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韩成的到来以及他对地球仪的展示,让他的眼界瞬间开阔。 他的目光不再局限于眼前的土地,而是更加长远。 朱元璋素来以刘邦为参照,过去他还认为自己能在历史上与刘邦并驾齐驱。 但现在,看着地球仪,回想起韩成所说的话,他坚信只要坚持下去,自己定能超越刘邦,而非仅仅持平! 他找到了全新的奋斗方向! 原本精力旺盛的朱元璋此刻更是斗志昂扬,一心想要全力以赴。 当朱元璋和朱标沉浸在激动与震撼时,韩成再次执笔,在地图上标注起来。 为了不妨碍后续使用,他特意用虚线标记。 “韩成,这难道就是你所说的前往获取土豆红薯的路径?” 朱元璋伫立一旁,待韩成完成标注后才开口发问。 韩成点头应道:“正是这条航线。” 他指向南美大陆:“土豆和红薯主要分布在这片区域。 我们从瀛洲海峡出发,穿越马六甲海峡、孟加拉湾,进入印度洋,经过莫桑比克海峡,绕过好望角……” 韩成旋转地球仪,顺着自己画的线路,向朱元璋父子解释这条航路。 由于有了地球仪的帮助,一切变得直观可见。 因此,朱元璋父子看着地球仪聆听讲解,再也不会感到困惑不解。 对这一切已经有了十分明确的认识。 正因为有了地球仪,当看到韩成绘制出的航线时,朱元璋与朱标父子俩深切体会到苏伊士运河的价值所在。 若是在此处挖掘一条运河,这次出行能省下多少路程啊! “韩成,这个做法不对。” 朱元璋观察了一会儿后,发现了问题,便向韩成提出疑问。 “既然地球是圆的,我们直接往东走,穿越这片……太平洋,不就能直抵美洲了吗? 这距离不是近得多吗? 为何要绕这么大的弯子呢?” 说着,他还在地球仪上指出大明与美洲的位置。 朱标看着地球仪,陷入了沉思。 韩成点头说道:“这条路确实更短。 但这条路有不少隐患。 其中最大的隐患便是沿途可供补给的地方极少。 后来更是几乎全程无法补给。 以当前的技术条件而言,实在太过冒险。 稍有不慎,前行者就可能全军覆没。 此外,开辟航线还需具备经济价值。 没有经济利益支撑,即使航线开通,很快也会被废弃。 因为没人愿意做亏本生意,也不会长久坚持。 我所标注的这条航线就不一样了。 沿路大多有人居住。 连接南洋、西洋等地。 有人烟才能补给、贸易,从而获取丰厚利润。 即便最终要跨越大西洋,所要跨越的距离也短了许多。 更加安全。 这条线路看似遥远,实际上计算下来,反而是最经济实惠的。” 听韩成这么一说,朱元璋与朱标恍然大悟。 “这么说来,一路向北,经白令海峡而行也不可行了?” 韩成答道:“严格来说,并非不可行,只是极不合算。 在北方更多区域尚未完全开发的前提下,不如直接横渡太平洋来得划算。” 朱元璋听罢,点头未语,目光聚焦在地球仪上,陷入深思。 韩成与朱标看到朱元璋陷入沉思,便没有贸然打断。 片刻之后,朱元璋长舒一口气。 “韩成,吾已决断,这两条航路一并推进!” “或者先专注太平洋这条航路。” “此航路非为他物,仅为求取土豆、红薯这两般神种!” “只要能尽快将这两样神种带回,于我、于大明便是值得的!” “无须顾虑盈亏。” “越早将它们带回,大明就越早能获得更多粮食,越少有人挨饿。” “若是治下百姓能吃饱饭,我大明的压力便会减轻不少!” “即便日后有了土豆、红薯这些高产作物,这条航路亦可废弃。” 朱元璋对粮食,特别是高产粮食,有一种超凡的执念。 听罢此言,韩成虽未多言,但内心却有所忧虑。 并非忧心寻不到这两样东西,而是担心这个时代未经改良的土豆、红薯,与后世通过世代精心培育出的品种相比,差距悬殊。 后世的那种惊人产量,绝非此时所能企及。 若费尽千辛万苦才把这两样种子带回来,结果种植后发现产量平平,那可真是糟糕至极。 想起当年朱元璋得知土豆、红薯高产时的兴奋模样,再瞧眼下朱元璋不惜一切代价也要获取这两样东西的决心,韩成愈发感到不安。 这……万一真的出现差池,产量差距过大,朱元璋肯定不会放过自己! 短暂思虑后,韩成努力放下这份担忧。 不必多想,不会有那么大的差距……应该不会吧? 毕竟,后世的品种是经过数百年的改良…… “韩成,何事让你面露愁色?莫非还在为太平洋航线忧心?怕有伤亡?”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忧虑成本过高?” “无需担忧。” “有些时候,有些事情,可以不计得失地去做。” 