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届金曲奖终於落幕,在这里针对得奖人以及所有荣获的奖项之结果,我给予完全的尊重与信任,毕竟从大量的好的音乐作品中挑拣过滤、JiNg选剔除优良卓越的作品是一个极为艰难折磨、两难痛苦的过程,大家都有意见、自以为理X,纷纷投出自己想像的完美作品,每个人都有道理,但无论谁多麽「应该/值得」得奖,都会有多数人投票的情况,也就是较高b例的人主观认为谁具备歌王/后资格,这样才能产出结果,让颁奖典礼有个交代,这也是金曲奖及其他艺能界奖项的看点,更是流量,不管结果为何都会有人反对、深感不公,但现实就是如此,多数人的认为等於获奖结果,因此还是有主流市场的存在,并非「当今音乐市场没有所谓主流非主流、大众小众」,不然「流行」音乐这个名称是怎麽来的?看似民主的多数决机制也并不是完全公平,至少对於持歧见的人与未获奖的歌手的歌迷而言是这样。
金曲奖由一群「特定」的人士评审团所投票决定,看似民主、尊重每个人的选择与个人观点、意见想法,但尚无法或难以脱离在高层上位的决策者们拥有的绝大部分的决断权与结果诠释权甚至垄断权,决策者们所做出的所有决策,总是一定有其合理、合情之处,也有凭有据、能说出一连串乍听之下说得通的理论与原由,而且不管结果如何,不管有多麽多人不信服、不苟同、觉得愤恨不平,他们总都还是会有一系列的获奖理由来「自圆其说」,以求头头是道,让身为阅听人的我们不得不佩服他们的言辞组织能力与解读音乐作品的监赏与评价能力,即便对於结果还是有那麽一丝丝的不公不平、自己心中一定会有想要让谁得奖的心念与想望,但都还是得接受既定成俗的结果,毕竟我们又不是决策者,没有权力也没有机会能够碰触、m0到结果的掌舵机会,我们所能做的只有接纳接受所有他们所做出的决定,并且祝福所有获奖的人音乐事业一帆风顺,能够继续平稳向前走。
最佳华语男/nV歌手奖的获奖结果,虽然大多数人都料想不到,但换个角度来看其实也在意料之内、不应该觉得惊奇虽然先前有许多网红、Youtuber、甚至算命师预测男、nV歌手谁会得奖时全部猜错,想想金曲奖会输出这样的结果,其实也十分符合现今台湾的政治现况与决断者持有的立场站位,一切事物、各领域只要出现大奖项的设立与颁发,一旦有了分化出资格与能力、水平的指标,凡事就与政治有关了,就与得奖者的政治思想、价值概念、甚至族群身分息息相关了,即使我们都说「音乐无国界」、「金曲奖评的是专业,不是国籍」,但只要出现具象徵X的殊荣赋予场合如金曲奖,人们都还是会忍不住的与政治牵扯上关系,把创作者的立场、思想价值观、身分认同或纯粹只是身分掺入艺术评价当中,导致视角偏移、观察混浊,无法正视、直视每位创作者的艺术作品本身、以及其表达传递的文学X、艺术X等等更深刻的内涵,因为艺术已经融入政治,或者政治已经成为艺术的「一份子」,就如同获得最佳台语专辑、差点连同最佳台语nV歌手奖也一起获得的歌手巴奈在得奖上台发表感言时的喊的一样:「别以为流行音乐和政治没有关系」。是啊,音乐的确和政治脱不了关系,不然就不会不让中国人得奖了。
即使在角逐最佳男/nV歌手的入围名单中,中国歌手的入围b例偏高各有两位中国籍艺人,也有许多人预测男/nV歌手不能说一定,但也许可能会有其中一项不会「奖留台湾」,但事实证明,只要想把奖留台湾,奖就会留在台湾,甚至我们或许可以说,本届金曲奖,不是「许钧、裘德本届入围的6项全摃gUi、苏运莹、袁娅维没有得奖」,而是「不给中国人得奖」,所以他们没有得奖、成遗珠之憾,想想也合理,毕竟这是属於「我们」台湾的金曲奖颁奖典礼,如果给「外国」的中国籍艺人得奖,那岂不是「食碗内,说碗外」?毕竟金曲奖是台湾主办、在台湾举行、是「属於我们台湾人的、属於我们的母亲」,「本来就是台湾的盛事,中国人来参加本身就很奇怪」,尤其这两个最重要的奖项,只能给台湾人得奖,不然就太「丢脸」了,
金曲奖的评审们各自的政治立场为蓝还是绿不好说也不是重点,这4位中国艺人同时不来金曲颁奖典礼现场是否出於政治因素更不好说,但我们必须要知道的是,只会排外、且排他X与民族X很强的社会,不是一个多元的社会,也离民主、进步相差甚远,与我们整天在喊的口号背道而驰,现在谁针对谁、谁侵略谁、谁是谁的邻国、敌国不是在金曲奖这个音乐盛典上应该被讨论的议题,应该关注的是我们如何在全球化、世界地球村的现势当中,让台湾被世界看到,并且不断拥抱包容多元、多样的人事物,当许多不同sE彩汇聚、簇拥在一起时,才能缔造、开创、展拓进步的自由社会生态与环境。
