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韩国公请进来吧,本官还有要事处理,走不开身,就不去亲自迎接了。” 不是王时中想欺负一个老人家,哪怕李善长没当上宰相,一个韩国公的爵位,就足够出身不高的王时中,仰望一辈子的。 但,也仅此而已。 王时中的籍贯是浙江台州府,曾在地方担任过儒学教谕的教官,后来因学识被选拔,进入太常寺担任博士,正八品的官身不高,但做的事却是讨论祭祀与礼乐仪制的各种细节与把关,需要精通经史和礼制。 在吕本改丧制的筹备阶段,他还曾参与过资料的收集工作,因能力出众,一路升到少卿又官至太常寺卿。 别看他籍贯是浙江的,但并不是浙东集团里的人,属于文官里的清流,也不曾与胡党交往甚密,信奉的是真正的明哲保身,只给皇帝办差。 所以面对着李善长这样的功勋时,他也不必溜须拍马,无端逢迎,基于此,他身边倒是围聚着不少志同道合的朋友。 比如,宋濂。 但他与刘基也没有太多的交集。 最多做错事时,刘基看在老家离得不远的份儿上,在上奏弹劾他错处的字眼里,多加几句家乡话而已。 王时中略一思索,还是没往名单上,补上丁斌的名字。 因为按照能力来划分,丁斌属于不入流的,别说当少卿了,去当个博士都怕闯祸。 王时中知道韩国公时来看到这张名单,可能会生气,但做为一个正直的人,他无所畏惧,继续做他该做的事。 直到。 衙差匆匆跑了回来。 “大人,不好了,小的去请韩国公进门,韩国公让小的给大人你带句话。” 王时中见手下故意停顿了一下,气得把一个纸团扔了过去。 “你还卖关子?有话快说!” “这……” 不是看门的衙差不想说,实在是韩国公让带的这句话,十分的嚣张。 王时中意识到这一点,笔尖悬停,头痛地揉了揉额头站起来。 “我亲自去迎迎这位老国公,他到底说了什么话,你告诉我,我心里有数,免得一会儿冲撞了老人家。” 衙差跟着王时中走出办公的院子,这才压低声音禀报。 “韩国公说,他再等等。” 等什么? 还不是等王时中亲自去迎接吗? “真威风。” 王时中无声冷笑,脚下却不停步,径直往大门方向走。 他倒要见识一下这位韩国公亲临太常寺,有何指教。 不料。 他刚出门,就看到陛下身边的云奇公公匆匆而来,在他未出门之前,站到了李善长的身边,还在向他不停地招手。 “王大人,你来得正好,快,陛下有口谕给你!” 不光韩国公大驾光临,还专门请了圣旨,要保住丁斌的官位? 身为大理寺卿的王时中,对于丁斌的这种行为,十分的愤怒,心想:就算我这回留下了丁少卿,年末评级也要给他写个不合格! 就在王时中已经打定主意,不畏强权,锻炼丁斌的能力时,却收到了一个晴天霹雳。 “王大人,陛下口谕,即日起,由韩国公担任太常寺卿,应韩国公大人请求,即刻上任,王大人可以收拾一下,回家待命去了。” 掌管宗庙祭祀,并且没有犯过太大过错的太常寺掌官,就这么就撤职待命了? 大门内外的衙差官吏,听到这个消息,震惊过后便是同情他们原来的长官王时中。 韩国公真厉害啊。 想当丞相有人冲锋陷阵保荐,想当太常寺卿则是一句话的事。 “这大明朝堂,难道又要恢复成以往那种一言堂吗?” 王时中痛心疾首,当着李善长的面,就开始了言语讽刺。 李善长知道王时中误会了他的意思,没等他解释,消除误会呢,云奇连忙把华盖殿发生的事说了。 特别是用李善长本意不想当太常寺最高长官,只想顶替丁斌的少卿一职的事,说得那叫一个明明白白,清清楚楚。 最后还补充了一句:“这是陛下的任命,与韩国公的请求无关,王大人,请吧。” 云奇比划着大门内,俨然一副,要亲自盯着王时中收拾好东西,卷铺盖走人的模样。 这让王时中不禁想起,当初淮西与浙东文官之争,李善长为了铲除刘基这个对手,同样以退为进,逼着陛下冷落刘基,让刘基告老还乡时的情景。 彼时刘大人的处境,与如今的自己,不说十分相似,简直是一模一样! “韩国公,希望你顶替了本官的位置,能够得偿所愿!” 王时中阴阳怪气的嘲讽完,扭头就走,没有一丝的留恋。 在家待命是别想待了,被李善长盯上了,还得不到陛下的维护,迟早被赶出京城去。 只是他年纪还没到五十,告老还乡去教书是不可能的了,大概会贬谪到外地当县官吧。 云奇看着满身怒气收拾文房四宝的王时中,耐着性子,等着王大人回府,再把陛下的第二道圣谕说出来。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好给王大人一个新的任命状。 而被误会了的李善长,在察觉到陛下有意挑起他与王时中的误会时,也不屑多做解释。 这个不屑,不光是他根本没把王时中这个没背景没靠山的大官放在眼里,更不屑于澄清误会,继续保持他与世无争的形象。 小人畏威不畏德。 而如今的朝堂上,小人还是很多的。 “来人,本官新上任,把各司官员全部叫齐,到本官办公的地方议事!” 新官上任三把火,该烧就得烧。 谁敢不服,也不用憋着。 他可以直接踢出太常寺这块地盘。 …… 京城的朝堂风云诡谲,变幻莫测。 温州官场近日来的情况,还要更胜一筹。 不论是县令县丞,还是海防卫所里的千户百户,是文官还是武将。 只要刘璟出现在他们的面前,紧跟着,他们就会被关押进当地的牢狱之中,用不到一日,便会被定罪。 如今,整个温州地界上散布着一则,骇人听闻的童谣。 “仲璟到,官员倒。谁通倭,跑不了。” “仲璟走,民怨平。汤将军,真英明。” 感觉这则童谣可怕的,当然是通倭有罪的官员。 感觉这则童谣传唱得不够响亮的,则是汤和。 汤和摇头晃脑地等到手下部将唱完三遍,笑着同副将抱怨。 “谁编的这首童谣,赶紧让他再加几句,本将军的名号排到刘仲璟后面没关系,好歹再多提一次两次的啊,本将军可给刘仲璟捏着罪过呢。” 话音刚落。 守门的卫兵来报。 “将军,台州府的李大人求见。” 李家子弟这股子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耐心劲儿,真是学到了老大哥的精髓了。 汤和大手一挥。 “不见!” “他还带了曾资助过将军参军的表亲,一同在外面求见将军。”喜欢大明皇孙:老朱偷听我心声哭懵了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大明皇孙:老朱偷听我心声哭懵了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