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冰台归祖龙掌控,樊於期的藏身之地他岂会不知?樊於期滞留燕国,又有燕丹安排人手保护,让黑冰台束手无策。 如今秦帝国强大,燕国虚弱,燕丹献出樊於期首级在预料之中。 “我燕国甘愿成为大秦属国,俯首称臣并进贡。” “不仅如此,更献上本国疆域图,以示诚意。” 荆轲满脸谄媚,双手高举地图。 “呈上来。” 祖龙放声大笑,毫无防备。 “是。” 荆轲放下地图,双手递上,谦卑地退后。 “只有靠近祖龙才能行刺,否则无从下手。” “苍天保佑,务必取祖龙性命,否则我燕国将陷入危局。” 荆轲心中沉重,默默祈祷。 秦舞阳则站在台阶下,神情紧张。 此刻,行刺的关键时刻已到。 非近身无法取祖龙性命。 机会稍纵即逝。 荆轲刚刚踏上台阶,赵高果然阻止。 “王驾不得靠近。” “把地图交给我。” 赵高冷冷说道。 “不好。” 荆轲心中一沉。 “上王,我燕国疆域广阔,尤其督亢之地更是壮美,岂能不为您详述?” 荆轲再三献媚,试图最后一搏。 “准他上来。” 祖龙威严下令。 “遵旨。” 祖龙开口后,赵高不敢怠慢,立即让开道路。 “多谢上王。” 荆轲神情激动,仿若受封。 “多年来,你是我国唯一亲近寡人的他国之人。” 祖龙语气柔和。 “蒙上王厚待,纵使赴死亦无憾。” 荆轲走近祖龙桌前,恭敬递上地图。 秦舞阳伫立阶上,袖中紧握双拳,额间冷汗频出,内心忐忑不已。 毕竟,死亡近在咫尺,怎不畏惧? “展开地图。” 祖龙沉声吩咐。 燕国地图乃其国珍藏,此图对秦帝国军备布局至关重要。 “遵命。” 荆轲谄笑一声,缓缓展开地图。 朝廷内外无人察觉,殊不知一场针对祖龙的危机正在逼近。 随着地图铺开,祖龙全神贯注注视,浑然不觉危险临近。 荆轲内心既紧张又期待,只等地图展开的最后一刻动手,此刻绝不可乱。 然而,恰在此时,一声震耳欲聋的虎啸回荡宫内,众人齐望殿外。 祖龙也被惊动,嘴角微扬:“莫非迟儿归来?” 荆轲抓住时机,骤然跃起,一手扣住祖龙手腕,另一手持刃,怒喝:“祖龙,去死。” 文武百官惊觉已晚。 众人目瞪口呆看着高台,纷纷站起,满心恐慌。 瞬间,群臣陷入混乱。 祖龙欲脱身,却被荆轲牢牢钳制,只能眼睁睁看致命之物逼近。 前所未有的危机感袭来,祖龙暗叹:“完了。” 威胁迫近,祖龙眼中尽是绝望。 千钧一发之际,“吼” 的巨响震彻大殿。 一头血色巨虎闯入,伴随一道黑光直指高台刺客。 荆轲即将得手,忽闻惨叫,持刀手臂被利箭贯穿,兵器坠落,刃尖嵌入桌案,掌心鲜血淋漓。 与此同时,赵迟驾驭血虎稳稳落地,冷冷凝视秦舞阳与荆轲。 “迟儿!” 见到赵迟现身,祖龙如释重负,心中泛起难以言喻的喜悦。 此刻,祖龙以为必死无疑,却没想到儿子竟及时赶来相救。 这种复杂情绪令他思绪翻涌。 “武安君!” “他居然回来了!” “幸有武安君相助,不然不堪设想。” “差点危及大王。” “燕国胆大包天,竟敢行刺大王。” “禁卫军何在?速捕刺客!” 那场惊魂未定的刺杀事件令满朝官员心存余悸。 若非赵迟及时现身,祖龙恐已遇险。 这一结果对所有人来说都是灾难性的,人人深感惊惧。 