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剌,是以为我方刚遣五十万大军击败阿鲁台部,短期内难以动弹,是吧?” 那些因战功显赫的贵族们,怒气难平。 更有甚者,拍案而起,大声疾呼。 “无论如何,这场战役我们必须全力以赴,彻底击败阿伦部落!” 文臣面带不屑地望着那些慷慨激昂的武将们。 说话就好好说,能不能控制一下你们的口水? 再说了,一遇到事情就喊打喊杀,打仗不用花钱吗?不用人力吗?不需要后勤保障吗? 况且,眼下的局势如何? 草原已然步入寒冬,不是吗? 你们认为有多少大华的士兵能在严冬中挺进草原? 若是春天出征,大华又将有多少田地闲置,百姓又将面临多大的粮食短缺? 接下来的一年,难道全国人民都要节衣缩食吗? 只知一味喊打,从不深思熟虑。 粗鲁, 莽夫! 不可理喻! “阿骨打那边呢?他有没有传来消息?” 李煜在接到战报后,对那些义愤的武将们置之不理。 他首先想到的是, 阿伦部落这次反叛,究竟是它独自行动, 还是连同阿骨打的蒙古部, 甚至这些年愈发难以驯服的乌桓三卫,整个草原要联手对抗大华? 若是前者,尚可应对。 若为后者,那么大华将面临近年来最具挑战性,甚至最为艰难的一场战争。 此战,绝不会比他当年的夺位之战轻松! 因此, 接到消息后,李煜并不急于对阿伦部落表态,反而首先关注的是阿骨打的情报。 按理说, 阿骨打在草原上。 阿伦部落向大华宣战,他理应第一时间得知。 那他,有没有向大华通报? 阿骨打? 听到李煜提及这个名字,在场众人皆露惊异之色。 我们不是在说阿伦部落吗? 和阿骨打的蒙古部有何干系? 文臣们尚在愣神之际,武将们已是眼前一亮,尤其是那些亲眼目睹阿骨打如最忠诚的臣仆般效忠李煜的将领。 “对啊,我们怎么就没想到阿骨打呢?” “有他在草原策应,我们便能高枕无忧了!” “没错没错,有他在,此番定能助我大华,将这个胆敢作乱的阿伦部落一举歼灭!” 将领们纷纷点头赞同。 文臣们看得目瞪口呆。 这是怎么回事? 这些贵族将领都疯了吗? 你们竟然相信,那个曾因被我们击败而投降的蒙古人,会真心臣服于我大华? 那些草原民族背信弃义,难道不是天性使然? 就连当年唐太宗将文成公主嫁给吐蕃,也没能换来长久的和平。 你不过击败了对手,令其伤残,人家却未找你理论。你还想在背后给人致命一击吗? 你还妄想着人家会与你联手对抗强敌? 虽说那强敌与另一势力关系紧张,但你须知,他们与某方的矛盾更深,而与当前这势力的首领并无大怨。 “真是可笑……” “早就听说这些贵族头脑简单,没想到如此不堪。” “竟然信任草原之人?” 文臣们心中满是鄙夷。 还好, 他们只是心中暗讽,并未表露, 否则,那些武将怕是要大闹一场了。 一场风波过后, 武将们定会嘲讽这些文臣, “你们这些书呆子真是瞎了眼。” “难道你们不知那首领对我们皇上,比狗对主人还要忠诚吗?” “在那两方势力之间,他当然会毫不犹豫地站在我们大明皇帝这边!” 然而…… 此刻, 锦衣卫统领林逸站了出来。 没错,就是林逸。 “禀皇上,那首领并无任何消息传来。” 林逸正色道。 在皇上手下的锦衣卫,不仅监视朝臣,还负责刺探敌情,传递消息,必要时更会亲临战场。 像皇上与草原臣服的首领沟通这样的大事, 自然更需要锦衣卫作为信使。 那些普通士兵,怎能与锦衣卫相比。 毕竟, 锦衣卫多出身清白,且受过良好教育。 “那首领竟无消息传来?” 武将们难以置信。 当初那首领的顺从,他们还记忆犹新。 如今瓦剌反叛如此严重,他竟无动于衷? 就算你不表态,给大明传递个消息总可以吧? “既然那首领无消息,我们如何得知瓦剌反叛?” 一武将疑惑问道。 “是边关将士探知的。” 林逸淡然回答。 “这……” 武将们一时语塞。 其实他们根本不信那首领会暗中使诈。 但若那首领在草原上只是伪装对皇上忠心耿耿,那他将是比任何人都可怕的对手。 此番,他非但不援手大华,反倒定与兀惕勾结一处。 倘若他与兀惕联手,那本就不安的阿鲁浑三卫,亦会蠢蠢欲动。 颠覆大华,重夺中原。 此乃那些蒙古余部朝思暮想之事!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可能,怎会如此!” 有将士低声自语。 文臣不解这些武将何以反应如此激烈,就连皇上神色亦如此凝重。 不过区区一阿穆鲁乎罢了? 这些异族,投降后再叛不是很寻常吗? 