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九年八月。 大唐大力准备与吐蕃开战。 渴望建功立业的热血男儿踊跃参军,一时间,大唐的尚武之气愈发浓烈。 武安县侯府中。 李丽质一双大眼睛满是泪花,莫问侧过头不敢去看。 “一定要去吗?” “嗯。” “可...” “我若是不去,那我们之前阻止和亲的诗,就成了他们嘲笑我们的理由。” 莫问抬起头,认真的看着李丽质的眼睛,“我们这些反对和亲的不去,反而是本可通过和亲避免战争的普通百姓前去,难免有人拿这些说事,所以我必须去。” 李丽质眼眶发红,心中的委屈根本无法压制,一汪清泉强忍着没有落下。 莫问心头一疼,忍不住抬手环抱住她娇小的身体。 “我会回来的。” “骗子,明明答应了我和兕子,每年除夕都要陪着我们的,这才多久,就要...” 莫问看着李丽质不停落下的眼泪,忍不住俯下身,用嘴唇堵住她剩下的话。 良久,哭累的李丽质靠在莫问怀里,呼吸逐渐均匀。 看着她脸上还残留着的点点泪痕,莫问眼眸微垂,心里下定决心。 拿起一支笔,写下几封书信。 ... 贞观九年八月末。 武安县侯府内沉闷异常,往日里热闹的氛围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低沉的平静,犹如暴风雨前的宁静。 这一天,李世民的大军准备完毕,明日便是进军营踏上征途。 这一次,府内的三个人都要跟随。 莫问自不必说,无论是堵住那些软骨头的嘴,还是为了自己心中的大唐,他都要去。 薛礼作为游击将军,李世民亲自点了他的名字,则是必须要出征的。 李义因为放心不下他们,也主动找李君羡申请,作为莫问麾下郎将参军。 李渊无奈叹气,看着莫问三人,眼里闪过一丝担忧。 自从到了这小村子,不知不觉的已经九年多了,这九年,孩子长大了,懂事了,却也更不好管了。 李义在一开始的时候,只是负责李渊的安全问题,其中有没有监视的任务也没必要计较,但这几年来,李义对李渊的照顾可以说是无微不至。 薛礼自从喊了李渊一声阿翁,跟着李渊学习弓术,他就一直把薛礼当成了干孙子,看着他的样子,李渊总能看到李世民年轻时的影子。 至于莫问,李渊更是不愿意他去这一趟。 如果说李义是半个孙子,薛礼是干孙子,那莫问就是比亲孙子还亲的。 连自己都养不起的日子里,对照顾他这个六十多的老头子毫无怨言。 他是老了,又不是傻了,自然看得出莫问总是有意无意的逗自己开心。 柳银环心情低沉,自从她与薛礼大婚,已经近九年的时间。 九年来,两人却连一个孩子都没有,这一次征讨吐蕃,恐怕又是三年两载的。 韩氏扶着大肚子,眼角含泪,距离她生产只有不到一个多月了。 战场之上,刀剑无眼,哪一次不是九死一生的惊险。 李丽质忍着不让眼泪落下,李明达死死的抱着莫问的胳膊。 面前丰盛的饭菜反倒无人问津。 安静的氛围持续到晚饭结束,看着没动多少的饭菜,一群侍女们都无奈叹气。 李义的房间内。 韩氏担忧的看着李义,眼中的不舍难以掩饰。 李义轻笑一声,轻轻扶着她坐下,“放心吧,我们不会有事的。” 韩氏不语,默默靠在李义怀中,安静的听着他强有力的心跳声。 良久,韩氏轻柔的声音响起,“我等你...” 薛礼房中。 柳银环并不多说,就安静的看着薛礼,夫妻二人默契的没有说话,安静相拥。 一切言语,皆归于无言。 莫问的房间内。 姐妹二人趴在莫问怀中,心中满是不舍。 “放心吧,我可舍不得扔下你们,等我回来。” 莫问抬手环抱住她们,用最温柔的语气安抚她们不安的心情。 二人也不说话,各自抱着一条胳膊。 李丽质慢慢抬头,双目微红,眼中浓浓的不舍与担忧。 “你一定要回来,我和兕子都会等你的。” “好,我答应你们。” 李丽质再也忍不住,双手环住莫问的脖颈,一双朱唇印在莫问的嘴唇上。 ...... 看着昏迷过去的两人,莫问叹了口气。 擦了擦嘴唇上残留的迷药,给自己灌了几杯茶,让自己清醒一下。 替她们盖好被子,拿出留给她们的书信放在桌子上。 ...... 丑时末,三个房门齐齐推开。 庭院中,三人对视一眼,默契的笑了笑,牵着自己的马直奔军营。 莫问的鬼火背上,一件防护最好的乌锤铠被打包完全,一把硬弓插在弓袋之中,一壶箭矢挂在一旁。 李义一件明光铠,一杆长枪,一把横刀。 薛礼的武器最多,弓箭,一对金锏,一副亮银甲,最显眼的是一杆方天画戟。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这是莫问特地为他打造的,请了长安城里最好的匠人,用最好的百炼钢打造。 但重量也是真的重,一般人拿都拿不动。 莫问自己试了试,拿动可以,挥两下也行,但想上阵对敌就办不到了,没办法轻松使用。 一路不停,在火把的照耀下,三人到了军营。 此时的军营内,无数士卒正忙碌着,今日就要出发,各种杂事也需要准备。 莫问前脚刚停,就听到程处默的声音,“小弟。” 莫问扭过头,就看见一群熟人。 “你们也来了?” 杜荷身穿山文铠,腰间一把横刀,抬手在莫问胸口捶了一下,“你不也来了?” 秦怀玉轻笑一声,“我们不来,不就让你一个人出风头了?” 李崇义拍了拍莫问的肩膀,“吐蕃一行,咱们再比过。” 一群人一人一句,让莫问阵阵感动。 不知不觉,时间慢慢过去。 大帐内。 李绩坐在上方,负责统筹数路大军。 李孝恭,李道宗,侯君集,秦琼,程咬金等人负责各路兵马。 这一次,李靖没有出征,李世民也不强求,正好也让李靖休息一段时间,也免得麻烦事出现。 再加上李绩用兵要比李靖更加稳健,大唐与吐蕃第一次交锋,稳妥为上。 李绩坐在首位,环视一圈,按花名册点名。 事情准备完毕,大军将于巳时出发。喜欢大唐小医师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大唐小医师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