然而,赵迟的到来不仅阻止了刺客,还以精准一箭切断其手臂,令局势瞬时安定。 荆轲怒目瞪向赵迟,满腔愤恨:“你是何人?竟敢坏我大事!” 差之毫厘,他几乎达成目标。 若刺杀成功,燕国或可免遭攻伐,而秦帝国也将随之倾覆。 可惜,这一切因眼前此人而破灭。 “秦武安君。” “赵迟。” 赵迟沉声说道:“秦舞阳,动手。” 荆轲暴吼一声,用左手拔出箭矢,强忍疼痛再次瞄准祖龙。 祖龙迅速反击,一脚踢翻荆轲,同时挥剑刺出。 剑气呼啸,贯穿荆轲身躯。 “不甘……只差一点……” 荆轲倒地,虽无所畏惧,却遗憾未能完成刺杀。 最终,气息消散。 “确实只差一步。” “你低估了我的儿子。” 祖龙冷眼扫视全场,暗自叹息。 “都怪你!” “我必杀你!” 秦舞阳怒不可遏,扑向赵迟。 赵迟纹丝不动,血虎已然赶到。 虎爪落下,骨裂声震耳欲聋。 “啊……” 秦舞阳被碾压于虎爪之下,痛呼不止。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赵迟冷酷下令:“杀。” 血虎提起另一爪,重重踏下。 血肉模糊间,秦舞阳毙命。 群臣目睹此景,无不心生敬畏。 即便赵迟威名远播,但如此血腥场面仍让众人在朝堂上首次感受到这般惨烈。 此时,辛胜率禁卫军闯入大殿,只见地面血迹斑斑,两具尸首横陈。 其中一人已被祖龙击杀,他顿时震惊失色。 “臣来迟,请大王治罪。” 辛胜伏地叩头,语气惶恐。 “是谁放这两个刺客入宫?为何他们能携兵器进入?” 祖龙冷峻质问。 “启禀大王,是当值的几名太监。” 辛胜急忙回答。 “处死他们。” 祖龙冷酷下令,辛胜领旨后挥手示意禁卫军清理现场。 与此同时,群臣围拢询问祖龙是否安然无恙。 “若非武安君,寡人岂能幸存?” 祖龙环视群臣,眉宇间隐现怒意。 刚刚,他险些命丧刺客刀下,那剑锋仅距他数寸之遥。 “大王息怒。” 众臣齐齐跪拜。 但祖龙并未回应,而是温柔凝视着赵迟。 “武安君,你为何归国?” 祖龙问道。 群臣目光齐聚赵迟身上,魏国刚平定,他本应留驻,此刻却匆匆赶回,且神情焦虑,径直策马奔向王宫。 “臣听闻燕国遣使入秦进贡,担忧大王安危,特从魏地赶回。” 赵迟撒了个谎。 他怎敢坦言知晓这段秘史? “大王洪福齐天。” “武安君忠心可鉴,才有此壮举。” “幸得武安君及时援手。” “否则大王性命堪忧。” “武安君之功,难以估量。” “我等代大王谢过武安君。” “若非武安君,我大秦恐已陷入危局……” 众臣竞相夸赞,面上尽显对赵迟的感激,却不辨真假。 赵迟淡然处之,祖龙却心生触动。 “莫非这就是我和迟儿间的默契?他觉察我的危机,赶来救助?” “若非迟儿,今日我或已丧命刺客刀下,是冬儿救了我。” 祖龙温柔注视赵迟,思绪翻涌。 另一人也作此想。 “莫非迟公子与大王真有这般父子情谊?” 蒙毅暗自揣度,庆幸若非赵迟,后果不堪设想。 “此次多亏武安君出手,否则寡人难逃厄运。” 祖龙凝视赵迟,满心感激。 群臣不甘落后,纷纷附和: “武安君危急时刻护主,功不可没。” “大王当厚赏武安君。” “无武安君,大王与国家皆陷险境。” “恳请大王必重赏武安君。” “臣同意。” “臣亦赞同……” 殿内罕见一致,若非赵迟,秦帝国或已深陷泥潭。 