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胡大老爷再次用行动证实了,朱元璋并没有听错或看错,他的确就是这样的性格。 “不必了,陛下,如果您一定要让我去某个衙门当差,那我的选择就是教坊司!” “这个地方很好啊!” “特别是对像我这样的人而言,有趣、事情不多,还能接触到不少美女!” “这种地方,正好适合我这样好色又懒散的人!” 听胡惟庸说完这番话,朱元璋差点一口气没上来。 这简直是要闹笑话了! 要知道,之前的胡惟庸虽然官职时有升降,但一直还算安分守己。 原翰林学士虽品级不高,却是科举主考官,地位颇受敬重。 后来他直接升任工部侍郎,成为仅次于工部尚书的重要职位。 不过这些都不重要,关键是胡惟庸的身份。 他曾是丞相,**仅因健康问题,并非犯错。 而且,他还有一个更厉害的侄女,如今是东宫太子妃。 这样的人怎么会甘愿担任教坊司管事?这简直让人难以置信。 朱元璋听闻此事,脸色铁青,质问胡惟庸是否真的要接受这个职位。 胡惟庸清楚朱元璋的愤怒,但他心中暗笑。 他知道,即使朱元璋现在不满,事后也会理解。 但若他选择更重要的职位,反而可能惹出**烦。 胡惟庸深知长远之计,于是微笑点头表示愿意赴任。 朱元璋叹息良久,终于明白了一切。 胡惟庸早已看透局势,对他来说,这些官职的高低根本无关紧要。 甚至可以说,他进入教坊司,纯粹是为了自我贬低罢了。 朱元璋心中突然涌起一阵悲凉。 难道自己真的如此可怕,让所有人都不得不采取这样的方式来防范自己? 话已到嘴边,他却又咽了回去。 刚才那是他的感性反应,现在理性告诉他: 这样不拘名声、不畏权势、关键时刻还能献计献策的胡惟庸,正是最理想的臣子。 要是大家都像李善长那样野心勃勃、在意名誉,那才真让人头疼。 想到这里,朱元璋再次凝视了胡惟庸一眼,平静地说: “既然如此,从今天起你就调任礼部吧!教坊司的事,就交给你了。 ” 说完,尽管他已经想通,但仍有些不悦,催促喜形于色的胡惟庸快离开。 他怕自己控制不住情绪,当场失态。 () --- 官员的调动本有固定流程,但对于朱元璋和胡惟庸而言,这些规矩早已被他们打破。 刚得到心仪职位,兴高采烈回到胡府的胡大老爷,连茶都没来得及喝一口,宋利便带着圣旨匆匆赶到。 看着胡大老爷满脸笑意,宋利虽觉无奈,但还是按部就班地宣布了任命。 对像胡惟庸这样的重臣而言,这样的圣旨根本无需跪拜。 鞠个躬就算恭敬了,哪有那么多麻烦事。 事情轻松搞定,胡大老爷手里拿着刚接到的圣旨,另一只手拉着宋利走向正堂,脸上的笑意几乎藏不住。 “哈哈,老宋啊,我终于心愿达成!” “五品多好!礼部郎中,主管教坊司,啧啧,这职位再适合我也不会有更好的了!” 宋利无奈地看着拉着自己的胡大老爷。 整个天下,敢像他这样毫无顾忌地和朱元璋的贴身内侍拉扯的人,只有这么一个。 因为这位爷,行事坦荡。 换了别人这样拉着宋利,朱元璋可能会怀疑对方是不是想巴结内侍,或者打听些宫里的秘密。 但这位爷? 呵呵,他多半是见到“老熟人”,趁机拉住聊聊天罢了。 至于什么巴结内侍、打听宫中秘闻…… 呵,他自己女儿胡馨月现在可是东宫的女主人。 她进宫就跟逛街一样随意,根本不需要这些手段。 所以,拗不过胡大老爷的宋利索性在胡府吃了顿午饭。 胡大老爷安排完胡义后,转头拉着宋利坐在正堂喝茶。 宋利趁此机会,终于问出困扰已久的问题。 “胡爷,您到底图什么?” “怎么就让自己去了教坊司?” “那地方名声不太好。 ” “您这样的身份,何必做这种自毁形象的事?” 胡大老爷毫不在意地摆摆手回答。 “老宋,你这样说就不对了!” “我算什么清贵人物!” “我呀,其实连教坊司都不愿意去,最想做的就是待在家里悠闲地过日子。 ” “唉,可惜陛下不同意啊!” “思来想去,也只有教坊司适合我了。 ” “那里事情不多,美女不少,责任也不大,不用担心惹出麻烦。 ” “像我这种懒散、贪财又好色的人,这里简直再好不过了。 ” “至于名声嘛?” 胡大老爷扬了扬眉,轻蔑地说:“名声既不能吃也不能喝,有何用处?” “是非对错,就让后人评说吧。 ” “反正那时我已经不在了,别人爱怎么说就怎么说好了。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宋利听后苦笑,对这位胡大老爷竖起大拇指。 您真厉害! 宋利原本想劝的话,最后还是咽了回去。 这位爷看得比谁都透彻。 所以根本无需多言。 而且,虽然有些话宋利不便说,但并不妨碍他明白。 他是皇家家奴,更是朱元璋身边的亲信,这些年听到的不该听的消息还少吗? 因此,他对胡大老爷这种韬光养晦的做法更加理解。 这时,宋利也在想,这消息传出后,外界不知他人会作何感想。 实际上,当天礼部就炸开了锅。 教坊司归礼部管辖。 