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家人之间的随意和自在,才是真正的家庭氛围。 他和父皇、母后也是一样,行礼之后便如普通人家般相处。 朱标好奇地在正堂走动,这儿摸摸,那儿看看,像极了一个走亲访友的胖男孩。 无意间,他发现了一个整齐的小盒子。 打开一看,里面是一套没见过的“棋子”,包括军旗、上柱国、柱国、上护军等十二类,数量各异。 这些字朱标都认得,是武将的勋阶,从最高的上柱国到最低的队正,简直就是简化版的大明武将官阶。 再仔细一看,盒子背面竟然有横平竖直的线条,这难道是一种棋?朱标越看越困惑,这是他从未见过的棋子和棋盘。 胡大老爷就在旁边,朱标虽然自己弄不明白,但可以开口请教。 胡大老爷此时正看小丫头吃东西心情很好,所以朱标提问时,他回答得还算客气。 “殿下,这叫军棋,是我随意发明的一种新棋类。 ” “玩这个有专门的规则!” “这样吧,我们摆开棋局来下一盘,你就明白了。 ” “规则很简单,了解基本规则和棋子作用就行,其他不过是动脑罢了。 ” 随即,胡大老爷详细地向朱标讲解了军棋的规则。 其实,这规则并不复杂。 特别是对朱标这种自幼随朱元璋征战长大的人来说,更简单不过。 无非是事先规划、算计,再行动而已。 尽管将战场搬到了棋盘上,但其中的本质并未改变。 说穿了,还是双方统帅之间的斗智斗勇和博弈。 对此,朱标相当熟悉。 毕竟,别看他从未正式统领军队。 实际上,他从小就是在军营中长大。 作为朱元璋的长子,他主动或被动接触到的军事教育数不胜数。 关键是,教他的“老师”们个个声名显赫、战功卓着。 常遇春、徐达、傅友德、王弼、蓝玉…… 仅听这些名字,就知都是凭实力打出名声的大人物。 他们的毕生所学传授给朱标时毫无保留,倾囊以授。 毕竟,江山是他们打下的,朱标是不可动摇的继承人,不教给他还能教给谁? 因此,朱标学习了后勤、行军、军纪、堪舆、侦查、布阵、结营、出击、攻城、防守等内容。 各类技术和大战中积累的经验,如涓涓细流般传授给朱标。 尽管只是理论教学,但老师足够专业,内容也足够扎实,学习者又十分专注,效果自然不同寻常。 况且,朱标虽非弓马娴熟的武将,但身为朱元璋之子,他对军权怎能不敏感?对战场又怎会陌生?因此,他在军事理论上已相当充实。 于是,在等待午膳时,朱标与胡大老爷连弈两局,心情甚佳。 那种布局谋划、随机应变、相互攻守的乐趣,实在难以言表。 比起平时下围棋,这不知有趣多少倍。 围棋不过是慢慢摆放黑白棋子,哪有这里喊着“上柱国”“校尉”“都尉”这般有趣。 然而,眼看午膳时间到了,朱标突然想到,胡府应该还有一个大舅哥吧,人呢? 正疑惑间,他看到早已相识的大舅哥胡仁彬风尘仆仆赶来。 不过,朱标仔细一看,这位大舅哥虽风尘满面,但家人习以为常,想必平日也是这般。 看来,他并非特地为己而来。 再细看,身上满是泥土,手虽刚洗净擦过,但那股土腥味却遮掩不住。 莫非是去田里忙活了? 朱标对这位大舅哥的装扮感到惊讶,但眼看午膳即将开始,也不便多问。 待下人将备好的菜肴端上桌后,朱标愣住了。 不对劲啊,这些菜孤从未见过! 这就是爱妃念念不忘的美味吗? 朱标小心翼翼地尝了一口,立刻被惊艳到,泪水都快流出来了。 这味道太美妙了。 --- 身为太子的朱标,作为老朱的嫡长子,自幼便未受过什么苦。 锦衣玉食对他来说绝非夸张之词。 他出生时,老朱已自立为吴王。 身为世子的他,又怎会经历困苦?后来更是荣升大明帝国的太子,享受全国的供养,山珍海味从未间断。 然而,即便见多识广的朱标,此刻也觉得自己以往的日子都浪费了。 “胡公,这是什么菜?” “这是小月儿喜爱的爆炒黄鳝,我常劝她多吃些,这菜补气血效果很好。 ” “黄鳝?我吃过黄鳝,有股土腥味,但这完全没有,还特别爽口,这是为什么?” “哈哈,这就是厨子的技艺高超之处。 我酷爱美食,没事就研究,自然有所收获。 ” “原来如此,原来是胡公的妙思啊!那这个呢?看起来像是鸡肉,但吃起来又不像。 ” “这是油炸鸡排,用的是去骨鸡肉,腌制后裹上面衣油炸而成,所以外观虽不像鸡,但味道极佳。 ” “确实如此,味道浓郁无比,难怪爱妃思念娘家的菜肴。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若我平时能吃到这种美食,恐怕看宫里的菜都没胃口了!” “太子殿下过誉了,这只是些小手艺,我也是为了家人吃得更好。 ” “嗯,胡公所言甚是。 古人云,民以食为天,连饭都吃不好,那还有什么可追求的呢!不过,胡公此物何意?为何孤仍辨认不出?” “这个倒简单,是春卷罢了。 外皮由鸡蛋制成,里面包着肉、蔬菜,还有小月儿喜爱的糯米。 ” “啊!今日所上的菜肴,莫非都是爱妃平日喜欢的?看来她在府上确实备受宠爱,这些菜肴孤从未尝过。 ” “哈哈,若殿下这般说,倒是冤枉了我。 宫中也有这样的菜肴,只是花样比不上我这儿多罢了!” “怎么可能?宫里有的话,为何孤未曾品尝?难道父皇和母后会独享而不同我分享?” “殿下或许难以置信,但事实确实如此。 陛下已命臣厨房的厨子将这些菜肴传授至宫中。 ” “然而,这些菜肴于皇家来说,既不能登大雅之堂,也不符合礼制,更不能常吃,对身体也不利。 ” “或许正因为如此,陛下才刻意隐瞒殿下吧!” 胡大老爷一番话,让朱标愣在原地,手中的筷子停在半空,满面惊疑地看着他。 “胡公的意思是,这些菜肴,宫里全都有?” 胡大老爷笑着点头。 “不错,我每次入宫,若在宫中用餐,与陛下的菜肴实则相差无几。 ” “哦,这中间的春卷,陛下倒是很喜欢,只是他不喜欢加糯米。 ” 听罢此言,朱标陷入沉思。 娘的,这太子岂不是白当了? 明明住在禁宫里,东宫与谨身殿、坤宁宫仅一墙之隔。 自家父亲却一直瞒着自己享用美食。 要不是今日胡公点破,还不知何时能知晓此事。 啧啧,怪不得爱妃想念娘家的饭菜,这该死的,谁会不惦记。 不行,得多吃几口,全都尝尝!也许是觉得说话影响了进食速度。 朱标索性连问都不问了,直接低头猛吃。 顾不上风度了,跟身旁同样大快朵颐的胡馨月一样,他也是吃得热火朝天。 朱标不开口,胡大老爷也乐得轻松。 他也没心思解释太多,毕竟这些菜他自己也挺喜欢的。 一时之间,四人坐在正堂里默默吃饭,仿佛饿极了的饥民在享用难得的饱餐。 半个多时辰后,实在吃不下的朱标意犹未尽地放下碗筷。 这时他才发现,自己的肚子已经明显鼓起来了,整个人似乎胖了一圈,十分夸张。 可一想起刚才的美味佳肴,朱标觉得这一切都值得。 收拾完桌上的残羹剩菜,端起侍从送来的清茶,朱标有些不好意思地向胡大老爷提出请求:要一个厨子! 没办法,尝到这样的美味,再让他吃东宫单调的饭菜,实在难以忍受。 若是每天都能享用这样的美食,那该多好啊。 胡大老爷爽快答应,这事很简单,从厨房调一个出去就行。 反正厨子不止一个,让擅长做小月儿喜欢菜肴的那位去东宫最合适不过。 这样既能保证小月儿在宫中的饮食质量,也能预防后宫中常见的毒害。 上辈子虽未经历,但也听说过后宫争斗的传闻,其中一种狠辣手段就是在厨房动手脚。 如今派自家厨子过去,至少能让小月儿在饮食安全上无忧。 于是,朱标爽快地答应了。 朱标见目的达成,高兴得合不拢嘴。 饭后,朱标在胡大老爷的陪同下参观了胡府。 不经意间,他们来到了后院。 在那里,朱标看到了胡仁彬种植的红薯。 朱标虽然从小在民间长大,对五谷杂粮还算熟悉,但眼前的植物他确实不认识。 想起上次胡大老爷在府中种出的土豆差点动摇国本,朱标好奇地询问。 “胡公,这是什么?孤似乎从未见过。 ” 胡大老爷没有详细解释,只是随意回答:“哦,这叫红薯,是我让逆子试种的。 ” 朱标得知不是胡大老爷的主意,立刻减少了兴趣。 而且,他心里也在想,土豆这种东西不可能再有新品种了吧? --- 回门宴结束后,朱标和胡馨月的回门之旅接近尾声。 对胡大老爷和胡馨月来说,这是一次令人满意的经历。 毕竟,胡馨月刚入宫,对身份的转变还不太适应,时常想念家。 对她而言,胡府里那个充满花香鸟语的小院子,以及那些让她感到无比熟悉的闺房才是真正的家。 在这里,她可以自由自在。 任何烦恼都有大伯为她解决。 她按自己的意愿生活,无人敢干涉。 所以,当她在宫中感到迷茫时,回家吃顿饭,尝尝熟悉的菜肴,看看亲切的大伯,心情就平静下来了。 又可以继续回到东宫了。 对胡大老爷来说,自家小丫头突然成了别人家的儿媳,去了夫家。 即便对方再尊贵,终究不是自己家的人。 这多少让他有点不适应。 现在小丫头回来了,又能见到这活泼可爱的孩子了,这比什么都让他高兴。 至于宫里的那些事…… 哼,他家侄女好不容易嫁入朱家,若是在宫中受了委屈,就把人接回来就是了。 所以,能见到自家侄女,能跟她一起和和美美地吃饭,对他来说就已经足够。 可朱标却不高兴了。 回程的马车上,他一脸幽怨地看着自己的妻子。 “爱妃,朕没想到你平日里吃的是这样的美味!” “怪不得你不习惯东宫的伙食,要是朕以前天天吃这个,估计也受不了。 ” “不过,你为什么不早带个厨子进宫呢?” “朕看,胡府的厨子用的不过是寻常食材,既没有山珍海味,也没有什么名贵食材,靠的全是手艺。 ”喜欢大明:我在洪武当咸鱼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大明:我在洪武当咸鱼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