我常常听到有人说「不可说艺术归艺术、政治归政治,艺术与政治本来就是绑在一块的、相互牵扯的」,几乎快要听到腻,我相信不用多说,大家都知道这句话的真传、要传达的观念是什麽,而这种概念也已经铭刻在每个人的心中,不偏不移、不会动摇,但是却没有人知道,当一句话被人一再重复的说了又说,它就变成了陈腔lAn调cliche,渐渐的,人们会听腻,便再也不想听、也不想讲了,因为人类是喜新厌旧的动物,同一件事情或一句话不断迭代的反覆提起,总是会腻、生厌、想要寻求更创新、更新颖、不一样、独特的方式来呈现表达,这就是人X,即便讲的都是一样的概念内容、观点见解,但是总是希望能够以不同的言语模式,即便只是形式上的包装不同、内容物还是一样,但是他们还是会因此而感到新奇,想要了解、深入探究。
有人留言赞扬巴奈的致词,顺便批评某立委的立场与发言,甚至将她冠上「原住民之光」的头衔,首先我很讨厌有人讲谁是「XX之光」,因为任何人只要做出什麽创举,或得什麽大奖、名声大噪,那仅仅只是他们自己个人的努力用心或才华天分所导致,原住民只是身分,台湾也只是他们的国籍、出生地,每个人都有出身、都有国籍,这没什麽好「光荣」的,也毋须无限扩大到什麽国家「之光」、族群「之光」。再者,难道只有说了符合赞美者的话语才是、才配得上「原住民之光」吗?有人说巴奈这样做「就对了」、「才是」有骨气的作为、头脑「才是」清楚的、「才」值得骄傲,首先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对错、是非之分,亦即世界上没有事情是「对的」、「错的」,所有的「对错」、「好坏」只是人类依照自己主观的感受、看法而冒出的情绪产物,是极具个人主义的价值属X,没有标准、更是偏颇。而且,「才是...」的言语论断方式非常危险,好像只要他的立场、思想不一样,说出了接收者可能会反对的话,就是「不值得骄傲的」、「头脑不清楚的」,甚至只要有稍微不同观点的原住民跳出来说了与巴奈不同的话,就「没资格是原住民」但他的身分就是原住民,这种yX要求政治正确的发言手段,不是我们乐见的发展方向。
至於巴奈在领奖感言时所说的那一席话,她自己当然知道说出口之後接下来会发生什麽被中国封禁、牺牲部分市场、遭人抵制等,但还是这麽做了,说她很勇敢吗?我倒觉得与勇不勇敢没有直接关系,这不是一种壮举,这是一种选择,上台领奖时麦克风在她面前,此时就拥有了发言的自由权,说什麽都可以,只是跟金曲奖的主题没那麽扣合而已,本届金曲奖没有任何与相关的活动、讨论与纪念仪式,却突然迸出这个议题,我清楚她的用意是要借用他国的例子,来呼吁大家勿忘历史伤痛,给正在受到权力支配者迫害的我们一些鼓励与提醒,毕竟中国的事务跟台湾、甚至原住民都没有关系,因此我们能用「言论自由」来为她开脱,或许也只能用言论自由这一点来为她辩驳了。
台湾人齐心合力,持有大致相同的理念,没有人反对或否认开放的政治,但这是金曲奖,不是政治辩论会、不是拉票现场,如果每次到什麽场合都要赞扬台湾的民主,那也很奇怪,即使那不是赞扬,而是提醒、提倡,那也讲太多次了,大家已经深知政治与音乐是无法脱离、永远有关系的,但这样不断反覆的提及,并不会让人更牢记,反而会因为太过稀松平常而遗忘,就跟yAn光、空气、水一样。
她说的话并非每个人都能够T会同意、甚至理解、听懂她在讲什麽,但是我们都应该给予尊重与论述的空间,毕竟台湾是言论自由的国家,每个人在每个时刻、每个地方、每个场合要说什麽话、做什麽事,都是可行的、都是自由的,没有相关的规定要求、限制局束,因此任何言论的存在与产制,都不应该被旁人或接收者感到惊讶或反感、反制,甚至不解、或自行附加、赋予任何的价值属X,也就是说任何人在若g场域之下所说出的任何话,就是他们所说的话,且只能是他们所说的话,没有其他意义或延伸的意涵,就仅仅只是他们所讲出来的话的言论与立场,并非代表所有人都是这麽想,或者是每个人都应该要这麽想,因为没有人规定谁在什麽场合应该要说什麽话,任何人在所有的场合都可以说任何话、做任何事,这已经无关勇敢、无惧,也无关自由,因为这就是平常,你可以在上台领奖时扯东扯西,扯、扯支配者、扯家人、扯自己,没有人会说什麽,顶多心中不解而已,而欣赏与否就在於个人的主观认定与自由意志的行为举止判断了。
