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实际上,他们能如此冷静,是因为经历了多次考试,即便做了充分准备,也总在考场中遇到挫折。 这让他们明白,无论准备多么周全,结果可能依然不尽如人意。 既然如此,不如顺其自然,随遇而安。 会试不过是这样,无论怎样准备都会受挫,倒不如听天由命。 至少这次,他们算是尽兴了。 抱着这种态度,考生们坦然等待试卷。 然而,当试卷发放下来,他们慢慢翻开一看,全都愣住了。 许多人不敢相信,又仔细核对了一遍题目,确认无误。 随后,不少人都直接翻到试卷的最后一题。 老考生们知道,这最后一题总是令人意外的“惊喜”。 但当大家看到这道题时,再次怀疑自己的眼睛。 题目是:以《圣乍无疆》为题,作一首诗词。 咦? 这不会写错了吧? 这样的题目,怎么会出现在最后? 这难道也是胡大老爷设计的题目? 难道胡大老爷这次改变了套路? 否则怎么会出这种题目? 或许在童子试中,这样的题目还有一定难度。 但对于能参加会试、一路过关斩将的考生来说,这种题目简直不值一提。 说到底,他们即使喝醉了也能轻松解答。 虽然未必能达到青史留名的程度,但成绩肯定不会差。 可为什么,这样的题目会出现在最后面? 难道……胡大老爷这次换了一种方式? 考生们既兴奋又忐忑地看向前面的考题。 一看之下,大家不由自主地皱起眉头。 似乎,这次的题目并不难。 众考生疑惑不已。 这么简单的吗? 这简直是天上掉馅饼啊。 县试那样的小考,把他们折磨得死去活来,到了会试却只考这个? 不过,考生们并没有完全放松。 毕竟之前多次被胡大老爷设下的陷阱坑惨。 可以说,他们能走到今天的会试,学问确实不错。 但大家心里明白,很多学识更好的同窗之所以落榜,只是因为少了点运气。 那一点点运气,就在于他们是否能在规定时间内找到最正确的解题方向。 找到了就能一路顺利,找不到的话,只能遗憾退出。 这就像后世尖子班的考试,基础题并不能拉开学生间的差距。 因为能进入尖子班的学生,对这些题都不会有问题。 真正决定分数高低的,还得看附加题。 那些奇特的附加题,才是衡量学生实力的关键。 胡大老爷看似随意的行为,无意间发挥了这种作用。 然而,一路过关斩将的考生们,看到这看似简单的考题时,顿时慌了神。 这样设置,是不是意味着这段时间的放纵显得有些愚蠢? 仔细观察前面的内容,好吧,全是四书五经里的东西,这倒也罢了。 更关键的是,一眼就能看出,这些题目的难度其实不大。 不过,这里有个问题。 这些考题的数量,是不是有点多了?一道接一道,有默写、有填空、还有需要分析的…… 可以说,平时课堂上老师用来考核的题目,这里全都有。 难不难? 一点也不难! 都是最基础的题目,平日被老师用戒尺反复督促,早已牢记于心。 也就是说,只要读书读得好,即便是死记硬背,这次也能轻松通过考试。 虽然题量大了些,但只要记忆力好、速度快,不仅可以通过考试,对那些认真学习的学生来说,这次甚至有望成为会元! 可明白这一点后,考生们却想哭。 为什么他们在考前不好好复习呢? () --- 考生们此刻真是愁眉苦脸。 这些题的答案,他们全都知晓,也都学过。 问题是,尽管他们早就学习过这些内容。 先前他们都在纵情享乐,哪里顾得上复习。 摆烂就该彻底,哪有半途而废的道理。 于是,所有考生这段时间根本没碰过书。 可问题是,这些日子的放纵已让他们忘掉不少知识,而他们甚至在考试前一天晚上仍在玩乐。 这样的状态下,还能记得多少?要知道,基础知识总是最无聊也最难记住的,必须下苦功才行。 偏偏这些内容因枯燥反而最容易被遗忘,毕竟平时用不到。 因此,考生们都很迷茫,看似简单却做不出来,只因忘记了。 不过,并非所有人都焦虑,比如贡院里的解缙,看完试卷几遍后,既懵又庆幸。 他本就没想过这次能考上,所以彻底摆烂。 但这些题目对别人或许是难题,对他而言却是送分题,之前的摆烂现在看来就像挖坑自埋。 礼部和那位胡大人到底什么意思? 童子试和乡试时,总有人刁难考生,怎么到了会试反而变得宽松了?解缙看着眼前的题目,觉得自己这次肯定没问题。 他天生记忆力极佳,过目不忘,只要读过的书就不会忘记。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即便最近没看书,他也相信能轻松答对。 这种轻而易举的感觉却让他不安,毕竟他一路艰难走到会试。 他怀疑这是不是太容易了。 算了,不想了,先答题吧。 反正题目这么简单,大家应该都能应付。 然而,他突然意识到自己的想法有问题。 其他人并不像他一样过目不忘。 那些考生之前学的东西,如果不复习,忘掉一大半是常事,玩得太过分甚至可能忘掉七八成。 普通人能力和记忆本就有限,想想后世的学生就知道,高考前拼命学习,考完放松几天,知识就忘得差不多了。 大学之后更是忘得更多。 既然后世人如此,为什么这个时代的人能记住那么多经史子集?