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善长错愕地望着玉阶之上的朱元璋。 正值春秋鼎盛的朱元璋,丝毫不见老态,有了殿阁大学士帮忙处理奏疏,精神更胜从前,仿佛年轻了十岁。 但无论怎么看,他依旧是朱元璋,可做事的手段,却让李善长刮目相看,甚至忍不住在心里腹诽:陛下这是鬼上身了吗? 以前的朱元璋在他看来,可以称得上刚愎自用,而现在的朱元璋,比他还不要脸! “哈哈哈,韩国公怎么不说话?” “……” 李善长也不想当哑巴。 可他现在说什么都是错的。 拒绝陛下? 那是有异心。 答应陛下? 新官制得罪的那群人,只怕会将怨恨全部转移到他的身上。 毕竟刘基如今可是御前红人,督察院左都御史,看谁不顺眼就能弹劾一本,而他韩国公只是太常寺卿,豁出脸皮去,连刘崧都扳不倒。 李善长想当滚刀肉,朱元璋却不打算成全他。 “既然韩国公不反对,那就是默许了,咱就知道,韩国公一心为公,定能再度精简各部各司的官员,各位爱卿,你们认为应该按照老先生的来,还是再等等,等韩国公用他那一套吃苦受累的法子,给大家总结一下做事的经验过后,咱再行填补空缺人手?” 文武百官看向李善长的眼神,都变得敌对起来。 哪怕是淮西集团的功勋,想到李善长为了获得陛下好感,竟不惜高调彰显自己的功德,生怕被人卖了还数钱,又有刘崧与陆仲亨的前车之鉴。 唐胜宗立即跳了出来:“陛下,末将支持按新官制来,所有任命都按能力来筛选!” 军中功勋之后也有不少,他们拼死拼活打仗,确实也是想给后代谋个便利。 可想立足于军中,还是得靠军功。 这样一来的话,他们这些本来就在军中占据一席之地的老将,只要狠下心来管理族中子弟,趁着在位时,提拔后辈一把,按照能力来分工的话,就不用担心比他们身份更尊贵的皇亲国戚,横插一杠,骑在他们脖子上拉屎。 哪怕是淮西的武将勋贵也是分等级的! 像徐达、李保儿还有汤和、死去的常遇春,这些都是陛下的心腹,唐胜宗他们这些武将,能力不及他们,便自诩不输给这些人的后代。 别的不提,常遇春的长子常茂,年纪轻轻便继承了郑国公府,一个黄毛小子,还要力压他们一头,唐胜宗早就不服气了。 “末将也认为,应该按照能力来任命官员。” “有句老话说得好,王侯将相……” “咳咳咳!” 刘基重生地假咳一声,打断了那个胡乱套用老话的武将,朝着玉阶之上,拱手一拜。 “老臣认为,像韩国公这样,一人能够身兼数职的治国大材,并非人人能够拥有,老臣推敲的官制,不可再行精简,还望陛下能够怜惜百官。” 李善长被刘基一通吹捧,脸上并无半点开心之色。 反倒是用凌厉的目光,狠狠地瞪了一眼刘基。 好你个刘神棍,居然敢设套利用我当垫脚石! 刘基看到李善长气得脸色铁青,却只能一言不发,吃了这个哑巴亏,心情十分舒畅。 这事可不是他和陛下做得不厚道,谁叫李善长自己跳出来逞能,还要捂刘崧的嘴,想着让百官埋怨陛下待人苛刻。 这一回,陛下能把搅屎棍掰折了垫在脚底下,完全是李善长自讨苦吃。 朱元璋则故作沉吟地问李善长:“韩国公,你认为真的不能再精简了吗?” “陛下!臣认为刘老大人的新官制,更适合我们办差!” “臣附议!” “臣也一样!” 文臣们生怕李善长,为了突出自身的能力,大包大揽再让他们自掏腰包请幕僚请人手伪造能干的功绩。 权衡利弊,在新官制还是再精简之间,一股脑地全部选择了支持前者。 本来任何一种新的制度,在推行的过程中,都会碰到各种利益既得者的阻碍。 哪怕强硬地推行开来,最后朱元璋这个皇帝,还有改革的推行者刘基,都会遭到怨恨。 眼下好了,不少人的眼神,像淬了毒似地盯着李善长。 “韩国公府的子侄和姻亲,是不打算入朝为官了吗?” “李佑的父亲出了事,此人以后能不能得到重用还两说,李祺以前颇得陛下喜欢,可这两年也逐渐疏远,丁斌更是摔伤了头,不知何时能好。” “难怪韩国公要让陛下再次精简官员,原来是他吃苦受累,也见不得别人轻松。” 何况他们现在做事,根本就不轻松! 这些人议论的声音可比刚才刘崧三人交头接耳大得多,许多人就是故意让李善长听到的。 李善长深吸一口气,压下这口恶气。 无他。 除了因为自己目前势单力薄,打嘴仗赢了也是输以外,更因为……这些人说得对! 李善长目光幽幽地盯着龙椅上的朱元璋,嘴角噙起一抹冷嘲的弧度。 先赢不算赢,一时失利算得了什么。 韩信当年能忍胯下之辱,他也能够在这大明朝堂当一位无牵无挂的孤臣。 你们要恨,也不能让你们白恨,白替刘基担了一回恶名! 李善长眼中闪过一抹凌厉之色,在朱元璋和刘基认为大局已定时,往烈火上泼了一桶油。喜欢大明皇孙:老朱偷听我心声哭懵了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大明皇孙:老朱偷听我心声哭懵了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