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守法却压根没提升官的事,腰杆一挺: “陛下,末将确实有话要说—— 治理河套三策,请陛下容臣进言!” 看来这一路,他没少琢磨怎么收拾鞑靼。 “准了。” 朱有建也好奇,这位能想出什么招。 “回陛下……” 他深吸一口气,声音低了一度, “末将的三策,只够把鞑靼赶走,却留不下草原。” 朱有建微微颔首,目光像两口深井,等他继续说。 “皇上,末将跟着这群好汉过河套时,瞧他们战法里有不少狠招。” 孙守法沉声道, “对付河套鞑靼,末将以为三策可行: 一、焚尽草原,断他们粮草; 二、每三月派散兵偷袭,搅得他们不得安宁; 三、毒杀他们的马羊,绝其根本!” 说完,他便垂首侍立,眼神里透着一股狠劲。 朱有建听得心里直咋舌: 好家伙,这哪叫“守法”? 分明是狠辣! 焚草、毒马、一年四次偷袭—— 鞑靼是能打跑,可河套草原烧光了会沙化,大明能得着啥好处? 这法子搁从前或许还行得通,现在嘛…… 他话锋一转,笑着反问: “孙总兵的想法很有见地。 不过朕想让河套为大明所用,不止河套,整个鞑靼草原,朕都想收过来。 依卿之策,该怎么弄?” 他倒想看看,面对这更大的盘子,孙守法能说出什么来。 孙守法眉头拧成个疙瘩,手指无意识地抠着腰间的刀柄。 大明二百七十余年,河套这块地就没安稳过—— 初时成祖杀得鞑靼人躲进大漠,河套确是大明的; 英宗之后,瓦剌人占了去; 宪宗时好不容易夺回来,却不敢迁汉民实边; 孝宗朝,卫拉特人扎了根,再也赶不走; 到嘉靖朝,朝廷干脆放弃了,不是打不过,是耗不起—— 大明强了他们就跑,弱了就卷土重来,还总来叩边抢人。 后来朝廷没辙,搞起“坚壁清野”,愣是跟河套断了往来。 孙守法抬头,看见皇帝背后那幅巨大的坤舆图: 中套只是弯月似的一抹,而草原向北一直铺到纸边,像一匹摊开的狼皮。 “末将斗胆—— 若要把草原收进来,就得换一副牙口。” 他忽然单膝点地,抱拳过顶,语速放慢,却字字带钩: “第一牙:以河套为砧,以屯田为刃。 沿黄河建十座军镇,每镇三千新军,配六千屯户。 春播秋收之际,兵即民、民即兵; 鞑子若来,先碰到的不是哨骑,而是耕牛后的火枪阵。” “第二牙:以商贾为饵,以互市为笼。 开马市三处,却不止易马——茶叶、生铁、烈酒、药材,样样限量。 鞑子要过冬,就得拿部众的牛羊、皮毛、人口来换。 换得多了,他们的刀口卷刃; 换得少了,冬天替咱们杀人。” “第三牙:以子嗣为钉,以教化为锤。 凡互市所得幼童,十岁以内者,悉入‘归义学堂’,学汉字、习骑射,学成后编为‘飞鹰骑’,仍归本部,却为大明羽翼。 十年之后,草原上跑得最快的,是会说汉话的蒙古少年; 最锋利的刀,是握在咱们手里的‘自己人’。” 三条说完,议事厅里静得能听见灯芯爆花。 游击小队的十二人听得眼珠发直: 这哪是副总兵? 分明是把三十六计拆骨熬油,又掺了砒霜! 朱有建却笑了,笑得眼角弯起,像一把出鞘的刀终于贴上了鞘口。 “孙总兵,你这副牙口,朕喜欢。” 他转身,指尖在坤舆图上轻轻一划,从河套划到斡难河,再到捕鱼儿海,像割开一张熟牛皮。 “草原太大,一口吞不下,那就先咬三口。 第一口,咬在春天—— 让他们的马瘦得跑不动。 第二口,咬在秋天—— 让他们的羊肥得走不远。 第三口,咬在冬天—— 让他们的帐篷里,先响起孩子的汉话,再响起母亲的摇篮曲。” 朱有建笑道: “走,带你们去看看棱堡,或许能有点想法。” 巨大的棱堡如今成了个“兵器博物馆”,里头摆着火炮、连珠铳、轨车的模型,专门用来模拟测试。 曹化淳领着众人往里走,朱有建却在门口停了脚—— 爬楼梯太费劲儿,他心里嘀咕: 等鲁总监把机械升降机造出来再说。 反正原理早讲过了,剩下的就看工匠们的本事。 跟着王德化安排的讲解卫兵,一行人登上棱堡第三层。 防御窗口前,卫兵指着火炮模型: “这炮能打六千步远,炮弹能砸穿三层盾牌。” 转到翼展臂,又指向连珠铳: “这铳能压制千步内的敌人,换弹快得很。” 最后到了尽头,卫兵举起高倍远望筒: “这玩意儿能放大三十倍,十里外的人马看得清清楚楚。”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众人顺着窗口往外望,只见翼展像雄鹰的翅膀般伸展开,前后左右都是这样的设计,敌人别说攻城,连城墙根都靠近不了。 上了天台,讲解员指着厚重的盾排: “这玩意儿能挡炮弹、弩箭、投石,任他怎么攻,咱都能扛住。” 曹化淳看得连连点头—— 排盾的厉害,他在战场上早见识过,这棱堡简直是把防御做到了极致。 游击小队代表和孙守法更是眼睛发直,他们打了一辈子仗,从没见过这么厉害的堡垒: 火炮能打二十里地,望远镜能看三十里远,敌军压根别想靠近一千步内。 “那……要是重装骑兵带重盾冲呢?” 孙守法忍不住问。 曹化淳笑着指向角落里一门短粗的炮: “这是平射炮,专克排盾,炮弹势大力沉,城墙上备了四座,重盾重甲不过活靶子。” 众人听得倒吸一口凉气,这是把所有后路都堵死了啊。 众人参观完棱堡,震撼地站在堡外,只觉血气上涌,很想在这样的堡内,对着草原开炮! 重新回到乾极殿,朱有建指着巨大的坤舆图,指尖重重落在斡难河畔,对孙守法道: “朕要看到这里出现,第一座大明烽燧。 烽燧上,要刻你的名字。” 孙守法喉结滚动,半晌才低声道: “末将……遵旨。” “另外——朕要你们在草原上种出第一块麦田。 谁能让鞑子看见麦浪就想起家乡,朕就封谁为‘河套第一屯长’。 良田千顷,世袭罔替!” 孙守法四人轰然跪下,不为所谓爵位,而是为朝廷重收河套的决心! 那一刻,他们忽然明白: 只要皇帝肯递出那把名为“未来”的刀,他们就能把草原劈成两半—— 一半归大明,一半归自己的子孙。 孙守法脑子里嗡嗡的,像有一群鞑子骑兵正绕着脑壳狂奔。 他下意识抬手,却摸到腰间刀柄—— 那柄刀在潼关砍过闯军,在河套剥过狼皮,如今却像一根被时代撅断的柴火棍,轻飘得可怜。 朱有建看他神游,只抬手往窗外一指: “孙总兵,别瞅天了,天上看不出兵饷粮草的数。 朕给你算笔账。” 他随手扯过一张大幅宣纸,铺在案上,用墨笔“刷刷”画了三道横线,又竖着添了几道,竟像一张棋盘。喜欢大明中兴之我是崇祯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大明中兴之我是崇祯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