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这太子妃也是个聪慧之人,再加上胡相爷的支持,怕是在宫中也能横行无忌了。 ’ ‘哦对了,陛下和皇后对这丫头也是宠爱有加。 ’ ‘如此看来,将来这皇宫迟早得由这丫头当家做主了!’ 女官心中的嘀咕暂且不提,胡惟庸正将府中事务一一交代给胡馨月。 “月儿,方才说的这些,你得尽快上手。” “若是连个胡府都管不好,将来如何掌管东宫?” “其实说起来,两边的事务大同小异。” “你看,在咱家,来拜访的是官员,去了东宫,拜访的依旧是官员;” “在咱家,你管的是下人、钱财,去了东宫,管的还是下人、钱财。” “虽说下人的身份变成了内侍、宫女,但他们都是为老朱家效力的,而你可是老朱家的正牌儿媳。” “所以,该管的就管,不必客气!” “你真正的挑战在于后宅的管理。” “不妨拿咱家练练手,伯父后宅里的那些姬妾,可都是宫里出来的。” “她们对宫中的规矩再熟悉不过了。” “论年纪,她们与东宫那些侧妃相仿,论身份,她们反倒是你的长辈!” “所以,若能管好她们,你便能管好东宫了!” 胡馨月对胡惟庸的教导丝毫不敢怠慢。 了解的越深,胡馨月越发感受到胡惟庸对她的真心实意。 他毫无保留地对她好,从未提过任何回报,反而叮嘱她不要过多照顾堂兄,让他自己去闯荡。 如今,他甚至将整个胡府及后宅交给她打理,为她将来掌控东宫做准备。 在这个过程中,她逐渐领悟了何为刚柔并济、大义在握、手腕高明。 作为太子妃,坐镇东宫、不偏不倚,成为幕后主人,何尝不是一种智慧? 随着婚期临近,应天府一片热闹。 太子与重臣后辈的联姻,自然引发了广泛讨论。 皇宫更是频频运送金银珠宝、奇珍异果至胡府。 与此同时,胡馨月的“培训与实操”在胡府有条不紊地进行。 她的理论知识与日俱增,尤其在礼仪与规矩方面,由皇后身边的女官亲自教导。 若能达到她们的严格标准,胡馨月在这方面的造诣将远超大明众夫人。 她的进步得益于老师的专业与自身的勤奋。 在学识方面,胡惟庸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胡馨月在胡仁彬学习时也未曾懈怠。 胡惟庸更鼓励她光明正大地学习,因此四书五经、杂学、农业等,她无一不精。 除了实践经验稍显不足,她的知识储备已超越许多官员。 这样的学识在宫中足以令小门小户出身的女子望尘莫及,即便是大户女子,也大多局限于传统技能与诗词四书的学习。 胡惟庸精心培养的胡馨月,谁能与之相提并论? 背景与出身更是天壤之别。 大明上下,谁不知胡大老爷是洪武皇帝的挚友? 谁不知他因病辞去丞相之位? 谁不知陛下与皇后亲自开口,要与小月儿结亲? 胡家小月儿入宫后,不必依赖伯父的权势。 仅仅陛下与皇后的支持,便足以让她在宫中如鱼得水。 谁能与她比肩出身? 更何况,她一入宫便是太子妃。 皇宫之中,除陛下、皇后、太子外,她便是至高无上的存在。 身份如此尊贵,很多时候无需动用手段,大势便足以碾压一切! 何况,这妮子如今研读了不少后世女强人的书籍,已然能够独当一面。 女拳这玩意儿,最初确实有些用处。 它最初是为了让女性站起来,掌握自己的前途与命运而奋斗的。 其中涉及家庭、事业、子女教育与培养的方方面面,虽不专业详尽,但对小月儿来说已足够。 这些知识足以让她系统、科学地走上自强之路。 至于其余,还需她随机应变。 如今的她,大义、名分、背景、才学一应俱全。 作为太子妃,东宫后院的管理不在话下。 唯一令人忧心的,是朱标的寿命。 不止朱标,明朝皇帝除朱元璋与朱棣外,大多寿命不长。 除却长生药的因素,恐怕老朱家的体质也不甚健康。 想到此处,胡大老爷也不禁挠头。 这事儿棘手,且敏感,他不便直言。 牵涉皇家最尊贵几人的健康与寿命,即便是专门的御医,言辞也需字斟句酌。 御医尚且如此,更何况他? 即便胡馨月成为太子妃,有些话也不便明说。 毕竟,大家都吃,效果似乎也不错,你凭什么突然拦住别人不让吃。 关键是,你不让人吃也就罢了,还非要说里面有毒。 这话谁敢说啊? 说了之后,别人不得怀疑你的动机和目的? 一想到那种情况,胡大老爷顿时觉得格外麻烦。 算了! 还是自己想办法吧! 其实说白了,对于皇家来说。 老朱家不缺各种补品和珍奇滋补物,他们真正缺的是正确的保养之道。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同时,没人敢挑破丹药有毒这件事。 只要把锻炼身体、不吃丹药这两件事抓起来,皇家的人只要不出意外,都能活很久。 眼下,要琢磨的只有一件事了。 到底该怎么把这事儿说出去。 