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迟兄才是父王最合宜的继承人。 我不如兄长勇敢,不如兄长果断,更无兄长的眼界。 若我是太子,能如兄长般镇定自若吗?’ 扶苏凝视嬴迟霸气质感,心中感慨。 无对比,难知差距。 然扶苏心怀谦逊,心境开阔。 他被祖龙厌弃,实因宗室误择教导者。 但他尚年轻,若真欲效忠秦帝国,嬴迟同样能引他步入正轨。 然胡亥死盯着嬴迟,眼中妒火与不甘交织。 ‘可恶的嬴迟,本该属于我的。 ’ ‘受百官敬仰、世人尊崇之人本应是我。 ’ ‘这一切都被你抢走。 ’ ‘且看吧。 ’ ‘绝不善罢甘休。 ’ 胡亥满眼怨毒。 此时。 ‘大王临朝!’ 后殿内侍高声传唤,声震朝廷。 文武百官愈加恭敬,整理衣冠。 祖龙冕服加身,气度非凡,众人俯身行礼。 “臣等拜见大王。” “愿大王万寿无疆,大秦永固千秋。” 齐声高呼。 嬴迟转身行礼。 祖龙登基,气势恢宏。 见嬴迟身着太子服,祖龙微笑。 “诸位爱卿,平身。” 祖龙挥袖,威严宣布。 “谢大王。” 百官分列落座。 扶苏与胡亥位列文官前,虽无实职,却以旁听身份参与。 昔日支持他们的大臣,现因嬴迟为太子而多生疏离。 “有事即报,无事退朝。” 内侍高声宣告。 “儿臣启奏,请父王圣断。” 嬴迟行礼。 “迟儿,何事奏报?” 祖龙语气温和,喜爱之情溢于言表。 “儿臣与众臣商议,关于郡县制。” “呈上。” 祖龙见嬴迟自信满满,深感期待,郡县制关乎国策效率。 内侍迅速递奏章,祖龙阅毕,大惊。 “迟儿,此计出你手?” “禀父王,确由儿臣拟定。” 嬴迟回答:“虽由儿臣提议,四臣亦贡献良多。” “哈哈,迟儿果然不负我嬴家英杰之名。” 祖龙大笑,对郡县制甚是满意。 “四位爱卿功不可没。” 祖龙笑言,众人感知其认可。 “大王过誉。” “全赖太子殿下之力。” “郡县划分至整体章程,均由太子殿下提出,臣等仅为辅助。” 韩非附和。 “臣同意。” “郡县制皆由太子殿下创立。” 蒙毅、冯去疾亦随声附和。 他们目光中满是对嬴迟的崇敬。 “迟儿,” 祖龙称赞,“从未让你失望。 未料你能如此出色推行郡县制。” “父王过奖。” “为大秦尽力,是儿臣本分。” 嬴迟谦逊答道。 “陛下,太子殿下所提郡县制具体构想如何?” 王绾起身询问,满朝文武皆屏息静气。 “郡县制关乎大秦根基,能除内患。” 祖龙答道,“按常理施行此制需两年成形,而迟儿之法,一实施即见成效。” 话毕,他将奏章交予近侍:“宣读。” “遵旨。” 近侍展开奏章高声诵读:“郡县制乃天下根本,大秦治世之基。” “儿臣嬴迟拟定章程:将大秦疆域分作数郡……” 殿堂内诵读声起,文官面露惊愕,武将则难以尽解,毕竟领域各异。 奏章读毕,群臣多以敬仰眼神望向嬴迟。 “太子所提郡县制堪称精妙。” 王绾不禁称赞。 此刻,王绾心中豁然开朗:“原以为太子擅军事,不曾想治理亦精通。 大秦有太子实为幸事,扶苏柔弱,胡亥无为,唯有太子可助大秦兴盛。” “太子所议国策值得钦佩。” 群臣随声附和。 祖龙听后嘴角微扬:“朝堂决策鲜获百官一致认可。 迟儿所提郡县制果然非凡。” “父王,儿臣举荐太傅吕不韦主持此事。” 嬴迟直言,“其曾为相邦,才智出众,再为秦效力必能让郡县制遍行全国。” “甚好。” 祖龙当即应允,“拟旨:命太子太傅吕不韦为负责人,依章程推行郡县制。” “为保施行顺畅,迟儿你向各地驻军下令,若遇阻碍,授太傅处置权。” 祖龙严肃叮嘱。 “儿臣领命。” 嬴迟恭敬受命。 此时,系统提示音响起:“恭喜宿主推动郡县制,完成隐藏任务,奖励《活字印刷术》。” “原来车同轨、书同文也是隐藏任务?” 嬴迟惊喜揣测,信心倍增,笑意浮现。 “恳请陛下遵循礼制,效仿先祖规制。” “否则,秦帝国恐陷混乱,江山社稷危如累卵,天下分崩,大秦基业难存。” “恳请陛下遵循礼制……” 整齐声响从殿外传来,传至殿内。 闻此言,祖龙因即将推行郡县制而蹙眉,此刻更锁双眉,目光直指殿外:“何人喧哗?”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辛胜闻声急入跪拜:“启禀陛下,公子少傅淳于越率数千儒生集于宫门,称陛下应恢复旧制,重行礼法。” 所谓祖制,不过是旧时的分封制罢了。 当时多数大臣支持分封制,但祖龙内心抗拒复旧之念,不愿重蹈覆辙。 因此,在朝会上,他严词批评群臣,果断否定分封制。 