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随行的锦衣卫从后面拖出来一个衣衫不整的青楼女子时。 王阳明脸上已经看不到任何的笑容了! 只有冷酷无情的杀意。 “百姓尚在水深火热中,你一个一方知府,竟然还能在这里寻欢作乐?来人将他拖出去斩首示众,将他的脑袋拿到姑苏城外的寒山寺门口挂着去,以儆效尤。” “啊?巡抚大人!!!饶命呀!” 苏州府知府连忙磕头求饶。 但锦衣卫可不会给他机会。 苏州府知府,就这么被砍了。 而他的脑袋为什么要拿去寒山寺呢? 则是灾民们现在都安置在那里。 那里地处高处,最适合安置灾民。 新上任的苏州知府当天就走马上任,还是一个被王阳明给火速提干的赋闲官员。 这新上任的苏州府知府,那是半点不敢掉以轻心,为之兴奋。 从第一天上任,他就在前线顶着! 心中也只有一个想法: ——苦一苦,咬咬牙,顶过去,这苏州府知府的位置就是自己的了! 欲望就是第一推动力。 王阳明也正因为看中了这个赋闲官员的这一份欲望。 才提拔他来坐这个知府的位置。 在苏州府府衙待了几天,王阳明确定城内的水都退到太湖里面后,这才在最后一天前往了姑苏城外寒山寺。 一到寒山寺的门口,就看到一颗惨白流着黑血的脑袋,正挂在东南的树枝上。 这就是前一任知府老爷的脑袋。 都开始发臭了。 要不了多久,估计都能生蛆。 特别是在这样的天气里,发霉发臭的速度更快。 寒山寺的百姓们,一听是朝廷派来的巡抚大人来了。 一个个都从屋内,从棚子里,不断地探出头来。 寒山寺的主持也赶紧跑过来相迎。 “小僧,参见巡抚大人。” “主持不必多礼,本官已经看过了,要不了多久,苏州城内的积水,应该就能全部退去,到时候百姓们就可以回去了,不过这些日子,还是需要在主持这里安置。” 主持是一个七十多岁的老和尚。 也是本地人。 从小就是苏州城里长大的。 后面不知道为啥反正就出家了。 年纪轻轻就当了和尚,而且还一直都在寒山寺出家。 熬走了老和尚,熬走了大和尚,最后也就从小和尚当了老和尚,成为了这里的主持。 主持一听连连点头。 其实在寒山寺避难,也是百姓们的常规操作。 这里的地势本就高一些。 群众,自然会趋利避害。 至于你和尚同不同意,那不重要,官府同意就行。 不需要问你的意见与否。 你寺庙配合就是好孩子。 不然庙都给你掀了! 此时的王阳明,他的官袍其实已经好几日没有更换过了,甚至前胸后背上的袍子上也都是沾染的泥巴。 王阳明的官靴也早已浸湿,里里外外都是水。 百姓们看到巡抚大人这般模样,不由得议论纷纷起来。 “这就是巡抚大人?” “是他!是他!前几日,我在河道上看到的,就是这一位大人,模样错不了,他当时还帮着一起搬运沙袋呢!” “就是这位大人,斩了那知府老爷?” “那肯定,不然谁敢?谁又能有这个权力?” “那个狗官死得好!” “前几天的告示你们看了吗?最近咱的江南,可是杀了不少官老爷。” “那是那是,我听说连应天府的府尹老爷都被杀了!” “啥?(⊙_⊙)?府尹都被杀了?” “是呀,直接斩首示众!” “看来咱们真盼来了青天大老爷了……” 百姓们窃窃私语,但一个也不敢近前来。 “你们看巡抚大人的衣裳……,这是多久没换了呀!” “这可是一位好官!” “巡抚大人叫啥?” “我知道,说是叫王阳明,是咱那一位监国的门生……,还是一位御史老爷呢。” “阳明?这名字好,就跟老神仙一样,我老家就有一个算命的老神仙,就叫阳明仙人。” 王阳明听到了百姓们讨论他的一些声音,他没有在意,也不去打断百姓们议论朝中大员,这些事情,似乎在他看来,都不叫事,他也不在乎。 他只是继续跟主持,朝前走去,“主持,连日的大雨不断,为了防止瘟疫,还是要清扫寺庙和那些棚子,最好每天要用活水烧热给百姓们洗漱,每隔七天都要洗下身子……” “本官已经命苏州知府每日都派大夫过来轮班值守,以防止疫病的发生,须知大灾过后就是大疫!不得不小心提防。” 王阳明始终是未雨绸缪,更是忧心忡忡的。 主持闻言,也是急忙点头,应道: “阿弥陀佛,如此就好,老衲早年也学过医,能帮着看一点小病,近来也将以前的医术给找了回来,还在研究新的医书,希望对百姓们能有所帮助吧!都是乡里乡亲一辈子了,可不能看乡亲们出事!” “呵呵,好事,大师是厚道人,本官自会上报朝廷,他日为寒山寺此处古刹再建一所新殿!不知大师,在研究的是何医书?” “不敢不敢!”主持闻言大喜,更是惶恐,恭恭敬敬答道:“乃是老衲一位早年的朋友,他年轻时候考中了秀才后,却未继续登科,而是去了武当山做了道士,说是要潜心研究医术道法。” “上一次他来拜访老衲,就送了老衲一本《赤脚医生手册》,说是天下医书都可以烧了,只留下此书就足矣!老衲细问之下,才知道,这竟然是朝廷太医院所编撰出来的,上面还有监国题的字呢!” “老衲一研究,此书堪称无双!顿时也明白了,老衲这个老友所言,绝非虚言!” 主持说到这《赤脚医生手册》的时候,似乎很兴奋,侃侃而谈,又道: “这里的百姓们,也有不少都是照着《赤脚医生手册》来看病和防疫……,这本就是朝廷免费发放的医书,就算不会字,那也都想着领上一本,放在家中供着。” 王阳明闻言,不由得仰天大笑起来, “哈哈哈,原来是监国殿下种下的善因,如今倒是帮了下官一把,好好好,这样一来,我可就放心了!” 说着,王阳明就开始查看这里的灾民们,他们居住的棚子。 不看不知道, 一看……!喜欢大明朱棣:好圣孙,汝当为千古一帝!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大明朱棣:好圣孙,汝当为千古一帝!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