毕竟从名义上看,教坊司的主要职责是为朝廷重大场合提供“礼乐”,而不是经营娱乐场所。 至少表面上看很高大上。 皇帝任命胡大老爷的圣旨刚下达,礼部便知晓了。 于是礼部官员们都困惑了。 “不是,张兄,帮我理理,这胡相转了一圈,连侍郎都当过了,怎么又到我们礼部当郎中了?” 这位官员迷茫是有原因的啊。 对普通官员而言,升迁或罢免都是大事。 但胡大老爷却不同,这种变动对他来说似乎轻而易举。 “你不清楚,难道我就明白?我现在脑袋都懵了!”被问话的张兄直言自己也摸不着头脑。 有人说,胡相并没有犯错,甚至在工部任侍郎时还立下过功。 而且圣旨上明明白白提到,胡相将负责教坊司事务。 这不是明摆着在侮辱人吗? 他可是前丞相、太子妃的叔父,朝中重臣啊! 就这样被安排去管教坊司? 大家担心他会闹出麻烦。 说到这儿,众人不禁心生忌惮。 若换作他们,肯定接受不了这样的安排。 然而接下来,大家发现无论是皇帝还是胡大老爷,似乎都不太在意这件事。 这太奇怪了! 难道胡大老爷脾气如此温和? 这样的屈辱任命,他居然毫无怨言? 这其中一定有别人不了解的原因吧。 正因如此事太过反常,朝野间谣言四起。 李善长也开始忐忑不安。 他无法理解当前的朝局。 无论是朱元璋还是胡惟庸,都在做他从未见过的事。 这种失控感让他焦虑。 但对于胡大老爷来说,他并不在意所谓的名誉和职位。 如今他又得到一套官服,正皱眉思考着另一件事。 似乎那些犯官的妻女都被安置在教坊司? ------------ 作为近年来在朝中掀起波澜的大人物,胡大老爷的消息总是传得飞快。 关键是,关心他的人不少。 对官场中人而言,胡大老爷的境遇或许预示着他们的未来。 即便大多数人难以达到他的高度,但多了解一些总是有益的。 而另有一群人,与胡大老爷的命运息息相关。 他们对这件事的关注,远超旁人。 就在东宫内,太子妃胡馨月凭借各种手段稳固了自己的地位。 此刻,她冷着脸看着太子朱标。 “太子,此事是否有些蹊跷?” “我伯父即便没有官职,也能在家中安享生活。 ” “他并非那种依赖权势才能生存的人。 ” “为何要给他这样一个羞辱性的差事?他曾是丞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如今毫无过错,却要去管理教坊司?” 胡馨月眼中满是愤怒与不解。 确实,此事怎么看都有问题。 一个曾居高位的人,在未犯错的情况下,从工部侍郎的位置卸任,半月后竟被派去管教坊司。 这中间若没隐情,才奇怪呢。 朱标看着愤慨的太子妃微微一笑,握住她的手轻拍了一下! 他对这位太子妃很是欣赏。 胡馨月不仅容貌出众,身材也无可挑剔,虽称不上绝世佳人,但绝对赏心悦目。 更难得的是,她有着常人难以企及的大气与格局。 通常新入宫的女子即便出身显赫、学识渊博,面对复杂的宫廷规则也难免心生畏惧,往往只能循规蹈矩,慢慢适应后再图谋其他。 然而胡馨月与众不同,仿佛自入主东宫之日起,便已然是多年女主人般游刃有余。 无论是应对宫女太监,还是与其他嫔妃相处,她的手腕都堪称高明。 软硬兼施之间,其他妃嫔根本无从反抗,她早已在东宫建立了稳固的威信。 不过,这样一位精明干练的女子,在朱标面前却表现得格外坦诚。 她行事风格与父亲胡大人如出一辙,毫无保留地向朱标讲述了自己所做之事,包括采取的方式和背后的目的。 可以说,胡家子弟最大的特点就是无所畏惧。 也正因胡馨月这种态度,使得如今的东宫格外融洽。 外部有朱标坐镇,内部事务则全由胡馨月主导。 这对夫妻就像朱元璋与马皇后重现,看似波澜不惊,实则稳如磐石。 然而,当胡馨月罕见地神情凝重来找朱标时,他立刻停止手中的政务认真倾听。 不过,听罢她的诉说后,朱标也不禁眉头微皱。 他相信,既然胡惟庸能够担任此职,皇帝也同意此事,那么他们必定有所商议。 作为偶尔需要代父执政的太子,朱标的思维显然比胡馨月更为缜密复杂。 或许平日里胡馨月也能察觉到内室的异常,只是因为涉及到她敬重的伯父,她感到左右为难罢了。 这种事情很常见。 于是,他沉思片刻,谨慎措辞后慢慢说道: “月儿,这件事你不必过于在意。 ” “你比孤更了解胡公的脾性。 ” “他确实不喜欢处理琐事,若能每日在家打麻将,那对他来说便是极好的。 ” “但孤又怎能放任如此人才闲置呢?” “这个职位大概是他和父皇商议后的结果。 ” “甚至,孤猜,这职位可能是胡公主动要求的!” “毕竟,他的性格和喜好,你在胡府多年,应该比孤更清楚。 ” “所以,孤建议你先什么都不做,等几天看看情况。 ” “如果没有别的变动,你回胡府看看胡公也无妨。 ”喜欢大明:我在洪武当咸鱼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大明:我在洪武当咸鱼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