众人见刺客距君王仅一步之遥,那**利刃涂满剧毒,令人不寒而栗。 …… 要不是这**含毒…… 燕国若早有准备,秦帝国不会遇此危机。 仅差一线,秦帝国根基或将动摇。 “武安君护驾有功,当予重赏。” 祖龙沉声说道,眼露赞赏。 “身为臣子,护驾乃本分,不敢求赏。” 赵迟即刻回应。 “武安君太过谦虚。 若非你,寡人已逝,秦帝国亦将覆灭。” 祖龙续言,“现赐你万两黄金、万匹布帛、奴婢千名,准你上朝佩剑,赞拜不称名。” “往后武安君进宫,无需通报。” 祖龙威严下令。 虽未加封爵位,但这份殊荣已极显着。 按朝规,大臣须解剑入殿,赵迟却可带剑上朝,自由出入宫门,前所未有的恩典。 朝堂之上,无人享受此待遇,赵迟为首例。 百官闻讯,未觉惊讶,因赵迟于危急时殿外一箭救驾,若非如此,君王恐已遭难。 “大王英明!” 群臣齐声赞颂。 “自魏地至咸阳,汝耗时几何?” “昼夜兼程,共计七日。” 赵迟坦然作答。 “七日跨越千里,殊为不易。 武安君忠心护主,天地可鉴。 我秦帝国有此良臣,实乃幸事。” 众臣随之附和称颂。 祖龙凝视赵迟,目光温润,满朝无人敢语。 滴水之恩尚且厚报,况救命之恩? 在秦廷,武安君位阶本最尊,若非君主早逝,其地位无可撼动。 除非叛国重罪,否则赵迟之位稳固。 “臣启奏。” “臣有罪。” “请大王责罚。” 此时,王绾出列,恭敬一拜。 百官目光齐聚王绾。 “老臣无能,未能察燕国之野心,意欲行刺大王,险使大王受害,此罪虽死不足赎,请大王责罚。” 王绾沉声说道。 “臣有罪。” “未能保大王周全,未察刺客行踪,请大王责罚。” 群臣跪伏,尽显惶恐愧疚。 “燕国行刺。” “寡人亦未料及。” “相邦无罪。” “今日之事到此为止。” “然而…” 祖龙见地血斑,怒火升腾:“燕国之举,不可轻饶。” “燕国刺杀寡人,罪无可赦。” “将行刺者公布刑场,凌迟处死,并昭告天下燕国罪行。” “燕国谋刺孤王,几近成功,此深仇大恨,大秦必兴师问罪。” “蒙毅,代孤传战书至燕国,使其早作准备。” “另,致书齐楚两国。” “燕国行刺孤王,孤王几丧性命,此仇此恨,势不两立,大秦定伐燕国。 若齐楚胆敢干预,甚至助燕,大秦亦必与其决裂。” 祖龙声音冰冷,威严逼人。 “大王英明。” 满朝文武齐声响应,众志成城。 “退朝吧。” “寡人倦矣。” “若无要事,散了吧。 武安君随寡人回章台宫,孤有事与汝商议。” 祖龙疲惫挥手,入后殿。 毕竟。 祖龙再强,不过凡人。 经此刺杀,命悬一线,这般生死落差,令其难以承负。 "臣等告退。”群臣恭敬离场,目送祖龙而去。 殿内,赵迟仍端坐血虎上,众臣皆敬畏相望。 "武安君,此次立下大功。” "恭喜武安君!若非汝出手,大王恐已遇难。” 武安君在,秦帝国之幸。喜欢大秦:我竟是始皇长公子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大秦:我竟是始皇长公子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