当音乐奖项决定得奖的人的依据标准是以该人的颜sE与立场来判断他/她是否得奖,也就是入围者选哪一边站,大大决定了他们会不会得奖,甚至他们的身分、国籍是什麽也会影响最终结果,那麽金曲/马/钟奖就不是评判演艺界杰出人士的盛大殿堂,更不是筛选颁布优秀演艺歌执业人士的大奖,而是自嗨奖,是纯属政治C作的绝佳场域,一点信效度都没有,甚至演变成艺人一旦想得奖,就得要牺牲自己本来持有、但可能与上位者或决策者相冲突抵触的政治思想,使自己成为挺某一种颜sE的人,甚至写出关於该颜sE的好的作品,「才会得奖」,否则在台湾就没有市场,更糟的是变成一旦有中国人入围就不让他们来、或根本不让中国人入围,若真是如此,这些奖项就等同於关起门来Ga0自闭、一味反中国人,甚至跟我们常常在说的「不要走回头路」互相矛盾,因为届时的我们已跟中国没两样了。我们要反的是、是党、是红,不是争国人、尤其是中国籍且有能力与资格的艺人。
金曲奖的所有结果一定都会有人不服,但这就是当今现实社会正常的状况与反馈回响机制之下每个人呈现的反应,而针对这一届的评选结果,如果能深入分析、搜索之後,就会发现些什麽,而这个「什麽」,与「最佳国语男/nV歌手奖」的名称变成「最佳华语男/nV歌手奖」的原因也有着微妙诡谲的相关X。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迷你中文http://m.25shuwu.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近期发现有许多打着「歌唱教学」或「出唱片/专辑/单曲/舞蹈片段」的相关培训课程之名义,来公开招募或徵才各行各业的人士,只要有梦想、有基本的表述与言语能力,不论年纪、不论学历、甚至不论实际歌唱能力,都能够来报名参加课程,只要「认真学习」,就能到最後出唱片、出单曲或单纯歌唱技巧进步,能够「圆梦」,让自己的人生没有缺憾,尤其是各种「声乐课程」、「歌唱课」的「教育」事业,看似是一种私人艺术的正当教育机构,走正式的管道、且师资专业、甚至有相关检定与证照佐证,应该要值得信任,「一定会学得到东西,帮助自己达成梦想」。因此,打着这样的名号,就开始在网路或实T平台上大量徵收、邀集许多想要成为歌手、演员和舞者的人,看似给予他们机会,实则赚取大量他们用心血、时间、JiNg神换来的金钱,并且将他们的时间与JiNg、气、神悉数cH0U乾,挤得一滴不剩,甚至还没有学习到什麽实质知能与技术,顶多经验。
虽然不到诈骗的地步,但也的确游走在灰sE地带此指的灰sE地带,并不是在法律边缘边陲危险的走钢索、经营半黑事业、差点触法的行为举止,而是那种脱离在一般正常普通平凡人眼中「正派」的创业经营模式,「应该要怎麽样」的商业营利手法,而这个「怎麽样」偏偏从来都没有在这看似善意的艺术教育机构当中存在出现过。我曾接触许多「推销员」,自栩为公司主管、人资主任,有些是直接担任像TutorABC这样的英文教学业务或家教课程的仲介一般,直接推销他们的课程,又抑或更委婉、间接的模式,则以应徵工作来面试的契机为大宗,藉此让你有动力与兴趣想要深入了解课程,且乍看之下正式、安全,「去应徵面试、求职,应该不会花到钱吧?」然後越陷越深,最後直接无法cH0U离,只能刷了卡走人,而且一定得要看到实际的现金入帐才能离开门口,有些业者即利用「应徵工作」的名义,而职务就是「培训歌手/练习生」等等的职业来x1引许多有才华天赋、或有梦想想要出唱片、专辑的人前来应试,甚至在各大求职网站上面大胆开放刊登工作讯息,拉拢相关的人,x1引他们了解,并询问其意愿约面试时间,直接到录音室进行面试,说面试其实也只是形式上的跑跑流程,并没有真的像大公司那样正式的一问一答,大致的套路就是首先会让受试者填写一些人事资料、基本的个人资讯,待「面试者」了解个人背景与相关经验之後,询问想成为歌手的理由或个人预期的目标、理想为何,此时不管被面试者说了什麽、做了什麽,都只会导向同一个结果,就是推荐他们来报名参加这个课程,「除了会让自己的歌唱实力提升之外,还能有机会出唱片/专辑喔,甚至幸运的话,名声大噪、成为当红歌星都有可能!」