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苏挺身而出,高声辩驳。 “不知公子有何高见?” 赵迟冷冷望向扶苏,眼中流露轻蔑。 “分封制虽有瑕疵,但秦法已定,怎能随意更改?” “我秦帝国靠军功激励将士臣民,这是根本。” “若废除分封,那些效命朝廷者如何信服?” 扶苏激动而言。 “愚蠢至极,毫无远见,无识至深。” 赵迟斥责。 “大王有公子这般子嗣,实为不幸,国亦不幸。” 赵迟指责扶苏。 此言一出,群臣皆惊。 廷议中,群臣震撼。 赵迟竟敢辱及长公子? 此举甚是大胆。 “赵迟,你想说什么?” 扶苏脸色铁青,大声质问。 “你竟敢侮辱扶苏殿下!他是我大秦嫡长子,未来的储君!” 淳于越愤怒起身,指着赵迟,“你可知罪?” “赵迟,你太放肆了。 纵使你功勋卓着,权高位重,辱及长公子亦不可原谅!” 扶苏的支持者纷纷谴责。 “住口!” 赵迟一声怒吼,周围瞬间寂静,却笼罩着压抑的怒火。 “我是谁?尔等何许人也?我是武安君,统帅三军。” 赵迟轻蔑道,“你们算什么?也配与我对抗?至于扶苏,不过是个无所事事的皇子罢了。” “身为皇子,不思江山社稷安危,只顾眼前利益。 若非你父王身份特殊,每日沉浸于繁文缛节,恐怕连普通士兵都不如。” 赵迟目光冰冷,“我大秦锐士保家卫国,你能有何贡献?分封旧制?哼!” “身为王子,对百姓疾苦毫不关心,只求一时安稳,岂能不知周室衰败之因?今日隐患众多,你可知晓?” 赵迟环视群臣,语气严厉:“身为大秦臣民,受国家供养,却胁迫君上,实为不忠;力推不合时宜的分封,扰乱根本,更是不义。 我不苛求你们绝对忠诚,但不容私欲泛滥。” “天下动荡已久,百年千载,我华夏族历经多少战火?死伤百万乃至千万?若真实行分封,百年后,大秦恐步周室后尘。” “天下将再起波澜,战乱可能蔓延。 即便你们并非全心效忠大秦,也应问心无愧于同族兄弟。 同胞相残,岂能心安?” “若分封得以推行,我毕生功业必将毁于一旦。 这是我反对分封的根本原因。” 赵迟震响殿宇,群臣为之震动,虽欲辩解却无言以对。 赵迟提及的忠诚与血缘之情,让众人无言以对。 实情如此。 扶苏自知理亏,一时语塞。 尤其是赵迟提到,若非身为皇子,他连普通士兵都不如,更别说建功立业,这深深刺痛了扶苏,令其浑身颤抖。 “扶苏,你担忧废除分封会让臣子心寒。” “那么,” 赵迟直视扶苏,“如今大秦功劳最大的是谁?” “那……自然是您。” 扶苏声音微颤。 “若依分封制,我该得何种封号?” 赵迟冷声质问。 “这……这个……” 扶苏吞吞吐吐。 “按分封惯例,以武安君功绩,足可封王。” 蒙毅出列答道。 此言既出,再无人敢异议。 若欲施行分封制,连赵迟这般功勋之臣都无法获封王爵,那还有谁有资格? “除了我,还有谁能称得上功劳最大?” 赵迟再次质问。 “自是以大秦诸将为首。” 扶苏的目光从赵迟身上移向其身后众人。 “哈哈哈!” 赵迟仰头大笑,环视四周,“你们听见了吗?在灭国之战中,我的功绩无人可及,谁能与我匹敌?” “即便我不支持分封制,你们难道认为自己的功劳胜过我?” “诸位上将军。” “我意欲废除分封制,诸位以为如何?” “武安君所言极是。” “很好。” “为大秦千秋万代计,为炎黄子孙免受战乱之苦。” “应废除分封制。” “我们都赞成废止。” 蒙武、王翦等五位大将相继表态支持。 五位上将军明确立场后,众人遵从赵迟之意,废除了分封制。 一时间。 朝堂上支持分封制的大臣们眼神愈发黯淡。 若仅赵迟一人提议废除,或有转圜余地,但如今连五位上将军皆同意,他们又怎能反对? 大秦战功显赫者首推军中,赵迟无疑最为出众。 谁敢质疑? “扶苏。” “还有你们这些力主分封制之人。” “你们听到了吗?” “我大秦统帅已一致决定废除分封。” “为了大秦。” “即便如此,我也愿放弃封王。” “我只是外臣尚且如此,你身为大王之子、大秦长公子,有何难处?” “今日我便是来责备你的。” “除了虚浮的礼法,你还能做什么?” “身为大王之子、大秦公子,不思大秦长久之计,反成大秦祸患。”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你有何价值?” 赵迟冷酷地训斥扶苏。 此话出口。 扶苏支撑不住,跌坐于地,面如死灰。 当日章台宫内。 因礼法约束,扶苏被赵迟驳得无言以对。 今日朝堂之上,亦是如此。 