胡惟庸在房内转了好几圈,直到胡义在门外高喊。 “老爷,今天的报纸送来了!” “嗯,放这儿吧,给我准备点肉干去,总觉得嘴里有些寡淡!” “唉,好的,老爷!” 胡义放下报纸就出门给胡大老爷安排零嘴去了。 这是胡大老爷不为人知的一个小爱好,他总喜欢弄点吃的东西在嘴里嚼着。 没办法,上辈子烟酒没断过,如今这个时代,既然没了自己喜欢的香烟,那就趁机断了这事儿,挺好。 只不过,心理上多少还是有些不习惯,因此弄点吃的在嘴上抓挠抓挠。 反正家里不缺这点银钱,怕什么! 安排完以后的胡大老爷看着新送来的大明周报,猛然间心头一亮,计上心头。 对啊! 咱不方便直接劝,但咱可以让老朱家几个人主动看到啊。 看样子,是时候再来一个马甲了! 正好,之前他已经有了、陈近南两个马甲了,对于开马甲这事儿真是一点意外都没有。 不过,这两个马甲方孝孺和解缙是知道的。 如今要干大事儿,那自然不能用老马甲了,得开新号。 而且,既然聊的都是养生之类的话题,那便开个新号,赛华佗吧! 这名号,喊出来就有气势! 当即,胡大老爷立马挥毫泼墨地写起了赛华佗的第一篇科普文。 此文深入剖析了丹药的弊端,并揭示了长寿的真谛! 表面看似仅是提倡锻炼身体,如长跑等。 实则逐步阐明了跑步等运动对心肺功能的益处。 接着,豪不避讳地编造了几个“长寿村”的案例。 不怕人不信,毕竟文章里已提供了验证的方法,试试便知。 写毕,胡大老爷将这篇文章秘密投送至报社。 (本章完) ------------ 大明周报社,作为胡大老爷亲手创办的衙门,其规矩自然由胡大老爷一言九鼎。 可以说,大明周报社从一开始便确立了收稿、审稿、交叉审稿、定稿、刊印等完整流程。 胡大老爷再怎么说也是见过世面的人。 他可以选择尽快辞官,也可以选择颓废度日,但他绝不会作孽。 既然这大明周报社是他胡惟庸创办的,他就不能因为一时的懈怠而使其沦为笑柄。 更何况,但凡后世人都明白,明确流程与规章后,办事反而更轻松。 法治之所以优于人治,就在于其程序性与规范性。 减少了调整与琢磨的空间,也就大大减少了工作量。 大明周报社更是如此。 对于报社而言,整个层级的流程非常清晰。 谁该做什么,事归谁管,该由谁签字,一切都在明面上。 胡大老爷安排的这些流程,看似束缚了人,实则用惯后,人人都觉得舒坦。 分工合作,责任分明。 当然,出了问题,推卸责任也是不可能的。 这不,负责收稿的小吏此时正皱眉。 “赛华佗?娘的,这特么谁啊,名号这么狂?” “嘶……养生,炼丹,长寿……” “这特娘的怕是皇上看了得出大事吧!” 但凡在报社混的,如今多少都懂点规矩。 其他的或许他们不清楚,但每期的报纸都会送到陛下案头,这消息是经过胡大老爷确认的。 官员们对胡大老爷的信誉深信不疑。 既然胡大老爷说陛下每期都看,他们便不敢心存侥幸,认为某期文章出了问题陛下会不知情。 眼前的这篇文章,文笔流畅,讲解深入浅出,仿佛有一种娓娓道来的亲切感。 然而,对于他来说,这些内容他并不熟悉。 不懂的东西写出来,他该如何审阅?若无法确认其真实性,将来惹出麻烦,又该如何应对?尤其是那些丹药,自古以来有多少皇帝曾服用?追求长生、炼丹的,远不止皇帝,许多大儒名士也曾炼丹,难道他们不知道这玩意儿有毒?他们可是真把丹药当宝贝,不仅自己服用,还赠予亲朋好友。 若非交情深厚,他们绝不会轻易相赠。 历史上,甚至有皇帝将炼丹之人请入宫中,专门为其炼丹。 道教也曾多次被封为国教。 若文章所言属实,必将引发轩然;若是无中生有,恐怕连陛下都会震怒。 思来想去,负责收稿、初审的编辑还是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毕竟胡大老爷早有安排,有些东西你可能不懂,但只要文章通顺,内容有看点、有噱头,就报上去。 反正出事了,也不是咱们自己写的文章,怕什么?虽然要担点责任,但板子终究落不到咱们头上,毕竟咱们也不是什么都懂。 不久,这篇颇为离经叛道的文章便摆在了主编的桌上。 看着文章内容,主编也陷入了纠结。 他比下面的小编多了几分见识,至少他知道丹药确实能致人死亡。 虽然不清楚是过去炼丹技术不精,还是文章中所说的丹药本身有毒,但丹药有危险是肯定的。 至于后面的养生部分,主编倒是非常认可。 毕竟,有些道理,普通人或许不知,但医家和有学问的人,心里都是有数的。喜欢大明:我在洪武当咸鱼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大明:我在洪武当咸鱼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