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绾起身奏道:“魏地还需时日方能完全平定,约需四月方可彻底纳入版图。 待魏地稳定,需委任一位治理之才。” 祖龙微笑道:“赵地非有合适人选吗?” 王绾迟疑道:“冯大人久在外派,是否召回?” 祖龙答曰:“贤者多担当,冯卿资历深厚,与赵迟配合默契,二者联手方能稳固秦邦根基。” 王绾点头领会,散朝后众人陆续离去。 韩非特意靠近李思,冷嘲热讽:“今日之事,我记在心中,咱们的恩怨容后再算。” 言罢拂袖而去,不留余地。 李思握紧拳头,脸色铁青,痛惜未能察觉祖龙的支持,内心既感不甘又觉忧虑。 赵迟现已是武安君,韩非亦位列九卿。 蒙家与赵迟结亲,赵迟的势力愈发壮大,深受秦王宠爱,令李思深感懊悔。 章台宫内,祖龙回宫即唤:“琪儿、熙儿!” 两名孩童闻声欢腾奔来,他一手一个抱起孙儿,笑意盈盈。 赵高知趣退出,以免打扰。 宫中上下皆知祖龙对赵迟一家的厚爱,赵迟的子女在宫中备受尊崇,无人敢轻慢。 祖龙称赞赵迟今日建功,孙儿们也因祖父喜悦而兴奋。 虽未亲眼见过迟儿成长,但见到孙辈已感宽慰,对他们尤为珍视。 蒙府中,蒙毅归家见祖父蒙骜仍在练拳,笑问何事让他如此欢喜。 蒙毅告知魏国即将归附秦帝国,蒙骜听后震惊不已。 蒙骜虽隐居家中,仍心系国事。 “你该听说过赵迟吧。” “他引黄河水灌入魏国大梁城,魏无忌精心布署的四十万大军被洪水冲毁,魏国不战而降,魏无忌与魏王皆死于赵迟之手。” “魏国可以说是彻底覆灭了。” 蒙毅激动地说。 “又是那个赵迟?” 蒙骜大为惊愕。 蒙骜凝视孙儿,眉宇间满是复杂的神情。 这些年,赵迟的名字不断传入耳中,每次提及都让人肃然起敬。 赵迟年少时就在战场崭露头角,从灭韩到平定赵国,再到如今攻伐魏国,他的每一步都关系着秦帝国的命运。 “赵迟这年轻人,年纪轻轻就有如此成就,实在令人钦佩。” 蒙骜感慨道,“大王亲自授予他全权指挥,原以为他需时日才能有所作为,没料到短短两个月就打得魏国连连败退,就连朝中老臣也始料未及。” “赵迟如今已获武安君封号,位居关内侯,掌控晋地兵权。” 蒙毅低声补充,语气中带着敬意。 武安君在秦帝国象征至高荣誉,是无数将士毕生追求的目标,而赵迟在而立之年前便达到此顶峰,实属罕见。 “若白起泉下有知,也会感到欣慰。” 蒙骜低声呢喃,目光望向远方,“赵迟继承了我们秦军最出色的特质,也许,他会成为下一个白起。” 蒙毅低头沉思片刻,抬头说道:“祖父,近日少府韩非将登门拜访,您知道吗?” “韩非?” 蒙骜皱眉,“他素来孤傲,今日为何主动来访?” “或许公务所需。” 蒙毅猜测道,“我去准备茶点。” 转身欲走时,蒙骜叫住他:“等等。” “祖父还有什么吩咐?” 蒙毅止步,满脸疑惑。 “听说你最近常出入官场,与不少朝臣交往甚密,可卷入了什么麻烦?” 蒙骜语气严肃,“莫非你也想学别人,借机谋取私利?” “祖父言重了。” 蒙毅连忙解释,“只是碰巧遇到些事务要处理而已。” “哼!你以为我不知情?” 蒙骜冷笑一声,“你若真无意卷入党争,又何必遮掩?老实说,我虽年迈,但还清楚是非。” 蒙毅刚要辩解,却被蒙骜打断:“不必多言!若有隐瞒,从此别再踏进此门!” “祖父息怒。” 蒙毅低头道,“父亲并未参与任何阴谋,只是——” “够了!” 蒙骜厉声制止,“今日若不说实话,休想离开!” “祖父,我……” 蒙毅欲言又止,最后长叹一声,“罢了,我承认,确有其事。” 蒙骜稍作沉思,目光渐渐柔和:“说吧,究竟何事?” “祖父。” 蒙毅无奈一笑,“您若一定要问,我也只能坦白了。” “站在哪一边?” “扶苏公子,还是其他人?” 蒙骜神情严肃追问。 “都不是。” 蒙毅摇头回答。 “这是为何?” “既然没选扶苏公子,那你们到底选了谁?” 蒙骜语气沉重道:“大王正值壮年,此刻谈党争为时尚早。 然而,我大秦统一大局已成,有人卷入其中也在所难免。 蒙家世代效忠大秦正统,若有所选,也只能是扶苏公子,他是大秦长子,这合乎常理。” “当然。” 蒙骜加重语气,“若选错,蒙家必陷入危机。 即便眼下权势鼎盛,面对王权依然渺小,‘一朝天子一朝臣’的道理,想必你也明白。”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显然,在他心中,众王子中,唯有扶苏才是正统,他对扶苏格外偏爱。 蒙毅再次摇头:“祖父,父亲和我们并未选择扶苏公子。” 