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宁宫的檀香总是比别处更浓郁些,混着陈年的书卷气,在雕梁画栋间弥漫。瑶珈跪在冰凉的金砖上,看着眼前这位头发花白的老妇人,指尖无意识地绞着石青色的裙摆。 太后斜倚在铺着白狐裘的宝座上,手里摩挲着串紫檀木佛珠,佛串碰撞的轻响在寂静的大殿里格外清晰。她的目光落在瑶珈身上,带着长辈对晚辈的慈爱,却又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审视。 “起来吧,赐座。” 太后的声音苍老而温和,像晒了太阳的棉被,暖乎乎的,却让人不敢懈怠。 瑶珈谢恩后坐下,目光落在手边的紫檀木小几上。几上摆着个霁蓝釉瓷瓶,里面插着几支新开的腊梅,香气清冽,冲淡了些许檀香的厚重。这是她昨天让人从储秀宫的暖房里剪来的,想着太后或许会喜欢。 “听说前几日,你和德妃在永和宫有些不愉快?” 太后呷了口茶,语气像是在说件寻常家事。 瑶珈的心猛地一紧,果然什么事都瞒不过太后的耳朵。她欠了欠身子:“回太后,只是些误会,已经解开了。德妃娘娘宽宏大量,并未计较。” “哦?” 太后放下茶盏,目光在她脸上转了一圈,“哀家还听说,你让素云受了罚?” “回太后,” 瑶珈的指尖微微发凉,“素云冲撞了淑嫔妹妹,按宫规处置罢了,并非臣妾有意为难。” 太后笑了笑,眼角的皱纹挤在一起,像朵盛开的菊花:“你倒是懂规矩。在这宫里,规矩就是天,没了规矩,可就乱套了。” 她顿了顿,忽然话锋一转,“你父亲完颜洪烈,最近在朝上很是活跃啊。” 这话像颗石子,投进瑶珈平静的心湖。她知道太后这是在试探,试探她父亲的动向,也试探她是否参与其中。 “臣妾不懂朝政,” 瑶珈垂下眼睑,长长的睫毛在眼下投出一片阴影,“只知家父向来忠君爱国,不敢有丝毫懈怠。” “是啊,忠君爱国。” 太后重复了一遍,语气意味深长,“哀家看着皇上长大,知道他不容易。这天下太大,要操心的事太多,后宫要是再不安稳,他可就更累了。” “臣妾明白,定会安分守己,不给皇上添麻烦。” 瑶珈的声音恭敬而坚定。 太后满意地点点头,对身边的宫女说:“把哀家准备的东西拿来。” 宫女很快捧来个锦盒,打开一看,里面是支翡翠簪子,水头足得像要滴出水来,簪头雕刻着一朵栩栩如生的牡丹。 “这是哀家年轻时戴过的,” 太后看着簪子,眼神有些悠远,“现在老了,戴不动这么鲜亮的东西了,就送给你吧。” 瑶珈连忙起身道谢:“谢太后赏赐,只是这礼物太贵重,臣妾不敢收。” “让你收你就收着。” 太后的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哀家看你是个懂事的孩子,希望你能一直懂事下去。” 瑶珈接过锦盒,指尖触到冰凉的翡翠,心里却像揣了个火炉,暖烘烘的,又有些烫手。她知道,这不仅仅是一支簪子,更是太后对她的期许,也是一种警告。 “对了,” 太后像是忽然想起什么,“后天是哀家的生辰,你准备了什么礼物?” 瑶珈愣了一下,她还真没准备。不是忘了,而是觉得自己刚入宫,身份低微,不宜太过张扬。 “回太后,臣妾才疏学浅,还没想好送什么,怕不合太后心意。” 太后笑了笑:“不用太贵重,有心就好。哀家听说你画画不错,不如就给哀家画幅画吧。” “臣妾遵旨。” 瑶珈松了口气,画画对她来说不算难事。 从慈宁宫出来,瑶珈的后背已经湿透了。刘嬷嬷连忙递上帕子:“格格,您可算出来了,老奴的心都快跳出来了。” “太后这是在试探我。” 瑶珈接过帕子,擦了擦额角的汗。 “是啊,” 刘嬷嬷叹了口气,“太后娘娘历经三朝,什么风浪没见过?您刚才的回答要是有半点差池,后果不堪设想。” 瑶珈点点头,心里却明白,这只是开始。太后的试探,绝不会就此结束。 回到储秀宫,瑶珈立刻让人准备笔墨纸砚,她要好好构思一下给太后的画。画什么好呢?山水?花鸟? “格格,不如画幅《松鹤延年图》吧,寓意好。” 春桃在一旁出主意。 瑶珈摇摇头:“太普通了,太后见得多了,不会喜欢的。” 她想了想,忽然有了主意:“我画幅《春耕图》吧,展现一下百姓安居乐业的景象,太后应该会喜欢。” 刘嬷嬷眼睛一亮:“这个好!既符合太后爱民如子的心意,又不会显得太过刻意。” 接下来的两天,瑶珈一门心思扑在画画上。