葬之所,生前给不了她想要的婚姻,死后只他们两个人。
可这些宝音并不稀罕,死了就死了,谁还愿意守着他的尸体当成宝?
他以为的浪漫,在宝音眼里不值一提。
若真有什么来生,她希望不要再遇见他。
“让太上皇入葬地宫,先入土为安吧。”
她拒绝未来和他同葬,她更希望独自安好,一个人清静。
雍正帝是个爹宝,对于先帝的遗诏显然不敢阳奉阴违,最终还是选择先以先帝龙袍代替尸身入葬地宫,灵体安放在孝庄太后身边。
正好孝庄太后还未下葬,地宫还在修建中。
这些都瞒着宝音,当然她对外界都失去了兴趣,国丧期间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只觉得情感被带走了一部分。
她想着应该是相处了大半辈子,习惯了对方的存在,园子里他的身影似乎无处不在。
走到哪儿,都是他留下的痕迹。
时光真是可怕,习惯了一个人存在,再突然剥离,竟然有一种深入灵魂的痛楚。
第366章
紫禁城内, 雍正帝忙中抽闲,接见了皇后。
自打接手皇位后,雍正帝将全部心思都放在了朝政上, 对后宫投入的心思少了,当然也有人到中年,没年轻时的那股冲劲了。
他跟皇后年轻那会儿是情投意合, 这些年过来,多少是有些摩擦吵闹,可谁家不是这样过日子?
步入中年, 两人倒是习惯了这样的相处模式。
皇后来养心殿是为一件事。
“皇额娘看着郁郁寡欢, 臣妾是想请皇上拿个主意,是否请皇额娘回宫?”
宫里孩子多, 皇后想着或许让孩子们多陪陪皇太后会转移注意力。
雍正帝捏着眉头, “宫里乱糟糟的, 皇额娘若是回宫怕是更加心烦, 再说你不了解皇额娘, 她必然是不愿意进宫,算了, 这事你不用管, 朕派人去问问。”
皇后点头, 就看着雍正帝唤了人去畅春园。
畅春园内, 宝音放下了筷子, 她吃的不多,浅尝后就吩咐人把膳食撤下去。
倒不是没胃口,只是不饿而已。
畅春园失去了男主人,好像跟着失去了活力,明明景色没怎么变过。
宝音走了一小段才意识到不是景色变了, 是身边伺候的人明显不知所措,失去了那个支柱。
其实人总有一死,宝音自己看的开,先帝比原历史多活了六年,七十古来稀,这个岁数走,也早有预料。
他身体从晚年开始便不大好,做过好几场手术,去南边也是想带他避开北方的严寒,寒冷的气候对于老人来说本就是一道难过的鬼门关,过去了等于多活一年,过不去也是常有。
这点宝音很清楚,曾经放学回老家,多少人家里新年里办白事。
没想到这次回来就面临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