虽然话术不一定完全复制贴上,但如果将内容物话语、章句、修辞等先撇除不看,其实从结构上来看,话术形式都是差不多的路线方向。而到了少不了的试唱环节,经准备後唱一小段副歌,我相信无论这个被面试者唱得怎麽样、好不好听、歌声有没有潜力,都会被视为有潜力,而且「音sEOK、音准OK」,除了是因为面试者根本不知道有没有潜力、唱得好不好之外,更主要的原因是要先让「消费者」有信心,透过鼓舞他们、让他们有斗志之後,才能继续更有意愿参加报名课程,且从头到尾所有过程都是自己心甘情愿,并没有人b迫、威胁,为了让他们没有压力的开心付费破费,当然就要顺理成章的说「唱得很好」,或许根本没在听,或许没有任何监别程度、辨识歌唱水平的能力,是不是有潜力自己都没有办法分辨,因为推销自己的「商品」显得更是当务之急,商品就是教育服务,也许根本不能称之为教育,而是一种交谈服务当然我没有亲身上过那些课程,无法非常明确的保证是否就是这麽「水」。
这些「业务」或者犹如各大补习班招生的教学主任们,就会开始用各种激励人心、甚至有点陈腔lAn调的话语言词来说服面试的人,接着加入报名课程,一切就是如此的理所当然,而看到课程简介与费用付款的部分,虽然一开始会先被如此高昂的价格吓一跳,萌生打退堂鼓的想法如3个月的课程总计6万多,这3个月当中只有12堂课,每星期固定3小时开课,共36小时,如果以时薪钟点费来算,相当於1小时b近1800元,1分钟29元,2秒钟1元。但是当然还要扣除人事支出,以及给学生的一些回馈与「专业」知识内容背後的成本。因此为了「T谅」那些有梦想、却也许没有那麽庞大深厚的经济能力的人,还「好心」推出了分期付款的方式,要分12期、24期、36期付清应有尽有,当然分期付款都是要手续费的,而且报名时必须出示财力证明,以及有相关的年龄限制。说着说着就拿起了手机,并要求受试者提供个人的身分证字号、信用卡、甚至银行帐号,以便「後续」的课程内容介绍,如果不先付费,就无法进到下一个阶段。而将各个流程解释得如此复杂困难、还要层层把关审核的说话技法,也纯粹只是吓唬之用,顺便把一系列的事业包装成一套非常正式、成熟的教育注册手续,就像一般的教育机构一样,想要报名一个课程必须要经过各种条件筛选,如果经过审核都通关了大多都会通过之後,才能开始上课接受服务,而不同於那些学店大学,这些课程付了费、报了名之後,也不能完全100%保证个T就能真正x1收学习到东西,并且到最後如愿的出单曲、专辑、MV等等,一切都还是要依靠自己的「努力认真」,而这又是他们得以自由发挥的诠释、辩解的理由藉口之一,也就是钱收了是收了,但是学费归学费,付了学费之後,能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就没办法保证了,所以自己要付出了全身心的力气,才能有机会而已达到、获取自己想要的最终结果。
说了那些後,对自己的梦想目标SiSi咬紧、拚命追求的人,就会因此深信不疑,「我要努力、认真学习」,陷下去了,并且付出了常人难以想像的JiNg力、心神与时间、还有最重要的金钱,投注在一个事物上,能不能获得相对应的结果、就像考试一样有读书就会拿到高分?不确定,但至少拼搏过,就算结果不尽理想,也问心无愧、「一切都值得」,届时「消费者」就会开始这样自我说服、自我安慰,毕竟都已经花了这麽多钱。而那些以兜售「专业教育」、艺术教育来维生的老师或招生人员,甚至整个音乐科技有限公司,就正好恰巧、非常聪明狡猾的抓住了每个人想要成功的心理,因为电视萤幕、萤光幕上光鲜亮丽的明星形象已经深刻植入、烙印在每个人的心中,1%的成功例子太常出现,在他们的想像中成名变得简单,他们也想要得到、希望自己也得得到,而且认定自己只要努力就会得到,所以为了这份成功他们将这份成功视为自己的理想,就会无所不用其极的倾尽自己的所有物,投入在歌唱、舞蹈、演戏、主持、模特儿等等各种艺能界的事物上,形成「甘愿劳动」、主动X顺服,业者说了什麽、要求做什麽,都会乖乖照做,丝毫不觉得疲累、辛苦、或烧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