待大华更为强盛,他们自会安分几十年…… 咦,皇上神色怎又由凝重转为轻松? 确实。 朱允炆的神色,已缓和。 因为…… 【这帮愚蠢的贵族,一条消息就让你们乱了阵脚,至于吗?】 【斯德哥尔摩综合征,若真如此易愈,那些受害者又怎会家破人亡。】 【此乃心病,懂吗?】 【罢了,说了这些乡巴佬也不懂。】 朱祁钰心中响起淡淡的不屑。 虽朱祁钰所言何意,朱允炆也不解。 但, 朱允炆知晓, 朱祁钰认为阿穆鲁乎绝不会反叛。 这一点已足够。 “若阿穆鲁乎未叛朕,那他缘何无任何消息传回大华?” “缘由不过几个。” “要么阿穆鲁乎此刻正被兀惕大军围攻。” “令其分身无术,无法传递消息。” “但这可能性不大。” “他们都是草原部落的子民,一旦察觉异样,定会立刻传信,怎会全军覆没,无一逃脱。” 如此说来, 答案唯有一个。 阿穆鲁乎无法传递消息。 ——这看似与前因相近,实则大相径庭。 鞑靼被兀惕攻击而无法传信, 与兀惕视鞑靼为同道,而阿穆鲁乎为获兀惕信任,在关键时刻给予其致命一击,故而不能传信,完全是两码事! 所以, 谜底已昭然若揭。 “阿穆鲁乎,是在迷惑兀惕,迷惑马哈木,故他不能轻率行动,以免引得马哈木起疑!” 是啊, 这些草原上的雄鹰, 怎会轻信同类, 实则,他们已心甘情愿臣服于大华皇帝的脚下。 有人竟会选择成为华夏帝王的仆从,也不愿成为那威风凛凛的草原霸主吗? 这简直超乎常人的想象。 事实便是如此。 “马哈苏近年来养精蓄锐,而草原部落又因阿鲁特部的重创而摇摇欲坠。” “他的野心终于按捺不住了。” “他企图煽动草原子民一同对抗大华!” 但若真如此, 新的难题便接踵而至。 大华不久前才集结五十万雄师,剿灭了阿鲁特部。 马哈苏何来自信,认为自己能与大华抗衡?! 仅凭那些蒙古残余势力的联合吗? “不论他们依仗何物,朕都要将他们的幻想击碎!” 李禛眼中闪烁着凌厉的光芒,他已下定决心,此番定要一战功成,彻底解决阿剌,同时也要消除小智者口中的那场边疆之变! 虽然,现今的皇太孙已非李祁镇,而是那位小智者李祁渊了。 历史,自李祁渊成为皇太孙……不,是自朕听见小智者心声之时起,便已悄然改变! 未来那场边疆之变或许将不复存在, “即便朕不主动找阿剌与马哈苏算账,待小智者登基后,也定不会放过他们!” “但朕,是大华的帝王,是小智者的祖父。” “小智者是位小英雄,作为祖父,朕也要让小智者见识见识,他祖父这位大英雄的风采!” “朕,将倾尽余生之力,使大华永无外患。” “朕要将一个繁荣昌盛的大华传给小智者,让他尽情施展胸中抱负!” “这一切,便从阿剌与马哈苏开始!” 念及此处, 李禛不再迟疑, 即刻调兵遣将。 国公李骁,正镇守东瀛旧地。 国公张戍,仍在安南平叛。 但除却这两人,全国各地镇守的贵族勋臣,皆被召回! 国公沐威,镇国侯顾峰,西宁侯宋豹,武宁侯郑强,武定侯王岩,安宁侯李宁,保定侯孟良,永康侯徐勇,广宁侯袁宏,泰宁侯陈岳,安昌侯柳威…… 皆被李禛委以重任, 李禛亲自统帅三千精兵营, 他们各自率领所辖区域的将士,前往北方京城与李禛会合,而后挥师北上,重创阿剌! 然而…… 即便如此,也需待到春暖花开之时。 “陛下,此举万万不可啊!” 内阁大臣杨霖率先站出来反对。 “今春,我们已北伐草原一次,当时调动了五十万大军北上。” “其中消耗的粮草暂且不论。” “因此荒废的卫所田地也已不在少数。” “今年秋收,我们收获的粮食远低于往年。” “况且不久前,我们才对岛国发起了一场灭国之役。” “尽管李国公与张国公英勇善战,迅速消灭了岛国。” “但这场战役动员了三十万大军,粮草消耗极为庞大。” “大明近几年内,已无力再承受一场大战。” “这将使大明元气大伤,百姓生活困苦,国家怎能安定?” “再加上,北狄气势如虹,蒙古意图难测,东部三卫态度模糊。” “此战危机四伏。” “况且还需率军北上……” “如此看来,天时、地利、人和,大明皆不具备!” “望陛下慎重考虑!” 李铭如此诚挚地陈词, 其他文臣亦被感染,纷纷跪地。 恳求朱权三思。 “陛下,这显然是北狄的诡计。”喜欢大庆:娶范妹妹,解锁盖世绝学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大庆:娶范妹妹,解锁盖世绝学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