赵迟的话语如利刃,让他哑口无言。 “赵迟。” “够了。” “纵使长公子有过错,但他仍是大秦长公子。” “你不过是一名外臣。” 见扶苏这般窘境,淳于越忍不住出声制止。 “你算什么东西?” “什么爵位?什么官职?” “竟敢对我无礼?” 赵迟冷冷注视,严厉指责淳于越。 “你……你这莽夫,全然不懂礼仪。” “你胆大妄为。” “无视纲纪。” 感受到赵迟的冷峻,淳于越心中畏惧,颤抖着回答:“你所谓的礼仪能杀敌吗?能助大秦开疆拓土吗?能为大秦带来万世太平吗?” “可惜。” “我手中的剑可以做到。” "我虽武人出身,却能建功立业,你有何作为?" "竟敢如此放肆?" 赵迟冷笑。 此刻,赵迟决心全力对抗那些崇尚礼法的大臣。 他反感这些人,不仅因为他们的行事方式不合他的心意,还因为他们每逢提及必群起而攻之,他绝不会纵容这种行为。 更重要的是,秦始皇必然会选择郡县制而非分封制。 无论争论多么激烈,结果早已注定。 此时局势下,赵迟没有必要因此触怒秦始皇,毕竟他还需驻守边疆。 这亦是他个人意愿所在。 一旦分封完成,秦始皇诸子均有封地,秦始皇驾崩后,大秦岂非陷入混乱? 今日反驳群臣之举,正是秦始皇所愿。 这也是赵迟从军之初的原则:公事公办。 "你..." 淳于越欲辩无言,被赵迟的气势震慑。 "辛胜!" 赵迟厉声喝道。 "末将在!" 殿外的辛胜迅速回应。 "带这胡言乱语、以下犯上的家伙出去。” 赵迟指向前方。 "遵命。” 辛胜未多言,挥手示意,几名武士随即上前,将淳于越架走。 在辛胜看来,他效忠于君主。 他深知当今圣上之意,亦明了赵迟身份,怎敢违抗? 赵迟据理力争,令辛胜畅快淋漓,积郁已久的心结随之消散。 不仅是辛胜,连高台上的祖龙也感到轻松。 "真是个好孩子。” "不愧是我的儿子,有胆识。” "几句话就让那些自私自利者闭嘴。” "还有扶苏,或许我对他的教导过于宽松,迟儿明白秦帝国根本与国之大义,而他一无所知,相比之下,差距甚远。” "庆幸如今可正式认这个儿子。” "不过,归宗后,必须恢复嬴姓。” "即刻在宗庙完成仪式。” 祖龙满心欢喜,赵迟今日表现让他深感骄傲。 赵迟的批评似乎为他近期的不满找到了宣泄出口。 身为帝王,祖龙无法如赵迟般随意,需维护尊严与权威。 但听闻赵迟慷慨陈词,内心颇为愉悦。 "你们在做什么?" "放肆!" "大王,赵迟太过傲慢,禁卫军属王室,怎能任由外臣指挥?此行为违法悖礼。” 淳于越怒吼,但侍卫不予理会,径直将他拖出大殿摔至门外。 这一幕让满朝文武皆心生畏惧,再无人敢开口。 "大王,这是臣的看法。” “臣以为,分封制乃远古旧制,为保大秦万世基业,不宜再行分封。” 赵迟转身面向祖龙深深一揖:“臣完全认同。” 其后,五位将军亦同声附和。 接着…… 蒙毅、韩非、冯去疾等大臣相继发言。 早先主张郡县制、反对分封制的官员找到支持,纷纷表态拥护。 而支持分封制的大臣则悄然沉默。 …… “果真是武安君,大秦首功!” “还有诸位上将,大秦之柱石。” “有诸位爱卿,实乃朕之幸,亦是大秦之福。” “若天下百姓皆似诸位般心系家国,天下定能太平。” 祖龙注视着赵迟与诸位上将,笑颜温和。 他言语间流露对推崇分封制者的不满。 王绾一党脸色骤变。 他们从未料到赵迟会反对分封制,否则也不会伪装不知圣意许久。 “武安君所言极是,分封制应废弃。” “朕准奏。” “诸卿可还有异议?” 祖龙环顾群臣,语气威严。 此言一出,因赵迟严词直谏,无人再敢发声,分封之争至此结束。 此时,力推分封制的官员心中忐忑,恐已被祖龙记挂于心。 “看来并无异议。” “那朕今日便决定废止分封制,全面施行郡县制,使天下权力归于朝廷,一切尽在朕掌控。” 观群臣寂静,祖龙心中窃喜,遂宣告旨意。 “大王英明。” 赵迟毫不犹豫高声附和。 其后,五位上将亦即刻响应。 从这场景可见赵迟在上将中的地位,也显其权势之重,连坐镇一方的上将亦对其信赖有加,毫无违抗之力。 “赵迟。” “羽翼已丰。” “竟敢公然对抗朝廷,当众斥责长公子,全无礼仪。” “若再纵容赵迟受宠,吾等恐难存立足之地。” “日后须寻机压制他。”喜欢大秦:我竟是始皇长公子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大秦:我竟是始皇长公子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