自从听你在下处提及土豆与红薯这两样神奇之物,我便日思夜想着能得到它们! 一想到它们惊人的收成,我就兴奋得难以入眠。 为了拥有它们,哪怕付出再大的代价,我都毫无怨言。” 朱元璋越是这般说,韩成越感到心疼,隐隐不安,心中不安的预感愈发强烈。 但他此刻不能向朱元璋透露,他之前提到的那些高产其实是经过后世多代改良的品种才有的结果,以免让朱元璋提前有所顾虑。 因为他深知,只要一说出口,自己必定会提前遭殃。 还是等把土豆红薯带回来看看实际情况再说吧。 即使真有差距,也不至于像他想象中那么夸张。 说到此处,韩成觉得自己已将该说的都说尽了,朱元璋父子也打算告辞离开。 韩成确认自己已经成功点燃了朱元璋内心的火苗,从此这火再也不会熄灭。 由于他的存在,大航海将由大明率先开启,至少比历史提前了一百多年。 在这种情况下,他对朱元璋父子的离开并无不舍,反而求之不得。 他心里还惦记着和宁国公主的约会,希望能继续下去。 来时,朱元璋满心忧虑,一直在为藩王制度发愁。 此时离开,所有的忧虑都消散了。 经过韩成的分析,藩王不再成为大明的负担,反而成了大明手中的利器! 在外邦事务中,它们的作用将会超出想象! “哎,那个韩成……” 韩成正送朱元璋父子出门,脑海里已经开始幻想未来的媳妇了。 这时,朱元璋突然停下脚步,回头看向韩成。 韩成听到朱元璋又开口说话,顿时心凉了一大半。 时间已不早,若现在他们离开,他还怎么有机会和小媳妇再叙? 若是朱元璋再问些问题,今晚的计划恐怕就要泡汤了。 “陛下,天色已晚,该休息了。 今日说了这么多,脑袋都疼了,思路也乱了。 若有其他事,不如改天再说吧。” 韩成急忙打断朱元璋的话。 朱元璋的脸微微一抽,说道:“我是想问问那个地球仪能不能带走,我得多看看这个世界。” 韩成这才放下心来,连连应道:“当然可以!” 朱元璋只对地球仪感兴趣,并未涉及其他问题,这让韩成轻松了不少。 韩成立即进屋拿来地球仪交给朱元璋。其实韩成本就想送给他,刚才一心想着他的女儿,若非朱元璋提醒,这事差点忘了。 这个地球仪对朱元璋大有裨益,让他每天都能研究,保持动力,避免懈怠。 看着韩成这般随意地提着地球仪出来,朱元璋心疼不已。这么珍贵的东西,怎能如此粗暴对待? 朱元璋赶紧上前双手接过:“韩成,你轻点!” 接过来后,他仔细检查,生怕被损坏。 尽管韩成的手工粗糙,但在朱元璋眼中,这却是无价之宝。 确认无损后,他才安心下来。 “韩成,你做地球仪时为何不把它放正?竖直了多好,干嘛弄得歪歪扭扭的。” 朱元璋端详一番后,忍不住抱怨起来。 作为细节控,他对这歪斜的状态实在难以接受。 旁边的朱标也跟着附和,早就想说这话了。 他也觉得这种倾斜让人不舒服。 韩成摇摇头:“我也想摆正,但不能呀! 因为地球自转和公转时本身就是倾斜的。 为了真实反映情况,只能这样。” 哦,原来是这样! 朱元璋父子顿时明白过来。 但想到地球始终这样倾斜,自己又无法改变,还得一直生活在这上面,心里更加烦闷。 尤其是朱元璋! 这简直是对细节控的折磨! 早知如此,说什么也不会问。 唉,真是不该多嘴! 朱元璋恨不得狠狠地给自己一巴掌! “这自转和公转究竟是个啥玩意儿?” 朱标看向韩成问道。 他对韩成讲的这些新鲜事物充满了浓厚的兴趣。 通过韩成的讲述,他仿佛窥见了一个全新的天地,一个完全不同于以往的世界。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嘛……这可不好解释,天色已晚,改天有空我再跟你详细说吧。 我也需要好好梳理一下相关知识。” 韩成今夜实在不想多谈,此刻良辰美景,他还想着约未来的媳妇呢! 这两个家伙,不能再这么耗下去了。 “行吧行吧,咱们下次再说。” 朱标虽有些不甘,但仍点头应允。 随后便同朱元璋一道离开了寿宁宫。 韩成将他们送到门口,目送他们离去,确定他们不会再返回,便立即关上了寿宁宫的大门,并从内侧锁好。 接着匆匆往宁国公主的寝宫赶去,急不可耐地想要见到心上人。喜欢大明:洪武帝的崩溃瞬间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大明:洪武帝的崩溃瞬间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