她仔细勾勒着田埂上的农夫、织布的农妇,还有嬉闹的孩子,每一个细节都力求完美。她希望通过这幅画,向太后表明自己的心意,表明她只想安稳度日,不想卷入太多纷争。 太后生辰那天,瑶珈带着画来到慈宁宫。宫里已经来了不少妃嫔,个个穿着华丽的衣服,手里捧着精致的礼物。德妃也在,看到瑶珈,只是淡淡地瞥了一眼,没说话。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轮到瑶珈献礼时,她捧着画走到太后面前:“臣妾给太后请安,祝您福如东海,寿比南山。这是臣妾画的《春耕图》,望太后喜欢。” 太后让宫女展开画,仔细看了起来。画上的景象栩栩如生,农夫们辛勤劳作,孩子们在田埂上追逐嬉戏,一派祥和的景象。 “好,好啊!” 太后赞不绝口,“这画寓意好,画得也好。看来你不仅懂规矩,还心怀百姓,哀家没看错你。” 瑶珈连忙谢恩:“太后过奖了,臣妾只是尽了点微薄之力。” 太后让宫女把画收起来,对众人说:“今天哀家最高兴的就是收到这幅画。你们都要学学完颜常在,多关心关心百姓,别总想着争风吃醋。” 众人连忙附和,看向瑶珈的眼神却各不相同,有羡慕,有嫉妒,也有敬佩。德妃的脸色有些难看,却也不得不跟着称赞几句。 生辰宴上,太后特意让瑶珈坐在自己身边,时不时给她夹菜,对她十分亲近。瑶珈受宠若惊,却也不敢太过张扬,始终保持着恭敬和谦逊。 宴席结束后,太后让瑶珈留下说话。两人坐在暖阁里,喝着茶,聊着家常。 “你入宫也有些日子了,还习惯吗?” 太后关切地问。 “回太后,挺好的,多谢太后关心。” “那就好。” 太后点点头,“哀家知道你是个好姑娘,就是性子太直,容易得罪人。以后做事,要多想想后果,别太冲动。” 瑶珈知道太后这是在提醒她上次和德妃的冲突,连忙说:“臣妾记下了,多谢太后教诲。” “德妃虽然性子急了点,但也不是坏人,” 太后叹了口气,“她为皇上生了两个皇子,不容易。你们都是皇上的妃嫔,要互相体谅,互相扶持才是。” “臣妾明白。” 太后满意地点点头,从袖中掏出个小盒子:“这是哀家给你的赏赐,算是对你那幅画的奖励。” 瑶珈接过盒子,打开一看,里面是颗夜明珠,在昏暗的光线下散发着柔和的光芒。 “太后,这太贵重了,臣妾不能收。” “让你收你就收着。” 太后的语气不容置疑,“这夜明珠不仅能照明,还能安神。你拿着,晚上就能睡个好觉了。” 瑶珈只好收下,心里却明白,这颗夜明珠不仅仅是赏赐,更是太后对她的认可和期许。 从慈宁宫出来,天色已经暗了。瑶珈看着手里的夜明珠,心里感慨万千。她知道,自己通过了太后的试探,但这并不意味着以后就一帆风顺了。后宫的争斗还在继续,她要走的路还很长。 回到储秀宫,刘嬷嬷连忙迎上来:“格格,您可回来了!怎么样?太后还满意吗?” 瑶珈把夜明珠递给刘嬷嬷,笑着说:“还算满意。” 刘嬷嬷看着夜明珠,眼睛都直了:“我的天,这可是稀世珍宝啊!太后对您真是太看重了!” 瑶珈笑了笑,没说话。她知道,这看重的背后,是更大的责任和挑战。 “嬷嬷,” 瑶珈忽然说,“明天去给德妃送些点心吧,就说是太后赏的。” 刘嬷嬷愣了一下,随即明白了她的意思:“格格您这是……” “太后希望我们和睦相处,我总不能让她失望吧。” 瑶珈淡淡地说,“而且,多一个朋友总比多一个敌人好。” 刘嬷嬷点点头:“格格说得是,老奴这就去准备。” 瑶珈走到窗前,看着外面的月色。月光洒在庭院里,像铺了层白霜。她知道,后宫的路充满了荆棘和坎坷,但她有信心,只要自己坚守本心,安分守己,就一定能走下去。 夜明珠在桌上散发着柔和的光芒,照亮了瑶珈坚定的脸庞。她知道,这颗珠子会时刻提醒她,要做个好妃嫔,要为皇上分忧,要为百姓着想。 而太后的试探,也让她明白,在这深宫里,只有懂得隐忍和退让,才能活得更长久。但这并不意味着她会放弃自己的原则和底线,有些事,她还是会坚持到底。 夜色渐深,储秀宫的灯火渐渐熄灭。只有瑶珈窗前的那盏灯,还亮着,像一颗明亮的星星,在黑暗中闪烁着。喜欢凤仪昭昭:母凭子贵封皇贵妃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凤仪昭昭:母凭子贵封皇贵妃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