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胡大老爷脸上似有不满的表情,朱元璋感到十分迷茫。 自己什么时候变得如此卑微?为何要低声下气地求人? 这一切都要怪那个该死的李善长。 若不是他,自己何必非要依赖胡大老爷一人?朝堂也不会变成现在这样一团糟。 如果还有其他可用之人,何必要勉强胡大老爷出马? 刚从谨身殿离开的胡大老爷心情同样不好。 娘的!一时大意又被老朱算计了。 什么朝中无人可用,什么朱标分身乏术,全是借口罢了。 说到底就是让自己去背黑锅。 虽然朱标确实忙碌,但官场调整这么大,完全可以由礼部负责,朱标只需挂名即可。 每隔三五天,朱元璋都会听听汇报,然后该表扬的表扬几句,该批评的直接骂个痛快。 这些事情加在一起,恐怕连半个时辰都不到。 难道朱标连这点时间都挤不出来吗? 哼! 别否认这种方式不行! 至少胡大人就是这样处理事务的。 就连上次的科举,他也这么做了,也没出什么大事,为什么到了朱标这里就不行了? 说到底,还不是老朱在算计自己! 这个毕登就看不得自己闲着! 真是晦气! 朱元璋好不容易安抚了胡大人,自然要立刻放出风声。 他可没忘记初衷,就是要借此事压制废除丞相制度引发的争议。 不到第二天,宫中的消息就传遍了整个应天府。 “无需参加科举,只要通过朝廷的考核选拔,就能成为官员!” 这消息一出,立即成了全城热议的话题。 不必科举? 这太好了! 无数人开始千方百计地打听具体细节。 毕竟,科举考不上的大有人在,竞争不过那些才子也很正常。 但如果只是场考试,为什么不试试呢? 随着越来越多的信息传出,特别是礼部官员发布的圣旨内容,更是掀起了热潮。 招聘人数众多! 职位覆盖六部及各衙门! 应天府衙以及其他地方都有空缺! 具体的考试内容未知,但不少官职已对外公布。 人们互通消息后,总算了解了这次招考的概况。 李善长案牵连甚广,惩处严厉,致使现今基层官员严重短缺。 因此,此次招考才开放如此多职位。 以往科举即便上榜,若运气不佳还需在吏部等待空缺。 只有少数能即刻进入翰林院,再过几年才有望调至六部任职。 如今不仅无需与科举精英竞争,且录取名额众多,这无疑是天大的喜讯。 并非人人都具备坚持科举的决心与实力,对许多人而言,哪怕是个九品小官或不入流的吏员都是难得的机会。 相较于朱元璋废除丞相制,这一政策对大多数官员更为重要,毕竟他们中几乎无人有机会成为丞相,也鲜有人能与之攀亲带故。 然而,这次招考为他们的门生故旧提供了尝试的机会,这么多岗位总能找到适合的。 尤其那些不受待见的子侄,终于不用再为他们的前途担忧。 能正经考取,未来之路也会顺畅许多,虽不及科举出身的官员,但对于没有能力的子弟来说,这是更好的选择。 消息灵通者或有一定人脉的人,都开始关注此事。 随着礼部正式公告发布,学子、家长及官员们既欣喜又无奈。 好消息传来,朝廷这次招考不仅真实可信,而且名额众多,多到让人应接不暇。 这意味着这次考试的机会相当大! 然而坏消息是,据正式公告显示,这次考试的主考官竟然是胡大人。 这可真是令人头疼! 稍微消息灵通的人都知道,上一届的科举考试中,胡大人是如何折磨那些考生的。 直到现在,许多考生只要提到胡大人的名字就紧张得头皮发麻。 如今,一场面向清白家庭的基层官员选拔考试,竟然由胡大人担任主考官。 难道朝廷不怕最后没多少人能通过吗? 得知消息后跃跃欲试的考生们此刻都开始犹豫了。 这考试,还要不要参加呢? ------------ 胡大人再次来到皇宫。 尽管他的脸色不太好,几乎写满了不情愿,但他还是来了。 没办法,有些事情只有朱元璋能决定,如果自己提前安排好一切,到时候这个老毕站出来反对,那岂不是白忙活了? 所以,不管胡大人多么不愿意,他必须来。 走进熟悉的皇宫,看到那些低眉顺眼、小心翼翼的宫女和太监,以及宫中的严肃氛围,胡大人毫不在意。 毕竟太熟悉了。 这就像在后世的世界五百强公司工作十几年做到高管一样,他会因为去别人眼中的“庄严、肃穆”的公司总部而感到紧张? 开什么玩笑! 他不过是个打工的罢了,这里也只是一些房子,没必要太紧张! 胡大老爷只是一名领薪办事之人,哪会有这么多心思。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于是,他一脸坦然地走向谨身殿,看到早已得到消息、站在殿外等候的宋利,便懒散地挥了挥手。 “老宋,陛下有空吗?” “有些事要和他商议。 ” 即便宋利已多次见到胡大老爷将宫中视作自家般自在,仍难以完全适应。 看着胡大老爷晃悠着走进来,毫无其他官员的谨慎之态,大摇大摆地上台阶来到自己身边,宋利苦笑着拱了拱手。 “胡爷,在您面前我虽是宦官,无须拘礼,但您在陛下面前为何不能恭敬些?” “若被他人瞧见您的这般模样,不知会如何议论。 ” 胡大老爷听后惊讶地瞪大双眼。 “老宋,这是何意?” “我哪里不恭敬了?” “自入宫以来,我一路规矩,既没喧哗,也没涉足不该去之地。 ” “再说,我在陛下面前还不够恭敬?” “您难道不了解我的性子?” “我刚接了个新差事,还不算恭敬?” 宋利一听对方反驳诸多,顿时慌了,连忙摆手说道: “是我错了,您恭敬便是,快请进吧,陛下早说过,您来了无需通报直接进去。 ” 胡大老爷满意地点点头。 这才合适。 为老朱家效劳时,若连基本的礼遇都没有,岂不太令人寒心。 对宋利随意拱了拱手后,胡大老爷提起衣摆大步迈向殿内。 谨身殿中,老朱依旧坐在御案后批阅奏折。 “臣胡惟庸拜见陛下!” “嗯,进来吧,赐座,宋利,泡茶!” 朱元璋对胡大人毫不拘束,连头也没抬,直接吩咐起来。 胡大人更是一点都不客气,别人赐座时都是小心翼翼地坐着,而他却毫无顾忌,一屁股坐下,还顺**代宋利,让他泡浓些茶。 等胡大人喝了两杯茶后,朱元璋手头的事才告一段落。 他看着胡大人自顾自让宋利送上点心,忍不住皱眉。 “惟庸,今日特意来找朕,可是有何要事?” 胡大人点点头:“确有一事需陛下决断。 ” “这次考试定在何时合适?毕竟天下之大,各地考生进京也需要时间,但若间隔太久,又会影响朝廷运作。 ” 此事重大,臣不敢擅专,请陛下定夺。 ” 朱元璋听后恍然大悟,难怪胡大人来找他,这事确实不便由旁人决定,最终还是要靠他的圣旨昭告天下。 他沉思片刻,犹豫地说:“惟庸,不如定在三个月后如何?” “以八百里加急传旨,给学子们一些准备时间,三个月应当够了。 ” 胡惟庸微微拱手。 “既然如此,请陛下尽早下旨。 ” “礼部那边熟悉流程,学子们的确需要时间准备。 ” 显然,胡惟庸对考试的具体安排并无太多想法。 老朱说何时便何时,我无所谓。 朱元璋看着胡大老爷满不在乎的模样,无奈地摆手示意他离开。 见到这种散漫的人就厌烦。 虽然办事顺利,茶点也享用过了,但胡大老爷确实不想久留宫中。 随意拱手告退后,他头也不回地走了。 看到胡大老爷那副如在自家般张扬的背影,朱元璋先是一怔,随即轻笑几声,继续埋头工作。 次日,朱元璋下达的圣旨正式公布,朝廷开始在全国范围内选拔基层官员。 各地人士闻讯纷纷赶往应天府。 教坊司内,方孝孺笑着问胡大老爷:“胡相公,我虽已入职但无品无级,能参加此次选拔吗?” 胡大老爷一听就明白方孝孺的想法了。 显然对方认为教坊司职位低微,不是正经官职。 胡大老爷意味深长地盯着方孝孺,让对方感到不安。 其实他在思考,方孝孺一向是正统儒家**,为何现在也想绕过科举直接做官? ------------ 对于方孝孺想参加选拔考试的想法,胡大老爷并未阻止。 他将方孝孺带到报社,又安排到教坊司,不过是念及从前同游青楼的情谊。 当然,也有一点为家族长远考虑的意思。 然而,以胡大老爷现在的身份地位,怎么可能阻止方孝孺追求仕途?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而且,胡大老爷突然有了一个有趣的念头。 方孝孺如今为了做官竟愿意放弃科举之路,这是否意味着在他心里,做官比学问更重要?这消息实在令人振奋。 胡大老爷仔细打量方孝孺后说道:“想考就抓紧准备。 这次考试对你们来说是个好机会,只要通过,很快就能任职。 毕竟谁都明白如今大明多么缺人才。 你的能力不错,这是个难得的机会,好好把握吧。 ” 听到这话,方孝孺激动地连连点头。 他之所以参加选拔考试,正是看中了能绕过科举,这至少能节省三年时间。 若是运气好,或许改变一生。 胡大老爷不知道的是,原来的方孝孺绝不会做这样的选择。 凭他原本自负、固执的性格,绝不会接受这种所谓的“捷径”。 东华门外唱名才是真男儿! 不过现在嘛? 为了官职,竟然打算直接走捷径了! 很好! 真的很好! 胡大老爷素来爱看热闹,见此情景岂会无动于衷。 他对方孝儒若没了那份古板劲儿后会有什么表现也颇为好奇。 快点开始吧,他可等着看戏呢! 不只是方孝儒,随着朱元璋的圣旨颁布,无数学子的眼睛都亮了起来。 他们或在书屋里埋头苦读,或因科举失利在家休整。 历史上那种死板的读书人毕竟少见,多数学子并不真心喜欢四书五经。 谁能真的觉得死记硬背是件有趣的事?不过是为了做官罢了。 现在好了,一次考试就能直接成为正式官员,绕过繁琐的科举流程,这谁能不心动? 这次放出的职位很多,连六部衙门里的低级吏员都争抢不已。 如今放出的可是正式官员,能不动心才怪。喜欢大明:我在洪武当咸鱼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大明:我在洪武当咸鱼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