啦啦小说网 > 玄幻奇幻 > 大明中兴之我是崇祯 > 第445章 入晋布雨,鸭团总兵(四)

第445章 入晋布雨,鸭团总兵(四)(1 / 1)

朱有建听闻能调往山西的麻鸭仅有二万二千八百八十一只,不禁微微一愣。 这点数量,连三万都不到,等蝗虫成熟,恐怕一半都难以消灭。 想到这里,他不禁皱起了眉头。 其实,这也是无奈之举。 皇庄原本并非专门饲养麻鸭,只是今年,皇帝允诺在端午节与民同乐,需要大量咸鸭蛋。 才在四月中旬开始四处搜集麻鸭,好不容易才凑到五万五千余只。 后来,又从南直隶购入大量鸭蛋,才保证了顺天府端午时咸鸭蛋的充足供应。 没曾想到了中秋节,皇帝要制作桂花鸭,只是为了卢九德的海师诸人,能够吃上一口家乡的鸭肉,又宰杀了近一万只成年麻鸭。 如此一来,本来可以调配近四万只,如今只能调配这么多麻鸭了。 朱有建心中暗自懊悔,早知道山西会爆发蝗灾,当初就不该制作那么多桂花鸭了。 “需要多久能够将麻鸭运到山西? 人手、车架等事宜由你安排,朕只看结果! 皇庄养殖场若有什么需求,直接找承恩,只要能满足,尽量满足。 此事若能办成,朕允你进入第一层功勋台。” 朱有建说道。 他心里清楚,这么大年纪还能把养殖场经营得井井有条,刘一水着实不易。 给予他一些荣耀,也算是对他的一种肯定,相信他会更加尽力于养殖场。 刘一水听闻皇帝亲口允诺,激动得连忙行大礼谢恩。 他心里明白,就凭自己的年纪,想要获得进入功勋台的一百积分,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如今圣上亲口应允,这可是莫大的荣宠。 他暗暗发誓,定要将此事办好,日后把养殖场经营得更好,绝不辜负皇上的恩情。 刘一水匆匆忙忙地回顺义皇庄。 朱有建慵懒地躺在摇椅里,却满心不是滋味。 这皇帝当得实在是劳心劳力,蓄塘的事儿要他操心,干旱的问题等着他解决,如今蝗灾又找上门来。 他不禁在心里抱怨: 要那些官员到底有什么用? “承恩,如今大明需要养多少官员?” 朱有建觉得很有必要弄清楚这个数字。 王承恩听到这个问题,微微一愣。 这问题着实不好回答,大明虽说没有宋朝那般冗官众多; 但宗室数量庞大,他们也属于官体范畴,而且宗室享受的都是王爵待遇。 “主子,据崇祯十五年的登记,大明在册文职官员有六万一千余人; 吏员、衙工约有一百二十万余人; 武职官员十七万余人,募兵四十九万余人; 宗室四十五万余人,宗亲一百一十二万余人。” 王承恩小心翼翼地回答道。 朱有建直接从摇椅上起身,被这庞大的数字惊到了。 他心里盘算着,加上军队士兵也是朝廷发放饷银,这大明吃朝廷俸禄的人怕不是得有五百万之多! 这数字实在惊人,朱有建只觉头大如斗,这皇帝当得可真够憋屈的,居然要养这么多人。 他眉头紧锁,心中满是疑惑与忧虑,开口问道: “国税入库有多少?” 在他看来,以大明如此庞大的吃皇粮者数量,国税收入怎么着也不能低于两千万两; 再加上其他收入,平均每人一百两银子的开销总不为过吧。 王承恩微微低头,恭敬地答道: “主子,去岁国税入太仓银,仅一百九十七万折银!” 朱有建听到这个数字,瞬间瞪大了眼珠子,嘴巴张得老大,大脑一片空白,仿佛被五雷轰顶一般。 这和他预想中的数字相差实在太过悬殊。 王承恩见状,继续说道: “崇祯十六年,三饷总计两千一百六十万两。 辽饷三次讨用共计两千万两,剩余一百六十万两。 周总兵讨走三十万两,马侍郎讨走六十万两; 代王、晋王以修城防为由,又讨走七十万两。” 朱有建只觉浑身冰凉,仿佛置身于冰窖之中。 