蒙骜眉头紧锁,严厉质问:“荒谬!连蒙武那小子也站到你们那边?快告诉我,你们到底选了谁?” 蒙骜面色凝重,显然若蒙毅再不说明白,此事难以善终。 蒙毅只得郑重解释,以免祖父与扶苏私下接触,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祖父,此事您得答应我保密,只听我说。” …… 李烟言忽然问道:“大王,迟公子的父亲是谁?” 蒙毅严肃提醒蒙骜:“祖父,有话直说。” “祖父不会无端生事,此事关乎蒙家未来,万不可轻率讨论。” “你们父子到底选了哪位公子?” 蒙骜不耐烦地追问。 蒙毅低声答道:“迟公子。” 蒙骜大吃一惊:“什么?你在戏弄我吗?我大秦并无迟公子的说法。” 蒙毅低声揭示惊人真相:“仅有少数人知晓,如今的武安君赵迟实为大王之子,也是我大秦长公子。” 蒙骜听完皱眉,严肃询问:“你是在认真对我说吗?还是开玩笑?” 蒙毅正色道:“武安君确实是大王之子,也是长子。” 蒙骜下令:“说说事情的始末。” 蒙毅娓娓道来:“大王初入秦帝国时,带回了一位青梅竹马的女子,祖父想必还记得她?” “自然记得。” “可她出身普通,仅是平民百姓。 彼时大王虽登基,却无实权,太后、吕不韦与宗室皆不认可这段姻缘。” “后来,那女子便消失了……” 蒙骜低声说道,神色渐趋平静,似已了然。 “赵迟,便是那位女子所出?” 蒙骜惊疑地追问。 蒙毅点头:“半年前,大王在李家村找到了赵迟的真实身世及其生母。” “千真万确,御医夏无且正是赵迟的外祖父。” 蒙毅将所有细节尽数禀报蒙骜。 听完后,蒙骜陷入沉思,眉宇间却难掩忧虑之色。 “赵迟是大王的长子,怪不得近日听闻大王对两位公子偏爱有加,甚至亲自在章台宫照料,远超对亲生骨肉的关怀。 原来这两子竟都是大王的孙辈。” 蒙骜瞬间领悟:“原来是这样。” 蒙毅继续说道:“祖父,就说这么多。 总归父亲打算让蒙家扶持赵迟。 这几日我也悄悄联系了许多朝臣,只为给赵迟的身份正名铺路。” 蒙毅说完,目光凝视着蒙骜。 “大王虽然厚待迟公子,但他终究是民间私生子,即便为长子,却并非正室所出,与那些嫡出的公子相比,差距甚大。” “您认为大王真的会立迟公子为储君?” 蒙骜沉稳地问。 “大王心意已定。” “他日与迟公子相认,便是迟公子被册封为储君之时,还会追封其母为王后。” “到那时,迟公子就不再是私生子,而是我大秦的正统嫡长子。” “储君之位,非迟公子莫属。” 蒙毅语气坚定,隐约透着几分兴奋。 蒙骜现出惊异之态:“大王竟这般看重赵迟公子?” “祖父,您该懂得爱屋及乌的道理。” “大王多年未立后,实因赵迟之母。 据说赵迟之母临终前,大王几乎要在墓前殉情,幸好父亲及时阻止,否则大王可能已经离世。” 蒙毅话语中带着些许惋惜。 “竟有此事?” 蒙骜震惊。 “千真万确。” 蒙毅微微点头。 “看来大王对赵迟之母情深意重,非比寻常,你们父子的决定并无偏差。” 蒙骜点头表示认同。 “祖父,您是否依旧反对蒙家支持迟公子?” 蒙毅眼眸闪动。 “我反对又有何用?你们早已全力相助迟公子了。” 蒙骜不耐烦地回应。 然而, 老者皱眉沉吟片刻:“大王若要追封赵迟之母为王后,又欲立赵迟为储君,必定招致宗室与权臣群起而攻之,这是个难题。” “当初大王未与赵迟相认,实为睿智之举。 让赵迟凭战功累积威名,掌握权柄,父子联手,天下莫敌。” “待日后相认,知会我一声,我必入朝为他们正名。” 蒙骜言辞坚定。 “祖父,此话当真?” 蒙毅激动地问。 作为四朝元老的上将军,蒙骜在昭襄王时便已声震大秦,堪称国家柱石。 若祖龙与赵迟相认,得祖父支持,局面必然改观。 “既选定赵迟,祖父自不会阻拦。” “你先退下,祖父还需休养,盼能见证父子相认那一刻。” 蒙骜不愿多言。 “是。” 蒙毅满心欢喜离去,得知祖父愿助,他倍感意外,赵迟或不知情。 知晓其身份者屈指可数,众人正为他谋划,未来必有诸多助力。 “未曾料到赵迟竟是大王之子。” “更是大王当年倾心之人所出。” “蒙武这人,如此要事竟未告知于我。” “但他支持赵迟,此举应是对的,蒙家未来可期。” “若能再多活几年,或许我也能成为五朝元老。” 蒙骜暗自思忖。喜欢大秦:我竟是始皇长公子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大秦:我竟是始皇长公子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