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 这不是跟国内有时差嘛。 说起来,你还记得两个月前,咱们说过的那件事儿不?” 果然,赵秘书直接开门见山。 “当然记得。 所以,怎么说了?” 听到赵秘书也提到了那件事,徐谨言不由得有些紧张了起来。 “这件事儿啊,还真给同意了! 大半夜的,这边值班人员接的电话,把具体的事儿啊,早上跟我和周处长说了。 你提出给留学生发放补贴,其实国内没有具体的部门能拍板决定。 后来是教育、外交、财政甚至国院都知道了,后来几个部门特意开了个专项会议。 才把这件事给定下来了。 具体措施呢,就是由DC那边的使馆,向米国申请一个基金会。 然后国内和你出人,来把控这笔资金的使用。 哦,对了,还有额度我给忘了。 你说的一千刀,国内觉得太多了,不利于留学生的学习。 你也知道,大部分留学生在国内都不怎么大手大脚的花钱,所以一下子给的太多,反而不好。 所以提议说,要不削减到三百刀?最多是给困难户增加到五百刀。 你也是留学生,虽然如今有钱,可其实如果不跟你一样搞副业的话,其实五百刀已经是绰绰有余了。 你怎么看?” 很快,赵秘书就把这件事情的解决方法,给说了出来。 “基金会。。。 据我所知,这个可不好申请啊。 每年米国发放的牌照都是有限的。” 听到赵秘书说用基金会的形式发放,徐谨言不由的挠了挠头。 去年他可是专门让肯尼去了解了这件事的。 “这你就不用操心了。 咱们啊,走的是外交渠道。 米国现在跟咱们国家的关系好的不得了,早就不是以前喊打喊杀的年代了。 而且,周处长现在正在跟DC的柴大使沟通这件事呢。 估计啊,要不了几天,就有具体的回复了。” 电话那边的赵秘书,却不以为然。 不过也是,基金会的牌照,米国发放的自然有限,毕竟都是商业行为。 可这种事情,却上升到了外交层面,自然不能相提并论。 “要是这么说的话。 米国的基金会可是能避税的。 赵哥你也知道,我如今写书赚了点钱,但米国的税也是真的高。 那要是真的能成立基金会的话,我的钱能不能放到基金会里,进行避税啊?” 一听到赵秘书的回复。 徐谨言再次想起了之前的念头。 当然,这件事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瞒着国内搞可不是什么好事儿。 还不如一开始就说清楚的好。 “这。。。 那我就不知道了,这种事,肯定得上面的人同意。 不过毕竟你的出发点是好的,我想应该问题不大。” 果然,这件事就触及到了赵秘书的知识盲点。 没办法给出一个清晰的答复了。 “那这个事儿麻烦赵哥您帮我问问呗?” 听到赵秘书的话,徐谨言赶紧说了一句。 “行,这才多大点儿事。 一会儿我去找周处长帮你问问。” 赵秘书压根就没想到徐谨言口中说要避税的钱,到底有多少。 还以为顶多也就几百万或者千万的档次,一口就应了下来。 “要是成了的话,其他国家的公派留学生,我也能补贴一部分。” 听到赵秘书满口应下。 心中快速盘算了一下的徐谨言,又说了一句。 78年第一批公派留学生,才五十多个人,到了79就,规模就增加到了一百多人。 现在是80年,大概会增加到两百或者三百多人。 一个人三百刀,三百人 一个月就按十万刀算,一年也才一百多万刀。 即使是国内再派出十倍的人,达到了三千人,一年也不过刚过千万的门槛。 可能帮自己避税,这点钱算什么? 更何况,自己如今已经达成了出国前薅米国羊毛的成就。 赚了这多钱,怎么也得回馈一些给国内吧? 要知道,如今国家外汇有限,国内的资金也不多,尤其是最开始这些公派留学生,基本上没有几个滞留不回国的。 也是到了两年后,才开始有公派留学生为了私心,留在了国外。 但不管怎么说,也不至于因噎废食。 越多的留学生回国,才越能建设华夏,这种事情,徐谨言也是能分得清的。 “这。。。 咱们现在公派留学生的数量,可是一年比一年多。 这么多钱,你都能拿得出来?” 此时,就连赵秘书都有些迟疑了。 就像刚才说的,一个留学生三百刀,一百个人一个月也才三万刀,一年三十多万刀。 对于现在名满美利坚的徐谨言来说,确实不算事儿。 可一旦涉及到国家全部留学生,那资金。。。 赵秘书确实有些拿不准了。 “嗯,别说一两百人了,就算一两千人,这钱我也能出的起。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要不是国家培养我,又把我送到米国。 现在我也赚不到那么多钱。 钱这种东西,只有花出去了,才有价值。 尤其是这钱还是为了建设祖国,这钱就更得花了。” 徐谨言明白,此时正是表达态度的好时候。 “你要这么说,我可就给你报上去了。 不过我觉得吧,你还不如赚点钱带回国,搞点实业什么的。” 赵秘书此时也被徐谨言的态度给说的有些抓不住头脑了。 可话说回来,如今国内的人的觉悟,那确实不是一般的高。 徐谨言这番话,还真没什么毛病。 “搞实业。。。 这个我也不懂啊赵哥。。。” 听到赵秘书说要搞实业的想法,徐谨言还真的是脑袋上画问号,一脸懵了。 “算了,我也就是这么一说。 你别太在意。 那就这么说,我去找处长说一下,你等我消息吧。” 此时,赵秘书也知道自己说错了话。 徐谨言如今是着名的文学大师,你让他写书他在行。 可你让一个文人去搞实业,还真是隔行如隔山。 放下电话后,徐谨言却没有着急拿起笔继续写他的小说。 赵秘书的话,他是听到了心里去的。 是,资助公派留学生也确实是为国家做贡献。 但这是一件细水长流,无法马上见到效果的事情。 可能得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后才能看得到收益的长久之计。 而现在的国家,说句一穷二白可能过分了,可对从后世穿越过来的徐谨言看来,也没太大区别。 能快速提升国力,又能提供技术、税收和就业的。。。 徐谨言抓了抓脑袋,想到了很多。 首先就是艾丽莎总说的凯迪拉克,隶属通用集团旗下的汽车制造业。 但现在国内也没这个环境啊。。。 大部分路网都不全,更别提还是个贫油国家。 现在才80年,搞汽车工业属实有点过早。 搞电视台和体育项目? 徐谨言又想到了自己旗下的SNN和湖人。 又觉得这纯属扯淡。 等等! 不过马上,徐谨言又想起了自己手里握着的另外一家公司的股份。 若是能将这家公司在国内建立一个分厂。 或许短时间内没什么收益,但对科技的提升,作用却是极大的。 说不好,还能带动进出口贸易?喜欢都重生了,谁还不是个大文豪?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都重生了,谁还不是个大文豪?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