他下意识地将怀中的狸花猫紧紧抱住,似乎只有这样,才能感受到一丝温暖。 狸花猫也乖巧地缩着爪子,轻轻蹭着他的手心,仿佛在默默安慰着这位满心忧虑的皇帝。 “太仓银成分如何? 各地官吏如何支俸? 各处守军如何领饷? 何处靡费最巨? 诚实说来,朕不怪罪!” 朱有建冷冰冰地吐出这一连串问题,目光直直地盯着王承恩,仿佛要将他看穿。 王承恩只觉一股寒意瞬间窜入体内,仿佛被冰冷的箭矢射中。 他不敢有丝毫隐瞒,赶忙答道: “主子,地方上对于五品以下官吏衙役,仅给付俸粮折银,这部分资金来源于地税以及各类杂赋派捐。 府分富中平,州县情况皆如此,即便平府州县减员,俸银也还能发放。 至于四品以上官员以及勋爵,由朝廷按照品级给付俸禄,四时八节还有贴补折色银等,这些开支皆出自太仓银。”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王承恩顿了顿,接着说道: “自崇祯十二年起,陕西、湖广、河南等地民乱爆发,这三处断了三饷收入,无奈只能从盐税里支取。” “江南增加了钞关银,市舶司也增添了部分税收,还有其他一些收入来源,好不容易才凑够三饷。 内库的资金均出自皇庄,而内帑的七成都用于给付宗室藩王。” 王承恩说到此处,停顿了一下,心中犯起了嘀咕,不知皇室内戚,诸如驸马府、国丈等的俸禄该不该讲。 朱有建见他停住,微微皱眉: “有话便说,朕恕你无罪。” 王承恩忙不迭地点头: “是,主子。 驸马府、国丈等皇室外戚,亦有俸禄,虽不及宗室藩王丰厚,但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皆由内帑支出。” “哦,藩王封地,年纳多少入内库? 皇庄岁入多少? 商税几何? 农税几何? 田亩如何?” 朱有建接连发问,目光紧紧盯着王承恩,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急切与探寻。 王承恩听后,顿时愣住了。 这些问题,他能如实回答吗? 圣上过去治政极为勤勉,对待宗亲极为宽厚仁善。 宫中处处减食缩支,却从未克扣过宗亲的俸禄。 但如今内库还算富足,思来想去,王承恩决定还是照实说,大不了就是触碰一些敏感之处。 “自太祖皇帝起,大明藩王封地就无需纳税,每逢年节还有朝廷的贴补,年俸极为优厚。 藩王嫡长子继承爵位,次子封郡王,再往下依次降级为将军,这些宗室成员皆录入黄册,享受着丰厚的俸禄待遇。 凡是藩王的嫁娶、子女出生、丧葬等事宜,府邸营建,均由朝廷出资操办,费用分担比例为内帑出七成,太仓出三成。” 王承恩稍稍停顿了一下,继续说道, “除这些,对待天下读书人,凡获得功名者,皆有免税田,且能惠及三代; 若家族累出三代功名,则可永免田赋; 二品以上官员,其名下足田也可享受免赋待遇。 勋爵实封与藩王封地待遇等同,驸马、国亲也都授予了免赋田。”喜欢大明中兴之我是崇祯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大明中兴之我是崇祯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最新小说: 我的修仙模拟器 我的师父什么都懂亿点点 戏假成真:演癮君子这么像?查他 大明:如此贪的駙马,朕杀不得? 混沌仙途,我以无道斩天命 爆发吧,武医生 全球游戏:开局百亿灵能幣 天道神监 九域劫主 神罚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