谁料今日竟有人旧事重提! 淳于越,扶苏的导师,联合数千儒生,借舆论之力,意图恢复分封制。 “父王。” “这是何意?” 扶苏神色惊惧交加。 他对储君之位虽无意争夺,却未料到导师竟有此举动。 “儿臣不知。” “愿亲往规劝。” “定是误判,儿臣即刻前往。” 扶苏语带惶恐。 “赐你一炷香时间遣散众人。” 祖龙冷言。 “遵旨。” 扶苏疾步而出,深知若事态延续,后果不堪设想。 “辛胜。” 嬴迟发话。 “在。” 辛胜立即应答。 “调禁卫军。” 嬴迟语气沉稳。 “是。” 辛胜对嬴迟的命令极为郑重。 “殿下,如此大动干戈是否必要?” “扶苏已在劝说,当无大碍。” 王绾严肃直言。 “看来,淳于越之举非扶苏授意。” “数千儒生岂能轻易罢休?” “无视律法,挑战王权。” “此人布局甚深。” 嬴迟冷言。 “若退离宫门,尚可容其改过。” “否则,休怪手段无情。” “王权不可冒犯。” 嬴迟宣告,威严弥漫。 此刻众臣方知嬴迟能力不在祖龙之下。 “迟儿言之有理。” “以民胁王,胆大妄为。” 祖龙对嬴迟之举颇为赞赏。 …… 宫墙之外。 数千儒生于宫门前齐聚,身着白衣,席地而坐,肃穆无声,淳于越为首,神情凝重。 此情此景引来无数百姓驻足观望,众人疑惑却不得其解。 守门侍卫虽面露冷漠,却难掩内心的不安,显然未料到会出现如此局面。 因为首的正是扶苏的恩师,且儒生人数众多,他们试图驱散人群,却被淳于越坚决拦阻,气氛一度紧绷。 淳于越一举手,数千儒生齐声高呼,声音响彻王宫,吸引众多咸阳居民前来观看。 扶苏匆匆赶来,见淳于越跪坐于地,忙问:“先生,为何在此?” 淳于越答:“公子,虽太子之位与你无缘,但我定助你取回应得之物。 你是儒家未来的支柱,我绝不会让你无功而返。 若恢复分封制,以你的身份或可称霸一方。” 实际上,淳于越召集数千儒生的真实意图是恢复旧制,借助声势影响民心,迫使祖龙妥协。 他宣称是为了国家与礼法进谏,即使为此丧命,也能留下美名,为祖龙治国制造障碍。 他对扶苏所说的话真伪掺杂。 “先生,分封制已不可行,父王已做决断,今日大哥亦提出实行郡县制的国策,父王已批准。” 扶苏说道。 “嬴迟果然非凡,短短数日便制定出郡县制为国策,实令人钦佩,他比父亲更具才干。” 淳于越听罢,脸上现出惊讶之色。 但他迅速恢复平静,“公子,只要郡县制尚未正式推行,仍有改变的机会。 唯有分封制,才能让你践行仁政理念,成为君主后方有可能实现。” “今日先生甘愿冒险。” 淳于越目光坚定。 “先生,您快离开吧。 父王已然震怒,他会处死您的,还会对付这些人……一个都不会放过。” 扶苏焦急地说。 “你说得对,分封制虽短期内能稳定局势,但从长远看,大秦恐将重蹈周朝覆辙,天下大乱,战事频仍。” 扶苏语气中透着恳切。 “公子,或许父王和嬴迟说得对,但我深知你会反对,即便如此,为了儒学复兴,还有什么值得畏惧的?” 淳于越微微一笑,最终选择了支持扶苏,也许只是将他当作振兴儒家礼法的工具,他更关注的是自己的学术理想而非扶苏个人。 随后,他闭口不言。 衣袖挥动间,数千儒生齐声呐喊。 扶苏无奈,时光缓缓流逝。 秦王殿内。 “淳于越,宗室选出了一位叛逆之人。” 祖龙冷冷地说,话语中透着威严与愤怒。 “父王。” “此事交给我处理。” 嬴迟上前,缓步下阶,走出殿外。 “大王。” “太子聪慧过人,然性情刚烈。 淳于越召集儒生数千,借民声施压,实为以民意制约于你。 若太子有所动作,恐引发民怨,反伤自身。” “恳请大王切勿令太子动武。” 王绾闻言,脸色大变,郑重进言。 嬴迟早先已令禁军待命,显然意在武力应对儒生。 此局面甚为不利。 “臣等附议。” “若对儒生动武,恐天下非议大王与朝廷。” 群臣纷纷出列,语气严肃。 “既由太子处理此事,便交付于他。” “无论他如何行事,吾定支持。” “罢了。” “继续议事,诸位继续论事。” 祖龙泰然自若,向群臣道明立场。 身为父亲,他深知自己儿子的性格与能力。 多年来,即使未公开父子关系,嬴迟从未让他失望,此次亦不会例外。 有这样的儿子,身为父亲只需全力支持,无需忧虑。喜欢大秦:我竟是始皇长公子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大秦:我竟是始皇长公子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