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足饭饱后,和丰请他们去看收割机如何工作。
一群官吏骑马去了地头。
平坦的田地里,一人站在马车上驱赶前方的两匹马向前走,随着马往前走,一个横躺的圆柱滚耙将地里的粮食压下,等滚耙子和后面的大铁箱子过去,地面上只剩下不到三尺高的根茎。
马车也不是只进不出,左边还有个出口,不要的秸秆从这个出口倒出来整齐地躺在地上。
昌平州的官吏眼珠子都快掉出来了,“这个大铁疙瘩也太厉害了!”
和丰更正道:“是收割机。”
“不过这收割机也不是没有缺点,只能用在平地上,梯田和山地不能用,另外还需要马,牛的速度太慢了。”
牛是牵着走,速度取决于牵牛的人,马训练得好想走多快就有多快。
这在昌平州府通判看来全然不是问题,“马我们可以借,山地和梯田让人收,平地留给这收割机!”
昌平知州跟着点头,“没错,趁着天气不错,赶紧收了。”
收了税赶紧入粮库,今年的事就稳了,更不要说还在治下发现了这等利器,回头上奏朝廷也是他们的功绩!
平谷县,经过康熙十八年的地震后,此地民生一直没恢复。
今年开春,突然多了一批逃荒回来的人,县城内才算有些生气。
这日河上多了几艘大船,大船运送了几架奇怪的铁箱子停在了岸口。
纤夫卖力将船拉靠岸,岸边已经架起了一个巨大的滑轮组起重机。
这个设备出现在京城后,迅速在京城周边传开,实在是用来卸载重物太方便了。
在通州的码头出现后,很快成为不少码头的必备设施。
对于商人来说节省时间就是节省金钱。
此时绳索已经牢牢将铁箱子绑住,通过滑轮将铁箱子升起来,上方已经有人推动悬臂调整方向,悬臂转动后,铁箱子下方从水面变成了地面。
绳索慢慢下降,没多久铁箱子就平稳停在地上。
周围的人这才注意到这铁箱子下面有四个轮子,忽视多出来的奇怪东西,这个箱子跟马车厢没区别。
悬臂调转方向卸另一个铁箱子了,这边有人牵着两匹马过来,马拉动铁箱离开港口。
没多久这些铁箱子被卸完,船离开码头,下一艘货船靠岸,这个插曲被码头忙碌的人抛之脑后。
直到隔日,码头这边人才知道那些铁箱子是做何用。
“王财主家今年请短工种了不少地,前几日请不到人,都急上火了,听说刘家湾用机关收粮食非常快,直接领着家丁去请了。”
“好像是县衙请的,收官田的粮食呢,今年出来做短工的人太少了,请不到人,官府也找不到人,我有个亲戚就住在那边庄子,说那机关很厉害,欻欻欻几下就将一整块地给收拾干净了。”
“老刘,你家地不是还没收吗?要不去问问?”
路边走过的一个老头摆摆手,“我家就那十来亩地用不着,一家人干几天就完事了。”
“别问老刘,你又不是不知道他是铁公鸡一毛不拔,他连出钱请短工都舍不得。”
这人哈哈笑了一声继续道:“老刘,秋收多累,我记得你去年不是腰累出了问题,怎么今年还是苦干?”
“还不如花点钱请那个机关帮你收,听说一天能收十亩地,你说你省这点钱做什么?别把一家老小累出病来。”
老头板着脸没有理他。
家里就十多亩地,人口还多,交完税剩下的不多了,哪里还有钱雇人,更不要说请这不知道要花多少钱的机关了。
他又不是王财主家大业大不在乎这点钱。
王德发骑着驴子往刘家湾跑,他的家丁跟在驴后面跑,这一队人马挺显眼。
刘家湾官田,一群官吏站在田头盯着收割机收粮食。
官田的粮食可是关系衙门上下的收入,平谷县这地方穷,没什么大油水,前几年那场大地震连像样点的土财主都迁走了,人口至今未缓过来。
人少收不到丁税,衙门都指望官田产出吃饭,今年春日回来不少开荒的人,衙门大喜,当即招了不少人帮着开垦官田。
眼看着地里粮食能收了,谁能想到找不到人收了,总不能他们这些老爷下地收粮吧。
这难题自然报到上面去,谁能想到这才过去两天,上面就借了几台机器出来。
“花了请短工的钱划算。”
借机器收粮食是要给钱的,这钱按亩来算,一亩地六十文。
请短工一日也是三十文,两名短工一日也能收一亩地。
但是账不是这样算,这机器一日收十亩,四台一天收四十亩,短工还要提供吃住,请的人多花费也多,管理也有难度。
“几位差爷好。”
王德发下了驴子小跑过来。
平谷县官吏回头见他,笑着跟他打招呼。
平谷县富人不多,王德发也是在县衙挂名号的人,平日里也经常来玩。
“王员外这般着急忙慌地作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