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阳已落,夜色如墨。 陆昭站在高台之上,望着远方逐渐熄灭的篝火。东南方向传来敌军集结的消息,但他没有急于出兵。他知道,真正的胜利不仅在于战场上的厮杀,更在于人心的凝聚和未来的布局。 庆典之后,营地恢复了往日的秩序。但与以往不同的是,各路盟友、新收编的士兵、百姓之间,多了几分信任与默契。这是他想要的结果。 “将军,东南敌情仍在持续,是否需要加强巡逻?”陈虎在旁问道,手中仍端着未饮尽的酒碗。 “不必。”陆昭淡淡道,“让他们聚吧,越多越好。” 徐逸若有所思地看着他:“你是想借这段时间稳固内部?” “正是。”陆昭点头,“战后重建远比战争本身复杂。人心要稳,根基要牢,否则即便胜了,也难以长久。” 三日后,议事厅内灯火通明。 陆昭召集众人,商议接下来的发展大计。桌上铺开一张新绘的地图,标注着他们如今控制的区域,以及未来可能扩展的方向。 “我们已经打赢了仗,现在,是时候建设了。”陆昭开口,语气坚定。 “建设?”有人皱眉,“眼下敌军尚未彻底剿灭,各地仍有不安定因素,此时谈建设,是否为时过早?” 陆昭环视众人,缓缓说道:“正是因为战争结束了,才更要抓紧时间建设。我们要做的,不是只守住这片土地,而是让它变得更好。” 他顿了顿,继续道:“我决定,从教育入手。” 此言一出,厅中顿时响起一片议论声。 “教育?”一名武将皱眉,“将军,我们刚经历大战,资源紧缺,兵力尚未完全整编,此时投入教育,会不会分散精力?” “不错。”另一人附和,“当务之急应是练兵屯粮,稳定局势,而非纸上谈兵。” 陆昭目光沉稳,扫过众人:“你们说的都对,但我问一句——如果我们不培养人才,将来谁来治理这片土地?谁来教我们的子民识字算数、习礼修德?谁来为我们训练新的将领、谋士?” 厅中一时沉默。 “诸位或许认为,教育只是读书写字。”陆昭站起身,走到地图前,“可我告诉你们,一个国家的强盛,靠的不只是刀剑,更是思想、制度、文化。只有让百姓有知识、有信仰,才能真正长治久安。” 他转身,看向徐逸:“你来说。” 徐逸点头,上前一步:“历史上,凡兴盛王朝,无不重视教育。汉武帝设太学,唐太宗广开科举,皆因深知人才才是立国之本。我们现在虽非王朝,但道理相通。” “可是……”一名老将迟疑道,“眼下资源紧张,如何安排师资、教材?” “这正是我要解决的问题。”陆昭道,“首先,我们要启动系统的奖励机制,回顾过往功绩,换取部分史鉴值,用于筹备教育资源。” 他话音落下,系统界面浮现眼前: 【史鉴通灵系统提示:您已完成‘奇兵突袭’‘全面反攻’‘庆功立信’三项关键任务,获得史鉴值+500】 【可用功能:战术洞察(100)、历史镜像(200)、军备改良(300)、教育典籍(400)】 陆昭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教育典籍”。 下一刻,一本古朴厚重的书籍出现在他掌心,书页翻动间,浮现出古代各大书院的教学理念、课程设置、选拔方式等内容。 “有了这些,我们可以设立学堂,制定教学大纲。”陆昭翻开书页,指着其中一页道,“这里记载了东晋时期设立国子监的方式,我们可以借鉴,先设立一座主学堂,再逐步推广至各镇。” “那师资呢?”有人追问。 “我会亲自挑选一批有学识、有威望的人担任教职。”陆昭道,“此外,我们也可以邀请一些隐居的老学者前来讲学。” “可……”又有人提出质疑,“有些人未必愿意出山。” “那就去请。”陆昭语气坚定,“一次不行就两次,三次,直到他们愿意为止。只要是对教育有益的人,我都愿意亲自拜访。” 气氛渐渐热烈起来。 “将军说得对。”陈虎拍案而起,“打仗可以靠我们这些人,但治理天下,还得靠读书人!” “不过……”一名文官低声提醒,“还有个问题,就是传统观念的阻力。” 众人纷纷点头。 “有些地方,尤其是边关一带,仍旧秉持‘男尊女卑’‘习武才是正道’等旧俗,恐怕会反对女子入学,甚至反对开设非军事类课程。” 陆昭听后,眼神微眯:“这个问题,我早就想到了。” 他取出史鉴书中的一章,展示给众人看:“这里记载了北宋时期范仲淹推行‘义学’的过程。他面对的,同样是保守势力的阻挠,但他没有退缩,而是用事实说话,最终赢得了百姓的支持。” “所以,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是宣传。”陆昭道,“通过张贴告示、组织宣讲,向百姓说明教育的重要性,打破旧有偏见。”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同时,也要给予学生实际的激励。”徐逸补充道,“比如毕业后可安排入仕、从军、从工等岗位,让他们看到希望。” “没错。”陆昭点头,“第一批招生,我们必须确保教学质量,并让学生们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 几日后,第一所学堂选址确定,在玄启边关重镇旧址上,由旧军营改建而成,命名为“启学堂”。 学堂门口挂上横匾,两旁贴着一副对联: **“书生意气,敢为天下先;少年志远,不负家国期。”** 报名首日,门口却冷冷清清。 “没人来?”陈虎皱眉。 “当然不会这么快。”陆昭笑道,“但他们一定会来。” 果然,随着宣传深入,陆续有家长带着孩子前来报名。 有的是为了让孩子识字,有的是听说学堂提供饭食和住宿,还有的是被“毕业即授职”的承诺吸引而来。 陆昭亲自接待了几名学生,并一一登记姓名、年龄、基础情况。 “这位小兄弟,你叫什么名字?”他问一位瘦小的男孩。 “回将军,我叫李青,今年十二岁。”男孩怯生生地答道。 “那你为何来上学?” “我想识字,还想学会写自己的名字。”男孩抬起头,眼中闪烁着光,“我不想一辈子只会种地。” 陆昭笑了,伸手拍了拍他的肩:“很好,你来了,就不会后悔。” 学堂正式开学那天,阳光明媚。 数百名学生整齐列队,站在操场上,等待仪式开始。 陆昭登上讲台,身后是一排临时搭建的教室,墙上挂着“以学为基,以德为本”的标语。 “今天,是我们启学堂的第一课。”他声音洪亮,“我希望你们记住一句话——知识,是改变命运的力量。” 人群中响起掌声。 “我不求你们立刻成为栋梁,但我希望你们明白,学习不是为了别人,而是为了自己,为了家人,为了这片土地的未来。” 风拂过旗杆,猎猎作响。 “这一战结束了。”陆昭望向远方,“但属于你们的时代,才刚刚开始。” 就在这时,远处马蹄声急促响起。 一名斥候飞奔而至,翻身下马,单膝跪地:“报——东南敌军已集结完毕,意图趁我方松懈之际发起进攻!” 全场哗然。 霍去病猛地起身,手按剑柄:“是否立刻出兵?” 陆昭站在原地,看着操场上的学生们,嘴角缓缓扬起一丝冷笑。 “让他们来吧。”他缓缓说道,“现在,我们需要的是稳定,而不是急于再战。” 他转身,看向身旁的徐逸:“学堂的事,交给你了。” 徐逸点头:“放心。” 陆昭深吸一口气,迈步走下讲台。 “这一战,还未结束。”喜欢孤臣血,玄启燃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孤臣血,玄启燃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