难道那时的人比现在聪明吗?想到这里,解缙不禁冒冷汗。 此时此刻,贡院内所有考生都焦急万分。 这些题目明明都很熟悉,只要稍微回忆一下就能想起来,可偏偏就是想不起来,那种大脑空白的痛苦让人难以忍受。 若不是因为大家最近都沉浸在摆烂的状态中,温习功课的事情完全被抛诸脑后,也不会陷入这样的困境。 解缙心里清楚得很,自己的行为已经引起了轩然**。 他曾在众人面前信誓旦旦地说出那些话,现在想抵赖都难。 既然如此,不如先把眼前的试题做完,考完再说其他。 考生们一个个急得直跺脚,恨不得立刻揪出那个带头摆烂的人好好教训一顿。 若非如此,心中之愤难以平息! 正当所有考生咬牙切齿之时,真正的幕后操纵者、罪魁祸首——胡府的胡大老爷,此刻正笑得像只狡猾的老狐狸。 他怎能不高兴! 毕竟从县试到府试、院试、乡试,一路设下难题。 让大家误以为题目越来越难,甚至成为一种习惯。 到了会试却反其道而行之,正是胡大老爷想让考生摸不清他的心思,只有这样,才能持续考验这些考生。 否则,他在士林间的名声岂不是太过完美了? 几天时间转瞬即逝。 考生们匆匆交卷,满心悔恨地离开了考场。 一旦走出考场,众人满腹怨言,悔恨不已。 ------------ 贡院门前,等候考生的依然是书童、家人和师长。 对于贡院开门后的状况,他们早已有所预感。 毕竟县试和童子试时,大门一开,学生们不是痛哭就是咒骂,已成常态。 简而言之,这场科举若不难倒一些考生,外界反而会觉得奇怪。 说到底,这种考试就是为了筛选人才。 谁没有对手呢,对吧? 所以,门外等待的各路人马早已料到会有这样的结果。 然而,世事无绝对,预料之外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考生们走出贡院虽在抱怨,但神情中似乎并不十分激动,反而带着几分心虚。 这情况似乎有些问题。 不管是刚走出考场的考生,还是在外面等待的人群,此时此刻都不愿过多纠结其中的是非。 毕竟,无论考试结果如何,事情已经结束。 就算你现在后悔或怎样,又能有什么改变呢?难道你现在埋怨几句就能扭转局面或是提升成绩吗? 当考生们逐渐靠近时,人们终于听清了他们的抱怨,顿时愣住了。 这不对劲啊! 为什么感觉他们在指责自己? 仔细一听…… “该死的,我真是头猪!怎么会相信他们的鬼话?真是读书不用心!亏大了!” “基础题啊!我居然连基础题都做不好!我真是太不应该了!” “骗子!**朋友的骗子!居心不良、害人不浅、**至极……” “完了,完了,完了……” …… 听着这些人的絮絮叨叨和自责之词,不仅是他们的亲友,就连旁观者也惊呆了。 这是怎么回事?胡大老爷又搞出了什么新花样? 为何这些人不再抱怨胡大老爷,反而开始自责? 难道这次考试还能净化心灵,让人反省自身? 而且,这种现象是不是范围太大了? 感觉所有走出来的人似乎都在自责。 难道他们都出了什么问题? 还没等大家搞清楚状况。 毕竟这些人现在的状态很诡异,谁也不敢轻易接近。 所以之前他们只是观望,一句话都不敢说。 接着,一位考生可能因情绪崩溃,直接跪在一个精神矍铄的老者面前痛哭流涕。 “老师,我错了!我真的错了!” “我真是后悔死了,为什么当初不好好复习,为什么不听你的话呢!” “现在一切都完了,我真的好后悔!” 那位被他护住的老者,显然不是什么赫赫有名的大儒。 否则的话,其他的考生应该都能认出他来。 不过即便如此,此刻他们看到对面师徒俩凑在一起满脸哀伤的模样,心里也不禁一阵酸楚。 因为他们也在后悔! 有个考生觉得光骂几句不解气,索性左右开弓狠狠抽了自己几巴掌。 一边打还一边不停地咒骂:“该打!真的该打!简直该死!我怎么这么笨!” 眼见那边已经动手了,或许给了旁边的人一个提醒。 之前眼睛通红、不断抱怨的某考生突然转向身旁的另一位考生,愤怒地大喊: “张承德,你为什么要害我?” “我在家老老实实读书,你却一次次上门拉我去玩,你是不是盼着我落榜心里才痛快?” “现在我栽了,但我告诉你,咱们从此恩断义绝!” 至于你我两家的关系,以后有的是机会跟你清算!” 被指责的张承德本就心情不佳,此刻听到这话更是火冒三丈。 “恩断义绝?清算?” “我们两家三代的情谊,还有你我十几年的交情,你就要这样断掉?” “好!断就断,我就当这些年白眼瞎了!” “但我要告诉你,我有没坑过你?” “我是不是也没好好复习?我自己不想上榜,不想考中吗?” “我也被人骗了啊!” “啊啊啊,我们刘家世代耕读,就这样被坑了啊!” 两位平日里嚷嚷着要绝交的学生,此刻说到动情之处,竟相拥痛哭。喜欢大明:我在洪武当咸鱼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大明:我在洪武当咸鱼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